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捐了46亿后,他才是“释永信倒台”影响最大的人
1368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72岁的蔡志忠,那个曾用纤细画笔构建“诸子百家”宇宙的漫画怪才,这么多年没被红尘搞晕头,最后竟和一把剃刀走向了少林寺禅堂。顶着黑白分明的长发,看着自己的顶门慢慢变成清净地,他也许还在想,“哎呀,这发型以后画动画人设多方便。”可惜,佛教戒律无情,年过七十不能剃度为真正僧人,只能短暂停留在沙弥的小站,但蔡志忠一点都不“打折”——五千多尊佛像、全部画稿、46亿元资产,全捐了!当场立flag:“等我百年后,就埋你们这儿了。”想来他也是动漫界的一股清流,灵魂境界上追求归零。
光景忽转,仅仅五个年头,一切人事已非。少林方丈释永信,从当年松风入林的得道高僧,一夜之间成了“佛门谍战剧”里的阿姨级反面boss。侵吞寺院资产、乱点鸳鸯谱、私生子传说全来了,佛协该多干脆就多干脆,说注销就注销,昔日庄重方丈室瞬间铁皮封顶。这时候最尴尬的人,是谁?不是那些抱着旅游团合影的游客,正是蔡志忠本尊。几年前掏心掏肺的托付,如今像投影仪下的旧画片,全悬在半空,连想画个“安息于塔林顶端”的漫画桥段都画不下去了。
蔡志忠与少林寺结缘,并非媒体精心编造的奇幻剧本。从1984年起看李连杰版《少林寺》,到几十年后真的摩顶受戒,这大概是所有宅男少年里实现中二梦想的天花板案例。他四岁半立志终身画画,十五岁揣两百五十块台币独自闯荡台北,把人生过成了“漫画里活人”,笔下人物翻转出“庄子说”“老子说”这些全球销量五千万的文化神作。拜托,把中国古代哲学画进国际主流圈,这活儿实在没人比他懂,更何况专门跑去画佛经,把禅机化进流畅的线条里,简直让不少佛门子弟都羞成紫薯。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蔡志忠对少林寺的感情早远超普通“香火馈赠”。他捐出的珍宝大部分都是不可交易的文物,明明可以去拍卖会赚一桶金,有钱人争抢着往家端,他偏要留给庙里。自己独创的彩画漫画、书法与宗教成就早看穿世俗荣辱,“活着给寺庙做资源,百年后成观光产业”,甚至自嘲可以“立个大大的碑”,真不怕自己哪天在塔林树荫下成了下一个打卡点。
讽刺的是,释永信的跌落似乎早有伏笔。2015年就有人实名爆料他私生活混乱、资金去向成谜,庙里则以一句“收养弃婴、没生育能力”波澜不惊熄了火。结果过去十年,各类质疑里,某人企业版图却越做越大,“佛门CEO”的称号愈发名正言顺。直到七月官方调查,锤子咣当砸落,“不正当男女关系”“侵占资产”变成无懈可击的坐实,佛协会三级跳,速度拉满,马上撤任解职。不知道此刻播报新闻的喇叭背后,是哪个新晋的小和尚正痛恨自己生不逢时。
现在这个局面,最难办的大概是蔡志忠。他本想找个安放灵魂的最后歇脚地,如今撞上一场信仰滑铁卢。当初跟着方丈师父剃度受戒,为的是“出烦恼之家,成智慧之人”的宏愿,如今直接被师父带坑里,连“以戒为师”都成了无处安放的自嘲。至于那套破洞布鞋、那句“生命不为钞票浪费一秒”的无奈自述,全衬出老人自嘲的底色。五百本书未完稿,五千佛像寻安居,比起身外财富,更像是这一代艺术家最奇异的孤独。
目前来看,新住持印乐法师虽然已经接棒,但包括蔡志忠捐赠流向,新老账怎么算,谁都不确定。巧的是,寺院钟声依旧断续徘徊山间,你问它能不能为蔡志忠指明归途,估计连达摩祖师都要摇头叹气。
有人说,“一枝草一点露”,谁都能沾点晨光的公平;但这一回,老先生用了一辈子的善意,换来的却是一场萧索秋风。信仰崩塌,它比暴富更让人尴尬。到底是内心磐石太脆弱,还是庙门之外的江湖越来越虚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