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左梅娘

加州大学教授凯瑟琳通过研究发现:

“70%的父母承认会偏爱某一个孩子。”

而《时代》周刊高级编辑杰弗里•克鲁杰还说:

“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也就是说,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偏心比比皆是。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习惯了在他们的关爱和保护中生活。然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爱。

小时候,可能我们并没有发觉,但是当你渐渐大了,我们就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的偏心了,这种发现无疑是令人痛苦的,但是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的父母都是偏心的,那是不是多少会有一些释然呢?

今天一个女读者在后台问我,如果是你,面对父母这种偏心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我想说一说三个建议,供大家参考一下。

01 申明边界,该说要说

《原生家庭》中作者苏珊说:

“一个人小时候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嫌弃,他不会恨父母,而是觉得自己很差才不被爱的。”

是的,这就会导致孩子总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要一直努力,变优秀,同时还从童年开始,就慢慢形成讨好父母的习惯。

而当你长大了,如果你不想成为那种付出很多,却始终得不到父母待见的人,亲爱的,我希望你先做到这两件事:

第一件:先肯定自己,不管父母对你的评价如何;第二件:如果父母不认可,那请停止用金钱和情绪价值去讨好父母。

我有个朋友,姑且叫他小A吧,他从小,父母就总是偏爱弟弟。

在小A看来,那可能是因为弟弟成绩更优秀,而他则平平无奇吧。于是他总是比弟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但却始终比不上弟弟,为此,他曾经感到非常沮丧。

成年之后,弟弟大学毕业,他则只是职校毕业,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弟弟不过是拥有了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而他因为头脑灵活,最终做生意,发了大财,很快两家公司都开起来了。

然而父母依然没有改变对他和弟弟的态度,总是会说,弟弟好,会说小A不好。

尽管小A年年过节费都给父母的特别多,而弟弟基本不给,可父母还是说弟弟好。

他曾想我吐槽过,我说你要申明边界,该说就说。

小A采纳了我的意见,他开始明确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对父母说:“既然你觉得弟弟好,那我就向他学习,以后过节费就不给了。”

小A的父母一愣,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偏颇行为,以后再也不会“厚此薄彼”了,你看,不要认同父母对你的评判,同时在遭遇他们不公正的评判的时候,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态度,你会发现,但凡父母是聪明的话,他们一定会收敛的,最起码面上,他们会变得更公平的。

02 不要纠结父母为什么不够爱你,你要做的只是远离

《都挺好》中,苏明玉是非常不受她的妈妈赵美兰待见的,是因为她是个女孩吗?其实不是。

苏明玉的父亲后来说,苏母当初并不喜欢苏父,生下两个儿子之后,恰好偶遇到了自己曾经的恋人,苏母想要离婚,跟恋人在一起,但恰恰在这时,苏母发现自己竟然又怀孕了,最终她只能和苏父一起,把日子过下去。

那这个苏明玉就成了苏母心中怨愤发泄的靶子了。

这理由是不是很荒谬?还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性别、性格、优秀程度等等各种理由偏心,所以,作为孩子,实在没有必要对父母为什么没那么爱你而耿耿于怀。

父母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需求,甚至还有性格缺陷,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没那么爱你,但是只要他们尽到了父母应该尽的基本职责,那就值得原谅,值得我们一辈子感恩。

一位朋友小赵,他因为无法忍受家中父母的持续苛责和比较,选择了搬出去独立生活,这个举动非常好,当一个人成年了之后,可以独立生活了,那的确没有必要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和喜欢指责的父母在一起生活,你要么继续忍受他们对你的苛责,要么和他们发生剧烈的冲突,但是无论怎么样,他们都很难改变,唯有离开他们,独立生存,你才可能真正地过得舒心。

这种空间的距离能够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同时也减少了你与父母的直接冲突。

当然,每当家里有重要的事情或者父母需要你的帮助时,你还是可以挺身而出的,毕竟他们只是性格上可能有些偏激,他们还是对你尽到了责任的,那么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作为子女的责任。

你要相信,距离远了之后,他们也会对你的反哺很感激的,而如果你一直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其实你做得再多、再好,他们也会感受不到的。

03 不必抱怨父母的偏心,但求无愧于心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没有谁可以真正定义你,哪怕是我们的父母。如果你曾在父母那里被不平等对待,请记得,那不是你的错,那只是你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仅此而已。”

没错。家庭中,偏心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尤其是在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父母心中,常常不自觉地形成了比较和偏爱。

而且你扪心自问一下,你想要的公平是真的公平吗?我们大部分的人,其实想要的公平,大多是要得到偏爱,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理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确很难。

面对这种情况,抱怨和愤怒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消耗自己的情感和精力,那么不如,让我们自己来定义自己,不管父母如何评判,只要我们自己无愧于心就好了。

例如,我的邻居小陈,在家中,她虽然一直是那个被忽视的那一个,她的弟弟其实更受宠,她小时候也难过伤心的,但是在成年之后,她选择了接受这一现实,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去,她努力地让自己的事业更加发达,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很快,她的收入就远远地高于了弟弟。

虽然她还是经常在母亲那里听到她的各种负面评价,比如说她对弟弟帮扶得不够了等等,但是,她丝毫不为所扰。

她买了两套别墅,一套给自己住,一套给母亲住,还在弟弟换房子的时候,支持了他十万块,她觉得自己够意思了,就不管母亲和弟弟如何讲她了。

是的,当你彻底精神独立,你就会由内而外感受到了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富足,你就不会再把自我认同和你父母的评价绑定在一起了。

你坦坦荡荡、无愧于心的这种态度不仅会赢得父母的尊重,也会让你自己的生活清清爽爽、自由自在。

04.梅娘说

《都挺好》中有一句台词说:

“我们等了一辈子,都在等父母一声抱歉;父母等了一辈子,都在等我们一声谢谢。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等到。”

而其实,真的没必要。

做父母的,不必把自己的付出看得太重,因为多子女的家庭中,你很难一碗水端平,而做子女的,也不必把父母的评判看得过重,因为所有的评判中,都包含着父母的主观需求。

而且,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往往在成年之后,在事业上会发展得更好。

你看导演姜文和演员姜武,这两兄弟,姜文从小就不被母亲待见,而姜武从小就处处被母亲袒护,姜文曾经非常不解,直到长大之后,他发展迅猛、荣誉加深,而弟弟却始终平平凡凡,他才最终释怀。

纠结爱不爱是没有意义的,爱你的人永远都会爱你,不爱你的人,你在去乞求他也不会多爱你,那么不如哪怕在稀薄的爱中,也要去汲取温暖自己的力量,哪怕在不被爱的黑暗中,也要努力地向着太阳生长。

你终究,会长成属于你自己的参天大树,你也终究会长出好好爱自己的力量。

再说“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其实就是普通人,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儿女啊。”

不是吗?

还是用《都挺好》的台词做总结吧。

“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运,它会成为你一生的治愈。若是你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很难愈合,很难忘记,要做到原谅,可能很难,但至少学着放下,还是期望你,能为自己,活出一个更好的后半生。”

是的,面对家庭中的父母偏心问题,你可以通过设定清晰的边界、保持适当的独立以及调整自我期待和态度等等,更加健康地去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的彰显和家庭和谐的维护。

当你真的做到了,你会看到,亲爱的,整个世界和我都很爱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