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配犯人到边关,衙役是不是也要同行押送?来回几千里衙役是不是也非常受罪?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流放的人群和古代流放的地点 流放是很古老的一种刑罚,先秦时代就已有了。那时候最著名的流放,是商朝权臣伊尹把国君太甲给流放了,让其闭门思过,史上称“伊尹放太甲”。流放最初只是针对权贵阶层的,被流放的大部分是政治犯,后来才开始针对普通民众。到了唐朝,流放成为“笞、杖、徒、流、死”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朝。
首先,在古代,流放是一种很重的处罚,仅次于死刑。可能我们现在的人不是很理解理解,以为流放没什么可怕的,不过是换个地方生活而已,这么想可就错啦,我们来看看古代犯人被流放的地点有哪些,你就会了解到流役之苦了。 1、房陵,现为湖北十堰市所辖地区。被流放到这个地方的,大多数是权贵阶层。比如唐中宗李显也曾被被母亲武则天流放到这里。 2、岭南,就是今天的两广和海南。别看这个地方现在经济高度发达,在古代那可是落后的“蛮夷之地”。宋代大文豪苏轼就被流放到了海南岛,海南有个流放“圣地”叫做崖州,就在今天三亚市的崖州区。
3、东北地区,著名的宁古塔。东北在明清时叫满洲。清朝政府比较喜欢将犯人流放到满洲,因为这里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属于军事禁区,比较安全。另外,满洲人烟稀少,想跑都跑不了,跑的话很有可能被冻死。我们在电视剧里会经常看到,比如康熙把某个人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之类的台词。披甲人就是镇守边关的军人,这些人常年在外,情绪不太好,有些犯人被发配过去,两三年就被折磨死了。 4、流放地还有四川、贵州、新疆、蒙古、河北沧州等等,去的都是这些省份的偏远落后地区,沧州因林冲刺配而出名。
古代流放地点的选择,是罪行越重流放越远,一般都是流放到偏远落后的苦寒之地或烟瘴暑热的偏僻海岛。流放地经济落后,医疗匮乏,环境恶劣,生存条件非常差。赶往流放地的路途艰难又坎坷,很多人在路上就病死了。重刑犯到了流放地,要么做苦役,要么充军。罪行轻一点的,或被贬官的政治犯,到了流放地可以自由生活,但也极其艰辛。 二、既然有犯人流放,那么就会有押送犯人的衙役,那么,衙役和流放犯人会受同样的罪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对于犯罪分子,官方肯定是要派人押送的,不派人押送难道让犯人自己提溜个大脑瓜子跑着去,那犯人还不溜了?这显然是不可行的,所以非得有人押送不可。
在电视剧《水浒传》里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当某个人被判了刑之后,一般犯人们的脸上会被刺上一个字,然后远远的发配到没有人烟的地方,这个过程就是刺配的过程,犯人们一般会带上枷锁,然后由两个衙役陪着去往发配地。 来回几千里衙役们肯定是要受些罪的,犯人们被确定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就需要派人押送。这发配可不像《水浒传》上写的那么简单,地方官一判刑,然后派两个人衙役提溜着大脑瓜子吃着喝着,然后到流放地一交结完那么简单。 犯人被流放的地点一般都是气候十分恶劣的地方,犯人到哪里是去为朝廷服务的,干的都是很重很累的活儿,比如采石场啥的。
古代不像咱们现在交通那么便利,古代可没有飞机、高铁、火车、高速公路,咱们现在去哪里,就很方便,比如从新疆到广东,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 古代是怎么出行的呢?古代押送犯人基本都是靠两个大脚板子走路,你想想几千里的路程,全凭十一路公交车走下去,是怎样的感受?现在咱们大多数人,平时逛个街走个一万步都觉得累的不行,跑一万米那就更别谈了,由此可知道,衙役和犯人们受的是啥罪了。
