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江月 《亚太日报》评论员、资深军事评论员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注定是近期世界最关注的地方。不仅因为东盟峰会即将举行,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亲赴吉隆坡,更重要的是中美正在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经贸谈判。
中美能否达成协议,找到“最后的钥匙”,将关乎世界两个大国下阶段的经济发展,更关乎全球贸易和经济的稳定。
在开启吉隆坡谈判之前,外界最为担心的是中美之间是否有足够好的气氛和足够多的信心,去展开第五轮经贸谈判。而答案令外界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因为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称通过协商双方“完全可以找到办法”解决贸易争端,美方的态度也比较积极。
王文涛强调,“此前的四轮中美经贸磋商证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美国方面则确认,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将随同总统特朗普赴亚洲访问,并在马来西亚与中方代表团举行谈判。
中美这次要找到“最后的钥匙”,打破现有的困局达成平衡。而华盛顿最担忧的是中方手里的两张“牌”,同时也是此次交锋的两大“必争之地”。
首先,就是华盛顿极为重视的稀土议题。
自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中美陷入了新一轮激烈的贸易角力。
在经历不长的缓和期后,随着美国商务部扩大出口黑名单,中国也相应展开反制——要求所有使用中国稀土或采用中国开发的稀土提炼、加工、分离技术的产品出口都需获得许可证。
进入10月后,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
那么,能否解决当前华盛顿与北京的矛盾,吉隆坡谈判必然聚焦于中国对“稀土矿产”及“磁体供应”的管制、美方对中国船只征收费用等,这些新的措施。
路透社的文章称,“北京一直以来利用稀土供应作为对华盛顿施压的有力筹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讨论局势时,经常会以“手中牌”来做形象地比喻。
而现在,面对中国的反制措施,美国手上的“牌”并不多,现在华盛顿表示正考虑进一步扩大出口限制,涵盖从笔记本电脑到喷气发动机等多种高科技产品。此外,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该措施计划于11月1日生效。
从现在美国政府重要官员的表态来看,华盛顿似乎并不想大幅提高关税或者进一步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企业和民众受影响也非常大。所以,此次吉隆坡谈判美方的主要目标是寻求恢复到此前的状态,确保稀土及相关产品继续供应。
虽然美国领导G7已经宣布要全力打造“稀土联盟”,试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是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来看,美国和G7现阶段或短期内都不具备这种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发挥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不可能主动放弃自己的“王炸”。
其次,是与美国共和党票仓息息相关的大豆。
诸多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美吉隆坡会谈另一个讨论的重点是如何解决美方关切的大豆采购问题,只有扫除美国关注的稀土和大豆这两个难题,以及中方关注的对高科技产品及技术限制问题,中美才有可能达成全面协议。
今年4月以来,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大幅加征关税,作为此前的最大买家,中国逐渐减少采购美国大豆,美国的大豆价格也因此一路下跌。这直接引发了美国豆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从美国传统政治光谱来看,这些豆农是共和党的基本盘,也是特朗普能够再次当选的票仓。
几天前,当记者追问是否认为中方会就大豆问题达成协议时,特朗普回答说,“我确实相信,否则我不会达成(贸易)协议。我希望他们购买——我们的农民被中国作为谈判点而遭到抵制。”由此可见,特朗普及美国政府对大豆采购问题的关注,当然这张“牌”的主动权握在中国手里。
从路透社获得的信息看,今年9月中国未从美国进口大豆,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首次进口量归零。与此同时,中国对来自南美大豆的进口量较上年同期激增。而且,由于中方出台了针对“洗豆”的限制规定,买家纷纷回避美国货源。
中国海关总署10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月美国大豆进口量从上年同期的170万吨降至零。由于中方对美国输华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加上此前收获的美国大豆库存已完成交易,美国大豆出口量出现下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今年9月巴西大豆到港量同比激增29.9%,达到1096万吨,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85.2%;阿根廷大豆到港量则大涨91.5%,达到117万吨。
综合来看,中国9月大豆进口量达1287万吨,创历史第二高,但没有一笔是来自美国的大豆,所以华盛顿的焦虑可想而知。
为什么美方主张这个时候在吉隆坡开启第五轮中美经贸谈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买家要在10月末、11月前这段时间,采购今年秋季收获的新大豆,现在主要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美国大豆采购“窗口”正在关闭。所以,华盛顿想在窗口关闭前,尽量促成美国秋季新收获的大豆能够重新装上运往中国的货轮。
为了避免在中方“大豆牌”面前的绝对被动,华盛顿又开始玩“虚空造牌”的套路。
据美国媒体10月24日披露,特朗普政府计划针对中国未能履行其第一任期内签署的贸易协议条款发起贸易调查。此举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加征更多关税,而这中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特朗普第一任期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是否完成。
显然,美方此举或意在中美贸易谈判和下周重要会面之前积累谈判筹码。
站在全球经济的角度,各方都希望中美能够尽早达成贸易协议,缓和贸易紧张局势,为世界经济恢复带来确定性和助推力量。
因此,我们希望美方能够秉持务实理性的原则,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如果美方“算盘”失策,可能会给美国多个行业带来冲击,而美国经济眼下已经饱受激进关税、政府裁员和政治边缘政策的冲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