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国的‘印太战略’?”“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中美关系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在12月10日举行的“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亚太政策展望研讨会暨《霸权偏方:美国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遗产及其未来》报告发布会”上,来自上海高校和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自特朗普在11月5日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以来,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会采取怎样的贸易政策、对华政策、盟伴政策等,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将会延续甚至强化第一任期的一些政策,这将不可避免地对中美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专家热议“特朗普2.0”

“印太战略”成败参半

发布会期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苏刘强对《霸权偏方:美国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遗产及其未来》报告作了简要介绍。

“印太”这一概念在本世纪初由美国战略界提出,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任期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用“印太”取代之前的“亚太”,从而使“印太战略”正式上升为美国的地区战略。报告认为,尽管拜登政府时期在“印太战略”上花了大力气,但其最终效果成败参半。在政治领域,尽管强化了美国对亚太地区盟友的领导力,但没有实现增强美国地区领导力的总目标。在安全领域,美国以牺牲地区共同安全与普遍安全为代价,加强了美国及其少数盟友的自身安全与绝对安全。在经济领域,“印太经济框架”(IPEF)虽有进展,但仍然存在深层制约,未来是否能得到特朗普政府继承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在科技领域,遏华技术联盟机制建设活跃,但对华科技遏制未达预期。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所长吴莼思指出,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战略”概念,并将其体系化。但她认为,拜登政府一方面在推动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但另一方面也避免中美关系破局,“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明显的体现为聚焦于中国,想通过‘脱钩断链’的方式孤立中国,但同时又与中国做了一些危机管控性质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到拜登政府时期中美人文交流得以恢复,一些危机管控和沟通的机制和管道也得到了重建”。

吴莼思表示,在第二任期内,特朗普会继续针对中国发难,然后调动巨大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来应对中国,“因为这是美国国内现在的一个政治正确。”她认为,特朗普将会强化在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从特朗普的角度来讲,强大的军事部署就是示强,所以美国军队在这里(亚太)的存在不能变弱。”

专家热议“特朗普2.0”

报告还提出,美国“印太战略”具有遏制中国的强烈色彩,是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的破坏性因素,而非建设性力量。所谓“印太”是由美国臆造出来的地缘政治概念,试图抹去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亚太”概念,进而抹去亚太地区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架构。美国“印太战略”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和一体化进程构成潜在严重威胁。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韦宗友教授表示,拜登政府在推进所谓印太战略时,延续和新建了很多小多边机制,比如2021年成立的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AUKUS),以服务于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他表示,虽然特朗普本人对这些机制没有太大兴趣,但作为“工具”,“肯定会继续推进。”

关税或成为普遍政策工具

与会专家们也围绕多个重点关注的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关税一直以来都是特朗普最为重视也最乐于使用的贸易政策手段,比如,在其第一任期内,特朗普就以加征关税为威胁,迫使加拿大与墨西哥两个重要贸易伙伴签订了更新和替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在竞选期间及胜选后,特朗普也多次通过社交平台表示,上任后将对主要经济伙伴、特别是中国等加征关税。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关税政策将超越经贸领域,不但是用来平衡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弥补其未来推出的减税政策造成的预算赤字的工具,还将成为特朗普用以实现其“美国优先”政策的普遍性政策工具。

“毫无疑问,关税是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核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表示。根据测算,自2018年美国挑起对华贸易争端以来,中美间经历了三轮加税与反制措施,目前,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约为20%。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表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他更多的是把关税作为削减贸易赤字、对进口商品提高壁垒的工具,“他采取了一系列常规和非常规的关税政策”。他认为,在第二任期,“关税对特朗普来说更加重要”,不仅是提高贸易壁垒和进行其他政策谈判的一个筹码,也是作为他增加财政税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他的关税政策的范围将更广、力度会更大、实施速度将更快。”吴莼思也认为,与其说特朗普是在疯狂地使用关税,不如说他是借关税的名义,将整个美国的大市场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用美国市场的吸引力来服务自己的国内利益。

韦宗友也指出,特朗普很可能利用关税政策来平衡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关系。他指出,目前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与美国有盟伴关系的占大多数,在特朗普看来,“你不能既要我保护,又要在经济上占我的便宜”,“所以他在经贸方面会继续要求他的盟伴,来平衡双边的经贸关系,甚至以关税作为要挟。”韦宗友认为,特朗普的关税目标很可能从现阶段只针对中国扩展到将转口贸易等也纳入其中,“这将会给墨西哥等国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当然,这也可能会挑起双方之间的贸易纠纷。”

中美博弈可能波及更多国家

多位专家在会上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中美关系将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地区和周边国家也会因为中美博弈的加剧而受到影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中心研究院孙海泳表示,在供应链、特别是关键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特朗普第二任期会延续拜登政府促进关键矿产在岸生产和强化与盟友协作的政策,进一步强化与盟伴国家的战略合作,同时强化与有关矿产分布富集国家的合作,以使这些国家形成对西方有利的矿产资源政策、产业合作政策。

专家热议“特朗普2.0”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阿明指出,在中美贸易进一步脱钩的环境下,东南亚国家等也将受到波及,这对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都带来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她表示,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一方面令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受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在过去几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也承接了很多从中国转移过去的产能。但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及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关税和其他惩罚性经贸政策的范围,也让一些东南亚国家疲于应付,比如美国就已经将越南和新加坡列入了货币操纵国的名单,再比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将影响东南亚产业链的转型。同时,中美的地缘政治博弈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安全上的不确定性。她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安全议题上的复杂性可能比经贸议题或者是经济议题更加显著。”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外联室副主任张琪则对中美地方交流可能受到的影响作了解读。他表示,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中美地方交流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尽管在拜登政府时期一些交流机制得到了恢复,但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会延续其第一任期的趋势,双边地方和民间交流将再度面临冲击。比如美国持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通过加大对与中国有合作的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调查,形成一种安全上的“寒蝉效应”,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美之间非政府层面的交流。

他特别指出,除了联邦政府层面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因素,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层面的反华倾向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剧,很多州都在推行不利于中美地方交流的政策。比如,美国百人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截止到今年的11月4日,在各州2023年至24年立法会议当中,审议了164项限制外国实体财产所有权的法案,其中164项当中有76项是在考虑禁止中国公民购买和拥有财产。此外,一些保守派智库和非政府组织也在通过向州和更基层政府推广反华议题的形式,在美国战略界和民间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从更长远的基础上来讲,这会动摇中美交往的民间和地方基础。”

此次会议由上研院美洲研究中心、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上海市美国学会联合举办。来自上研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的专家,围绕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亚太政策走向,包括对华政策、亚太盟伴政策、亚太安全政策、对华经贸政策、东南亚政策、中美地方交流以及美国府会博弈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澎湃新闻记者 聂舒翼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