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部方面重视课外活动设计,引导孩子们参与更有意义和乐趣的课外活动。图为小朋友正在参与工艺品制作游戏(资料图)。图/新华社

| 蒋理

近来,“烟卡”在广东、湖南等地小学校园流行起来,成了不少小学生的“新宠”。“烟卡”,即从卷烟盒上剪下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些学生拍“烟卡”上瘾,以至于沉迷其中,甚至脱离了游戏层面。

从报道看,这些对“烟卡”欲罢不能的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会特别留意垃圾桶,搜集路边别人丢弃的烟盒,甚至专门去垃圾中转站搜寻。与此同时,在校园周边商店与网络上,也有人专门售卖“烟卡”。这引发了舆论关注。

小学生沉迷“烟卡”,负面影响不可小觑。从报道看,为了收集“烟卡”,一些小学生会翻垃圾桶,这当然不卫生;而小朋友之间还会以收集、赢得的高等级“烟卡”多为资本进行炫耀,这显然会在一定程度刺激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

与此同时,在部分校园周边的商店,有商家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的行为,也明显不合规。况且,即便小学生们只是把“烟卡”作为游戏道具,但在玩的过程中,却加深了对烟草品牌的认识,相当于变相做香烟广告,培养“烟民”。

这样的现象,需要引起包括监管部门、电商平台等方面的高度关注。在我国,不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烟草专卖法》,都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并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虽然“烟卡”本身并非真正的烟草制品,但其大多来源于真实的香烟品牌,容易引发未成年人对烟草的好奇心,进而诱发吸烟行为。这无疑已与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的法律精神相悖。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商家在现实中对小学生销售“烟卡”,在网上,小学生可以更轻易地购买到“烟卡”。

有电商平台就显示,5家售卖“烟卡”的店铺显示商品已拼超过100万件,15家店铺显示相关商品已拼超过10万件,不需要年龄等信息,所有人都可以购买。

就此去看,有关方面不仅要关注线下售卖“烟卡”的行为,对待电商平台上的“烟卡”销售,显然也需予以规范。

实际上,无论是之前玩“萝卜刀”,还是现在玩“烟卡”,都是孩子们自发找到的解压游戏方式。这些游戏大多也只会风靡一段时间,随后就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游戏活动。

因此,眼下“烟卡”成为小学生游戏新宠,其实也是给大人们出了一道题。除了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要加大销售环节的打击力度外,学校和家长也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比如,对孩子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培养,告诉孩子不能去翻垃圾箱,捡拾丢在垃圾堆里的烟盒等。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吸烟的危害,教育孩子不能为了“烟卡”而去买烟。

说到底,从“萝卜刀”到“烟卡”,都折射出孩子们对简单游戏活动的渴望。对此,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课外活动设计,引导孩子们积极参加,并能乐于其中。

而在课外活动设计过程中,也不妨给孩子们自主探索的空间,增加他们的参与兴趣,让游戏活动更合适他们,也以此促进个性、兴趣培养。

撰稿 / 蒋理(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赵琳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