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京后,冯德莱恩出现在苏格兰的特朗普高尔夫度假村,签下了一份被业界称为"经济自杀协议"的贸易文件。
让我们先看看这份"卖身契"的核心条款:欧盟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每年从美国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有多离谱?2024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冶金煤加起来才645.5亿美元,新协议要求的年采购量是现在的3.87倍。这相当于要把全球能源贸易流向全部逆转,简直是天方夜谭。更荒谬的是,美国现有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仅能支撑1410亿美元的年出口额,连协议要求的六成都达不到。这种明显无法兑现的承诺,本质上就是特朗普给欧盟设下的政治陷阱。
冯德莱恩(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谈判的时间线。冯德莱恩在北京时,还信誓旦旦地对媒体表示"欧盟正在寻求与中国解决经贸摩擦";她刚离开中国,就紧急与特朗普通话敲定了苏格兰会晤;27日便签下了这份"不平等条约"。这种急不可耐的转向,暴露了欧盟领导层严重的外交焦虑。
据参与谈判的欧盟官员透露,特朗普团队在谈判中不断加码,最初提出的年采购额是1500亿美元,最后时刻才突然提高到2500亿。而冯德莱恩团队的谈判底线则一退再退,连最基本的"取消美国对欧盟钢铝关税"的要求都没能写进协议。这种一边倒的谈判结果,难怪欧洲媒体直呼这是"白旗式投降"。
这份协议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它完全违背市场规律。欧盟能源进口的85%由壳牌、道达尔等私营企业完成,这些公司早已与挪威、卡塔尔等国签有长期供应合同。以法国道达尔为例,其与卡塔尔签订的液化天然气采购协议将持续到2030年,年供应量达320万吨,单方面违约将面临巨额赔偿。
冯德莱恩(资料图)
从战略角度看,这份协议将给欧洲带来三重灾难。首先是能源安全危机。要求欧盟85%的能源进口预算都用于购买美国产品,等于让欧洲重回"单一能源供应依赖"的老路——这正是俄乌冲突后欧盟发誓要避免的局面。其次是产业竞争力崩溃。法国财政部内部测算显示,执行该协议将使欧盟每年多支付600亿欧元能源成本,德国工业电价可能因此上涨23%。最后是气候承诺的彻底破产。欧盟《绿色新政》设定的2030年减排40%目标,在每年新增1.8亿吨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面前,将沦为国际笑柄。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冯德莱恩向特朗普屈膝的同时,中欧经济纽带却在持续深化。当欧盟政治精英沉迷于对美卑躬屈膝时,欧洲企业早已用脚投票,选择了更务实的发展道路。
当冯德莱恩在特朗普高尔夫球场的草坪上签下自己名字时,她不仅背叛了欧洲企业利益,更亲手埋葬了欧盟作为独立战略力量的国际地位。现在,欧洲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做美国的附庸,还是重拾戴高乐、阿登纳时代的战略勇气?答案将决定这块古老大陆的未来。
在美欧贸易协议达成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谈判关键条款作出说明。她指出,鉴于欧盟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扩大进口价格合理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具有战略意义。在关税条款上,她承认15%的汽车关税税率是当前谈判环境下欧盟能争取到的最优条件。
冯德莱恩(资料图)
冯德莱恩同时透露,双方在医药产品领域达成共识,将实施15%的统一关税,具体实施细则将于近期公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当天通过社交媒体宣称,该协议标志着欧盟首次全面接纳美国汽车及工业标准,并向美国企业开放规模达20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卢特尼克强调,这是特朗普政府为美国经济开拓全球市场的重大突破。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对该协议提出严厉批评,称其"既无法令人满意,更损害欧洲核心利益"。朗格在声明中尖锐指出,这份协议存在明显的倾向性,虽然15%的统一关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贸易确定性和法律保障,但从整体来看协议严重失衡,可能给欧洲经济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朗格特别强调:"这根本不是对等互惠的协议,而是以牺牲欧洲利益为代价的单方面让步。我们正在为未来的产业竞争力埋下隐患。"他警告称,协议中关于接受美国工业标准等条款,将使欧洲企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