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搭载着三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这次飞天过程中,三位宇航员不仅会乘坐飞船在太空中漫游,而且还会首次进驻中国国际空间站,在星汉灿烂的宇宙空间中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一代代航天人筚路蓝缕,终于迎来了如今的辉煌。

而这所有成就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55年,胸怀家国大义的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渥的待遇和科研条件,远渡重洋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决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回国之艰辛和艰险却令人难以想象。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强大的美国和初生的中国的对比下,钱学森漂洋过海,跨越的除了大洋的阻隔,还有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纠葛。 《信·中国》第二期,黄渤重读钱学森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救信,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领略一代大师的风骨与传承。

1、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信·中国》自开播以来就一直以科技感十足的舞台效果备受观众肯定。 在此期关于钱学森先生的信件展读上,浩瀚的宇宙背景、漂洋过海中的惊涛骇浪、舞台一角摆放的运载火箭,无一不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 演员黄渤以平缓但铿锵有力的声音向观众表达了钱老的满腔报国热情。 而在朗读过程中,黄渤与主持人现场还原钱学森接受美国质询时的场景,更是令观众感动、感慨。 “我永远效忠中国人民”,短短9个字,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对祖国深沉的爱。

这份爱不因万水千山的阻隔而褪色、不因祖国的落寞而变色,却因苦难的加持变得更加沉重,也更加凸显出了钱学森的一片赤子之心。 1955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这封信写在一张皱皱巴巴的香烟纸上,从美国寄出,转道比利时,最后被送到了陈叔通的手中。 信件开头称陈叔通为“叔通太老师先生”,署名则是钱学森。信中钱学森略谈了在美国遭遇的困境,主要表达了他希望在祖国的帮助下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 陈叔通与钱学森的父亲钱钧夫是好友,因此对钱学森的情况也比较了解。知道他是著名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的得意门生,也知道他所学习的知识对当时的中国多么重要。

所以,出于对人才的爱护和对子侄的关心,陈叔通对这件事异常重视。他第一时间将这封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而周恩来总理又立刻致电正在日内瓦参加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并要求王炳南以此信件为突破口,全力营救被困美国的中国平民。 此时的钱学森已经被美国限制人身自由长达五年之久,他与家人的一举一动皆处于美国政府的监视和控制之下。在标榜“自由”与“人权”的美国,作为中国人的钱学森一家毫无隐私可言。 在这五年当中,支撑钱学森的唯有关于大洋彼岸祖国的一点点消息。新中国的成立让钱学森有了回国的念头,而抗美援朝的胜利则让钱学森看到了归国的希望。他对祖国当前的气势有信心,也对祖国对于人民的爱护有信心。

当时出席中美会谈的王炳南大使在接到周总理的指示后,立刻同美方展开谈判,要求美国停止对钱学森的监管、允许其回国。 但美方也同样知道钱学森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代表团提出的要求,美方拒不承认其软禁钱学森的事实,并声称钱学森并非不能回中国,而是不愿意回中国。 谈判陷入僵持,王炳南大使见识过美方的厚颜无耻之后,终于将钱学森的求救信拿出,而美方看到这封信后终于无计可施,只得答应放人。但美方的放人并不是无条件的,正如美国国防海军次长金贝尔所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 美国可以放钱学森回国,但中国必须用在抗美援朝中扣留的美国军事人员做交换。

就这样,在双方的协调下,中方释放了11名美国飞行员,换来了钱学森回国的机会。在美国经历了五年煎熬生活的钱学森,终于与1955年10月踏上了回家的路。 2、美国往事 祖籍浙江的钱学森是吴越王镠的第33世孙,浙江钱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钱学森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1935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钱学森凭借着第七届庚子赔款公费赴美留学,从麻省理工毕业后又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拜在了冯·卡门门下,成为了这位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最钟爱的学生。 极具天赋又十分刻苦的钱学森在冯·卡门的引导下,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航空航天领域著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与冯·卡门一起提出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为人类在航天事业上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也是凭借着这些研究,钱学森成为了美国政府心目中的“最有价值的中国人”。 然而,等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在美国生活优渥的钱学森夫妇却立刻有了回国的念头。 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女士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两人的家庭教育使其对中国有着非同一般的爱。 钱学森夫妇知道新生的中国正需要建设性人才,因此,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中国去,与祖国一起奋斗,一起成长。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刚刚隐现出苗头,中美两国分属不同阵营,关系十分冷淡。

而美国政府也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势必会形成一股留美中国人回国热潮,因此,美国安全部门早已对留美的优秀人才进行了摸底,并对其威逼利诱,要求其继续留在美国效力。 钱学森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美国污蔑,并投入了监狱。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已经觉察到局势发生变化的钱学森火速收拾行李带着家人想要搭上回国的轮船,但没曾想到还是晚了一步。 美国政府以钱学森携带美军绝密文件外套为由吊销了钱学森的相关证书,抄了钱学森的家,并将他关到了监狱中。 在监狱的一个月中,钱学森每天都要遭受美国政府的恐吓威胁,但不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钱学森都没有屈服。 一个月后,加州理工学院为钱学森交了高达1.5万美元的赎金,钱学森得以回到家中,但却仍然处在美国政府的监控之下。

钱学森在给陈叔通的信中写道:“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美国政府的逼迫非但没有让钱学森动摇,相反却坚定了他想要回国的决心。 从监狱中被释放后,钱学森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耐心地等待时机,在经过无数次尝试后,这封写在香烟纸上的书信才被投寄到邮箱中,带着钱学森一家的期盼来到了祖国人民的手中。 而也正是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让钱学森一家终于摆脱美国的监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一件国家大事 在朗读完钱学森的求救信后,主持人还邀请了钱老生前的同事以及当下的航天人来到节目现场,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钱学森的人格魅力。 钱学森的同事也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研究员韩厚健先生回忆了他第一次见到钱学森时的场景。

当时还是学员的韩厚健在一个全弹试车台见到了世界知名科学家钱学森,没有西装革履、没有学者的傲气,钱学森就像一个温和的长者,事事亲力亲为。他在为他钟爱的事业奋斗、更是为他热爱的祖国奋斗。 韩厚健评价钱学森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功勋卓著的领导者,一个可敬可爱的师长”。 中国航天事业因为有了钱学森的加入才有了迎头赶上的机会,而中国航天人正是因为有钱学森的指引,才最终形成了踏踏实实办事,勤勤恳恳工作的工作态度,才能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做出一番事业来。 1993年7月23日,已经82岁的钱学森在写给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的一封信中提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一件国家大事”。

在航天领域深耕了一辈子的钱学森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未来的大国竞争一定离不开空天领域的竞争。 凭借着对航天领域的了解,钱学森先生为中国航天人指明了方向,其洞见性和前瞻性也令人佩服不已。 沿着钱老的道路,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踏过荆棘,同样也见识过彩虹。而随着中国国家空间站的建成,随着中国火星探险的起航,中国航天事业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这盛世终究没有辜负钱老的嘱托,没有辜负老一辈科学家的期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