有的犯人走到一半就挂了,熬不住啊,流放中死在路上的人可不少呢。犯人们要去的那些流放地很受苦,衙役们也好不到哪去,一般来说,押送犯人的衙役在官场上大都是些没有基本工资的人,这些人被招进来之前,大都是些地痞流氓,平常小打小闹的捞点外快啥的,让他们押送犯人,这也给了他们捞外快的机会,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的,家庭富裕的犯人,自然会给衙役们大大的好处,一来让衙役们不要虐待犯人,二来让他们照顾照顾,以免冻死饿死。
押送犯人也是有风险的,闹不好小命可能没了,比如遇到《水浒传》里鲁智深、李逵那样的莽夫,一言不合,一板斧直接劈了你,小命随时可能会丢掉。 犯人要去的地方很远,一路上闹不好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啃点窝头,甚至连咸菜都没,更别说能找个舒服的旅馆住宿了,一路上是风餐露宿,更别提洗澡了,一年半载洗上一次澡也是正常的。 衙役们还得时时防备着犯人们跑路,一路上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饮食和卫生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这个衙役这个差事是极其苦的一个差事。
三、既然押送犯人去流放地是一个很苦的差事,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争着去呢? 通过前面所写,我们知道,古代被流放的大都是贵族阶级,都是身份尊贵有钱的人,所以呀,接这个差事能捞到很足的油水,能狠狠赚一笔外快。 犯人的家属们怕犯人在路上受苦,也害怕在路上他们的小命不保,所以肯定会上下打点一番,最主要的打点对象就是押送犯人的衙役,给足了油水,这些衙役们就会对犯人好一点,甚至给的钱多,还能给他们雇个马车啥的,这个路上少了很多颠簸。比如武松第一次被流放,路上就很轻松,吃着喝着,看起来就很自在,卢俊义和林冲就不一样了,因为上面有人打点让衙役们折磨他们,看看他们受的啥罪。
另外,要是犯人是女性的话,那么衙役们更是高兴,都争着去押送,有些女性姿色颇佳,这些衙役就有些另外的想法了。犯人家属怕女性受到欺负,给的钱就更多了,衙役们当人都要争着抢这种好差事了。 主要的是到外出差比较自由,不用在单位准时上班打卡,免得考勤不好被扣工资。到外面出差还有补助,另外犯人家属还要给红包,所以很压抑们都去争抢这种差事。
四、最后的补充说明 被流放发配者在历朝历代都是除死刑外的犯了重罪的人,发配之前需要先和目的地以及中途所有经过的州府衙门行文沟通,安排好犯人的去向,所经路途和行程时间之类的先安排好,然后才上路。在发配的形式上,衙役一直跟到底的也有,一般称为长差,一般都是很重要的犯人比如杀人犯、政治犯之类的重要犯人。一般是少数衙役带着一两个人上路,保证交割的准确清楚。
另外一种叫做短解,是一大群犯人,由所经州府派兵逐站递解,相对成本较低,用于统一押送大批罪行较轻的犯人。至于说长差用一两个衙役押送犯人,犯人会不会逃跑或是被劫?比如,像鲁智深那样,随便跳出来把衙役打一顿。显然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要知道发配虽然也是很重的处罚,但好歹小命保住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要是赶上皇帝大赦天下还有机会获取自由,能回家跟家人团员。 押解的犯人半路上如果逃亡,被抓住直接就是死罪,而且是立即执行的那种,不会等到秋后问斩的,所以稍微有点脑子的犯人都不会这么干。至于说衙役半路把犯人弄死这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可千万别让水浒传里的情节给误导了。
前面说过,押解犯人中途经过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到的,都必须向当地衙门报备的,犯人如果中途死了,必须让当地衙门验尸,出具死亡证明,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人为死亡,然后再报给原判的衙门,随便在哪个树林子里弄死一埋,或者埋都不埋,然后轻松回家这事儿,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长差犯人都是重刑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那种。
小崔拙见,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