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期,在山东曹庄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张皮绠,真的强,麦稞地里杀僧王。”
僧王是谁?张皮绠又是谁?这首童谣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揭示了一代僧王殒命之谜。
僧王指的自然就是清朝的传奇名将僧格林沁,他是蒙古大草原上最后一位悍将,出身贫寒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名将,被朝廷誉为国之柱石,谱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据《蒙古世系》记载,僧格林沁是铁木真二弟拙赤合撒儿的第26代孙,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家族早已没落。幼年时期的僧格林沁因为家庭贫困,只能和父亲一道给草原上的贵族老爷放牧为生。
在僧格林沁14岁那年,他的命运迎来了巨大转变。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一直采取和亲的策略笼络蒙古草原贵族,僧格林沁的族父索特纳木多布济就娶了嘉庆皇帝的庄敬和硕公主。
然而庄敬和硕公主31岁时就病死了,也没能给索特纳木多布济留下子嗣,道光皇帝在为其挑选嗣子的时候就选中了年少俊朗的僧格林沁。
就这样,原本穷困潦倒的僧格林沁,转眼间成为了第十一代扎萨克多罗郡王继承人。
1825年7月,索特纳木多布济因病去世,按照道光皇帝的旨意,由僧格林沁承袭了扎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同年12月,僧格林沁入京被任命为御前行走,赏赐三眼花翎。
彼时的清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凭借着科尔沁蒙古贵族与满洲贵族世代联姻的关系,以及朝廷对蒙古骑兵的倚重,僧格林沁不出意外地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所统帅的蒙古马队成为朝廷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185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军两万余人北伐。
清军一触即溃,很快就被太平军攻入京畿重地。咸丰皇帝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军进剿。
经过两年多的战斗,僧格林沁成功击败北伐的太平军,生擒统帅林凤祥与李开芳,成为与曾国藩齐名的著名将领,时称“南曾北僧”。
因御敌有功,咸丰皇帝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并且下诏允许其世袭罔替,成为清朝为数不多的铁帽子王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僧格林沁率领他的蒙古马队驻防大沽口,并且在大沽口之战中击伤英军海军司令何伯。
然而,由于清军无论是在武器还是作战观念方面都比较落后,大沽口最后还是失守了。而僧格林沁赖以倚重的蒙古马队,也在八里桥之战中全军覆没,他也因作战不利受到了朝廷的惩罚,被咸丰皇帝下旨革除郡王。
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的同时,山东、直隶、河间府一带捻军四起,朝廷不得不再次起用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不愧是沙场老将,他出山之后很快就击败了捻军主力,在鄂东霍山黑石渡收降捻军十几万人,并击溃捻军十几万人。
然而,由于当时清朝统治腐败,民不聊生,虽然僧格林沁击败了捻军主力,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铲除捻军,反而有更多地人加入了捻军的行列,甚至还出现了全家为捻的情况。例如张皮绠,他和他的父亲兄弟全都参加了捻军。
1865年4月,僧格林沁被捻军诱至山东曹州高楼寨一带,清军主力被捻军分割包围。僧格林沁突围时受伤坠马,因为伤势较重,只能潜伏在麦田里等待时机。
此时年仅16岁的张皮绠正奉命搜捕清军,当他发现潜伏在麦田里的僧格林沁后,仗着一股蛮劲直接冲上去抡刀就砍。可怜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僧格林沁,竟然被一个顽童乱刀砍死,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张皮绠砍杀僧格林沁后,将他身上穿着的黄马褂、朝珠、红顶和花翎一一剥下,然后拿到了捻军营中请功。捻军主帅检查之下,发现死者是僧格林沁,于是赏赐了张皮绠大量财宝。
不久后,张皮绠得知母亲病故,父亲和兄长全都战死,家中只剩下寡嫂和侄儿,于是就带着财宝离开捻军返回家乡。
靠着这些财宝,张皮绠化名凌云,在家乡置办了不少田产,还开了粮店、酒坊,娶妻生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有一日,张皮绠酒醉之后,就跟店里的客人吹嘘当年砍杀僧格林沁的事迹。恰好这个客人正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派出来调查僧格林沁之死的密探,张皮绠遂被逮捕,密探从他家中还搜出了僧格林沁的朝珠。
不久后,朝廷下达旨意,将张皮绠押解至山东济南,随后被凌迟处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