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有诸多的人物传记,记录着汉武帝以前的一个特殊全体,历朝历代都深深的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这里面记载的人,每一个都是威名显赫的角色,每一个人都足以让山河变色,风云动荡。比如大家熟悉的“负荆请罪”中的廉颇;统一六国的战神白起、王翦;还有孙武、乐毅和韩信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的军事奇才。

钱穆老先生是现代国学大师,在史学界也有着重要地位。他经过多年对《史记》的潜心研究认为,记载中出现的两个孙子,其中之一的孙膑应该是个虚构的历史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存在的。

在其《先秦诸子系年考辩》这部著作中,钱老先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了孙膑孙武是同一个人的结论,孙膑编写的兵法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的确,史记列传中对孙武的记载只有一个不知真假的“吴宫教战”的事件,孙武这个人物的具体形象非常模糊。但孙膑的事情却表述的十分清晰,比如与庞涓斗智和三十六计之一的围魏救赵。

偏偏孙膑这人是个无名氏,“膑”只能说明他受了膝盖骨被挖之类的刑罚。不知道什么缘故,汉书中还详详细细记载有吴齐两国截然不同风格迥异的《孙子兵法》。

但到了隋书中,《齐孙子兵法》消失了,没有了。钱穆先生根据这些证据认定,孙武、孙膑就是一个人,姓孙名武,膑只是别人根据他的特征起的外号而已。这在民国时基本成为了共识,所有专家和历史爱好者都认为孙膑此人只是古人凭空臆想虚构出来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东南的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竹简。其中有两部书名都写着“孙子兵法”。一部是大家熟知的吴国孙子,也就是孙武所写,一部就是失传已久的齐国孙子也就是孙膑所写。 于是困惑专家学者一千余年的迷雾豁然而开,二人各有兵法著述。在此基础上,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人。经过专家们进一步的考证我们慢慢了解了,原来孙膑就是孙武的后世子孙。

孙武的兵法是孙膑的依据和基础,且两部兵书之间存在内在的传承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了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兵家之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