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4日,中南海书房里。空气里淡淡的墨香和钞纸掺在一块。毛泽东打开台灯,冲进来的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勾着背,小心翼翼站在角落。毛的声音忽然很松:“中央准备搞一支海军队伍,你来带,行不行啊?”这话说得云淡风轻吧,其实背后复杂得很!
萧劲光本能地笑出声,然后连推三拒,“我可不成,这个真做不了,我根本就是只旱鸭子!”他脑海中一瞬掠过南湖的波浪、临澧的塘坝。不会水,还谈什么海军?但毛只是摆手,不像是要商量什么。
这“旱鸭子”司令,最后硬是做足了三十年。事儿看起来荒诞,事实上有逻辑——毛泽东不是不知晓萧劲光水性,从来都是瞒不住的。萧也清楚,海军是摸着石头过河。可到底为什么就认定他?难道真的是知己的信任?还是另有隐情?
翻旧账,得跳进1934年那会。湘赣边小城寒风袭人,萧劲光的名字竟然成了众矢之的。他被押解进会场时,全身缩在灰棉袄里,下头人太多,看不清谁是谁,反正口号连天,“反对红军败类”,“支持枪毙萧劲光”。他其实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具体被指些什么罪。队伍里流传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萧在台上黑着脸,嗓子发哑,挣扎着说“没有背叛过党和红军”。可根本没人搭理,只等他认罪。所谓罪状,是五花八门编出来的。甚至俄文翻译也到位,送李德那里核定。压根不是现代法治的事儿,说白了就是个定向清算而已。
萧劲光当时的身份太扎眼,战时撤离黎川,成了“把士兵的血换来的物资送敌”的内应,舆论节奏一带,讲什么都白搭。他认吗?他死也不认。但又能怎样?中央的意见已定,其他人也只是点头。可就在最后关头,毛泽东和王稼祥是一票否决。他们拒绝在那份死刑判决书上按手印。
没想到红军里的人多半跟着毛动——红军讲气节,他们见掉头风,全都不签字。李德见到事闹大,想想不能把水搅得太浑,也就让步,同意免一死。处以五年有期徒刑,党籍也开除了。老实说,机会其实是留了一点。
困在小黑屋的萧劲光,那滋味儿难说。毛没法亲自跑来看,就派贺子珍带话,拍肩:“毛主席说你撤军没错,他一定救你。”说实话,真有点信了。没多久萧还真又被安排去管队伍,其实党没恢复,军也没恢复。他就这么被当成一次“弃子回收”。毛泽东明里暗里都扛了压力。
到遵义会议,风向一转,萧劲光的党籍和军籍全恢复了。他像什么都没发生,带着队伍踏上长征路,极冷极饿,钻山洞,躲冷枪,看着冻死饿死的总有点麻木,心里却拎得清身份。这回没被冤枉,总算有点盼头。
其实毛泽东跟萧劲光,也不止救命这么简单。早年杨开慧家前,毛给萧递过毛巾,萧也没太在意那是知遇之恩。萧劲光办校——“红军学校”校长这活扔给他,他愣住了,不过毛坚持:“能干!第二个黄埔!”没得挑了。他也不是天生的教育家,后来连校长都做不成了,转头又给自己安排进红五军。
新军队接收的乱七八糟。萧劲光没底子,拉着毛去聊:“到底怎么收编?”那时毛也被排挤,偏萧摇着头硬要亲自去请教。外面各种说毛搞宗派,萧劲光却踩着油门往毛那边靠。这种关系别扭得紧,反正后来管成了……改造旧军队鬼知道怎么靠着一口气撑下来的。
两个人的特殊关系其实靠着一次次寒冬里的救命。毛低谷时,萧劲光陪着;萧劲光危险时,毛泽东扛着。没讲大誓词,也没啥激情表现,都是实打实的血肉往来。
1936年陕甘宁根据地要不要守,这是死结。主力军东进,留守部队风险极大。毛主张死守,萧劲光第一个举手。这玩意看似撞大运,实则赌整个后路。别人都不太信,萧算是押准了宝。后头的事实呢?日本佬果然没能突破陕甘宁,大本营扛住了。
留守一段时间,形势再变,日军进攻,萧收情报布防,布好了就等敌人来。黄河边埋伏,日军刚一渡河就被打成筛子。说这些他没退过——都是官样文章。实际上,他跟敌方都能唠嗑,两边派人出去侦察、拉关系,外面看热闹的多,琢磨门道的一半感兴趣。另外,一回头,南满根据地又把它守下来,东北解放也能插足。他最有一套的还是策反,不是蛮力,是琢磨心理,敌人自己投降。
真要认定萧劲光的能力,全靠这一桩桩事堆砌。可惜,每次关键关头,他永远都在,但从来也不抢镜头,习惯在大伙背后做事。希望给舞台,习惯自己悄悄搞定。这可能也是毛泽东喜欢他的一个点。
可真说让他搞“海军”,从头到尾他自己也迷糊。老一套搬到船上就水土不服,连打仗的方式都得学。三百人陆军凑海军,也没船,没技术背景,毛亲自盯。他上任不到一年,几座基地、三个舰队雏形就出来。他的思路现在看也不新鲜,组织、技术、思想一起搞,按中国自己的方式,不搬人家的现成货。可能谁都没敢想,三大舰队会长成今天这个样。
再往后,航母这事就成了他的心头刺。1987年一条新闻随风就火,“不建航母”,气得萧拍桌子,脸上肌肉都扭曲了,批“这不对!”其实国家没钱,哪能随便上航母?但他说不听。身体已经不太行了,一天打好几个电话问刘华清,“到底搞不搞?”他认定了事,三年搞不成就十年,十年搞不成二十年,就得上。谁也劝不住。
可转眼一想,中国真的适合上航母吗?有的人偏觉得打海防本土,陆基飞机有用,不用那么烧钱。那就搁搁再说吧,可萧劲光不觉得,始终寸步不让。可人也不是机器,又拧巴。他甚至有时候咬牙:国家穷,可以理解,但决心不脆不行。钱永远都不够,哪天能松快?没人知道。
1989年他去世时,后半生的心愿也没能看到。但中国人就是倔,等到2012年,辽宁舰亮相。萧劲光活着也好,走了也罢,他的种子下了一茬又一茬。其实到底建设航母,图什么?说得好听点“国家底气”,说得直白了,就是骨气撑到最后。
如果说毛泽东为什么挑了萧劲光带海军,这三十年里,他自己其实一半明白一半懵。用对了人,但每次都绕路。有时候人事选择也像战争,靠直觉,不靠精算。总有人以为历史会有一套统一答案,但人就是拧巴的,历史也是混乱里蹚出来的。
到头来,萧劲光的那些坚持——该拧的就拧着,不拧的就顺着,嘴上喊着“不会水”,身体最先往风浪里跳。这事要不怪,真没那么多理论可总结。
大概中国海军,就是这么一天天蹒跚着,给未来留出空间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