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首饰装饰题材极为丰富,除了传统的动物鸟兽、人物、几何等题材,花鸟植物纹样形成了唐代装饰纹样的主流。纹样的变化不仅反映了装饰意义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和唐人审美思想的变化。精良的工艺和精美的纹饰特征都是唐朝社会繁盛下的风格体现,
       是唐人精神风貌和物质财富的共同作用,展现了包容开放的唐代文化。


       植物题材
       (1)莲花纹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花纹作为佛教代表性的的装饰纹样在佛教石刻洞窟以及陶器中被大量应用,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藻井等佛教相关场所和器物中比比皆是。
       唐代佛教依旧是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因此莲花纹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
       金银首饰中的莲花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写实的莲花图案,多以侧面微微露出莲心且对称的形态出现;另一类是正面角度对称形态的莲花造型,花瓣层层叠叠,从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这一造型则被认为是宝相花的前身。


       1987年湖南长沙岳麓山中南工大唐墓出土的一对莲花纹金梳,造型上呈马蹄形,中间盛开这一朵正面形态的莲花,花心裸露在外,莲花两边各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苞,莲花与花苞之间上方各有一只莲蓬。
       莲花的花瓣线条饱满,突出程度最高,花苞与莲蓬的突出程度依次递减,形成三个层次。
       上半边最外圈装饰有一圈连珠纹,应是采用金珠焊缀工制成。莲花造型采用模具冲压出立体感,凹凸有致,装饰效果强烈,
       使纹样完成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2)宝相花纹
       如果要说什么纹样最能够代表唐代,宝相花是一定是最具唐代特色的纹样之一,它在人们的想象和艺术化变形中诞生,被称为“理想之花”。宝相花不能算作某种具体的花卉,在装饰上是一种牡丹花或莲花为原型进行概括提炼,使其富有装饰化美感的一种花纹,
       以花心的不同作为区分不同花朵的依据,所以其大体形式固定但形状也不是固定的。
       《中国纹样史》中定义其为宝仙花,是蔷薇的一个品种,有颜色艳丽、花朵硕大的特点。齐东方先生提出,宝相花纹饰是表现花朵的整体平面的一种花纹,花瓣层次丰富,外层多以相对卷曲的忍冬叶勾卷成花瓣,
       形式的表达上融合中国传统云纹、勾卷纹样,又融入了西方传入的忍冬莲花部分造型。


       与此同时宝相花纹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宝相又形容佛的庄严,敦煌藻井、边饰处常常使用宝相花纹作为装饰。隋唐时期宝相花造型上圆润饱满,多对称构图,在圆形的基础上向外放射,花朵顶端常饰宝珠,包含富贵吉祥的寓意。
       印度佛教中有圆教思想,有圆满之佛教之意。
       圆象征圆满,这与中国古代思想中“天圆地方”的道家思想不冲突且有互相呼应之感。中国人崇尚圆,万事万物求一个圆满,圆是趋时、通变的学问。宝相花的圆体现在造型的圆润,线条的圆滑,意义的圆满,
       通过外在造型的表达传递出对“圆”文化的哲学思辨意味,迎合了人们对“圆”之理想的追求。


       (3)卷草纹
       受到外来图案风格的影响,演变至唐代就逐渐演化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唐卷草纹样。
       初唐时期的缠枝忍冬纹渐渐向唐卷草纹过渡。唐代卷草纹集莲花、牡丹、忍冬、菊花、石榴、海棠等多种植物为一体,比单一的忍冬纹更为丰富,经过艺术化处理后形成“s”型的波纹状排列,纤细的缠枝叶逐渐演变成为宽阔的卷曲叶片,
       叶片中穿插着经艺术处理的牡丹、莲花、石榴等花卉,构图更加饱满,形状更为复杂。


       其在金银首饰艺术中的表现手法中则是结合了錾刻、镂空等工艺,在基础的卷草纹样中衍生出装饰图案的变形。其纹样夸张的变形形态是一种意象的抽取,
       表露出一种浪漫不羁的风情,流动的形态和自由舒展的走向表现出一种极具自由浪漫的精神。
       (4)牡丹纹
       唐人喜爱牡丹,因其外表色彩艳丽、花朵大而丰满,视其为富贵的代表。每年三月在洛阳形成了赏牡丹花的习俗,甚至留下了贵妃与诗人的轶事。唐代牡丹纹造型写实,线条圆润,通常以正面或半侧面示人,造型上
       以中心为轴呈对称状,一片叶子背朝正面,一片正面朝向前方,其它叶子分别对称排列在两边。
       宝相花中的牡丹经过夸张和简化,综合多种花卉的造型特点,再通过对主要特征的提炼组成新的牡丹形象。牡丹的纹样中以凤穿牡丹纹样最为出名,牡丹为花中之王,凤鸟为鸟中之王,
       二者的结合寓意着吉祥、富贵,又有婚姻幸福的象征。


