城市副中心商务区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融为一体,焕发勃勃生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本报记者 曹政

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到2035年,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绿色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全面展现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实施路径和推进模式,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

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绿色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35年,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和谐交融,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品质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深入人心,全面建成和谐、宜居、美丽的绿色发展高地。

轨道交通将形成“一环六横四纵”格局

《实施方案》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列出的六方面重点任务就包括建设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示范。

对于市民关心的建设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方面,方案提出,高质量建成站城一体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同步推进城市航站功能建设,优化轨道线网,研究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向东延伸服务北三县地区,满足通勤圈重点区域通勤需要,推动形成“一环六横四纵”的轨道交通格局。

同时,完善生态友好的道路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密公交线网,基本建成环球影城北、东夏园、通马路3个交通枢纽和东小营、文旅区西区2个中心站,适当增加公交专用道,推进公交网和轨道网无缝衔接,打造广渠路快速公交示范走廊,初步形成快捷便利多样化供给的公交服务体系,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沿河、沿绿、沿路建成1500公里的自行车和人行步道,增加自行车换乘设施,打造自行车友好型城市;加快实施北京东六环路城市副中心段入地改造,基本建成“十一横九纵”骨干路网体系,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与各城乡组团之间的通道建设。

按照方案,城市副中心将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推进公交车、出租车、分时租赁车、环卫运输车、物流配送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逐步推动工程车新能源化,试点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

在区域绿色低碳交通一体化方面,将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线路,全力推动厂通路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持续优化跨域公交运营服务,加强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群众快速通行;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布局,加强信息实时共享,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打造环副中心绿色休闲游憩环

在构筑清新美丽的绿色生态示范的任务方面,城市副中心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在打造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示范任务方面,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制定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功能支持政策,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和标准一体化。城市副中心将着力提升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产业准入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

建立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示范任务方面,将完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调控,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开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试点,按照“净煤、控气、少油”的总体思路,有序控制天然气使用规模,加快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推动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促进油品消费稳中有降。

构筑清新美丽的绿色生态示范任务方面,将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持续完善“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水系格局,推动潮白河、玉带河、萧太后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域水系连通,实施滨水景观提升工程,开展全域湿地保护修复;建成蓝绿交织的森林空间,加快建设“一心、一环、两带、两区”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推进东西部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控制区建设,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六环高线公园,基本建成环副中心绿色休闲游憩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