       动物题材
       (1)凤纹
       唐代凤纹延续了汉代高冠,长尾扬足的风格,但形式更加写实,风格更加华丽。
       凤鸟自古以来就被作为神鸟受到人们崇拜,有吉祥的寓意。凤纹在这一时期还是贵族的专属,平民女子并无福享用带有凤纹的头饰和服装。唐墓出土一枚银鎏金鸾凤梳背,毬路纹做地,正中一对鎏金鸾凤,展翅昂首,两只凤鸟脚下踏着花朵。
       唐代的龙凤纹已有男女观念,一是来自传说凤与凰是神话中的一对神鸟,凤为雌凰为雄;二是唐代出土金银器中龙纹与凤纹的装饰都位于器物的不同面中,
       推测与当时男女地位的不同有关。


       《隋唐嘉话》中记载武后造像为强调其女王身份,在其装扮中饰上金凤。法门寺地宫八重宝函种装饰对龙纹样的第二层,搭配的是四大天王和夜叉的男性形象,而第五层中装饰对凤纹样,搭配的是观音和侍女,都为女性形象。尽管龙纹在唐代的金银器物中十分常见,
       但在女性使用的金银首饰中并未见到有龙纹图案。
       (2)鸟纹
       鸟纹较少单独出现,一般和花卉、树枝纹样结合,这种鸟雀站在花枝或花朵上的纹样被称为鸟踏花枝,是唐代较为时尚的一种纹饰。鸟类纹样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鸳鸯、鸿雁、雀鸟等,
       这些鸟类形象在被制作成纹样时都被赋予吉祥寓意。


       鸿雁秋季向南方飞去,春季又自南向北飞行,随季节的更替往返于南北,年年如此,古人视其为信使之象征。诗人在诗中描写鸿雁,寄托着无限的思乡之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鸿雁纹银钗,上饰三只鸿雁,两大一小,雁头均齐齐向上,并排飞行下饰云纹,尽管只有三只大雁,此钗却运用了中国画留白的手法,
       仿佛让人看到一行雁飞行的场景,意韵无穷。
       鸳鸯这种鸟类通常成对出现,双是完满、和谐,同时暗指对称,纹饰中出现,
       寓意美满和睦,祝愿一对壁人如鸳鸯一般成双成对。
       浙江长兴下莘桥晚唐银器窖藏中的两对银花树钗,钗头纹饰的形式类似,钗首做出镂空的缠枝花卉,花叶上立着一对衔枝的鸟,花枝下方用印环吊着一枚吊坠。


       可以想象出意味风姿绰约的女子带上这一枚花钗,行走间花钗微微颤动,对鸟立于花枝头跃跃欲飞的灵动场景一下子就显现在眼前
       ,原是件死物的花钗也突然有了生动的气息。
       (3)摩羯纹
       摩羯一词原为佛教语,又被译为摩迦罗,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长鼻,利齿,鱼尾的动物。唐时中国本土也有鱼化龙和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在纹样上,表现为鱼身龙头的一种动物,
       由晚唐时期下莘桥出土银簪首可看出它与本土的鱼纹是两种不同的纹饰。
       摩羯纹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结合中国艺术思想和风格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唐初的摩羯纹样保持着印度和中亚地区的摩羯纹没有翅膀的特点;后来人们渐渐为其增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形象,
       演变成像龙像鱼也带有鸟类特征的奇特动物。


       比如洛神赋图中出现的摩羯形象,卷曲的长鼻子还带有鲜明的印度色彩,而中晚唐之后,带角龙首、鼓目圆睁、大嘴利齿、双翼鲤鱼身的摩羯形象已经融合了鱼化龙的文化传说,
       演变出综合鱼、龙和摩羯本身的形象。
       将带有积极意义的动物纹集合在一个物体的形象中,是传统艺术在图案表现中创造性的体现摩羯纹在唐代的金银器中屡有出现
       :摩羯纹莲瓣纹银碗、摩羯纹长金杯、摩羯团花六曲三足盘等器物都有摩羯的形象出现。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金银首饰中有唐鎏金刻花摩羯纹银钗,镂空的缠枝纹样做底,正中部装饰有莲花一朵,顶部有两条摩羯鱼齐齐朝向一端,做昂首抬头状。
       摩羯与莲花的搭配正体现出佛教思想在唐代普通民众中的广泛的传播。


       (4)蜂蝶
       蜜蜂与蝴蝶的纹样在唐代金银饰品中很常见,唐代金银首饰中流行的蜂蝶恋花纹样是蔓草纹与蜂蝶纹样的组合,此纹样极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唐代人们在装饰纹样中逐渐摆脱了政治和宗教影响,
       更多的喜爱倾向生活化的题材。
       2005洛阳安康小区唐墓出土形制相同的两件花叶形簪,花叶镂空雕成卷草纹,正中间一只正面造型的蝴蝶正展翅而飞,形象生动。与鸳鸯一样,蝴蝶这种生物成双成对,
       且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忠贞的代表,恋花的蝴蝶则寓意着浪漫的爱情和和美的婚姻。
       又有一说蝴蝶象征着男子,花朵象征女子,蝶与花的组合是才子佳人成双对的美好祝愿。蜂蝶于花草中飞舞的纹样另一方面也是唐代人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捕捉,
       于自然的细微之处发现生活的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