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8日起,北京市统计局将陆续推出《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系列报告》。当天发布的首篇报告显示,10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分别为43760.7亿元、16737.3亿元和43944.1亿元,是2013年的2.1倍、1.7倍和1.8倍。
第三产业占比超六成,新兴动能对经济支撑作用增强
从产业结构来看,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3年的4.6∶27.7∶67.7。对比可以发现,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均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9.6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第三产业占比超6成,河北突破5成且提升最快,三地第三产业比重较2013年分别提高5.3个、8.6个和11.4个百分点。
从发展动能来看,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8719.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8766.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9%,提高7.7个百分点;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7%,较2014年提高1.4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4%,比2013年提高9.6个百分点。三地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与2019年相比三地均增长20%以上。
93家央企子公司落户副中心,超200家央企分支机构扎根雄安
十年来,北京坚持减量发展,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心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超8千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千余公顷,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在中心城区以外布局新校区、新院区。
“两翼”中,北京城市副中心蓬勃发展。2023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3.6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千亿量级,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加快施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及三大建筑建成亮相。
同时,城市副中心有序承接疏解资源,2023年国投云网、中建新科等17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累计落户93家;新引入市级国企及下属企业6家,累计61家。
与此同时,另外一“翼”——雄安新区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建设的“四大体系”,即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和水系已基本形成。
从新区设立至2023年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70亿元,累计开发面积184平方公里,4017栋楼宇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4370万平方米,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雄安国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
央企累计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加快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速推进。
2023年上半年首都圈GDP近两万亿元
三地协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以下简称首都圈)的建设。2023年上半年,首都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近4成。首都圈三次产业结构为4.7∶38.0∶57.3。
首都圈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构成。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占首都圈的比重分别为10%、37.9%和52.1%。
其中,“通勤圈”指环京交界地区,与北京的东部、南部等地区融合发展;“功能圈”主要指北京与天津和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功能互补,加强联动发展;“产业圈”是指发挥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共同做大产业增量。
一般来看,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初期往往都是打造都市圈,通过都市圈带动形成城市群是必然规律,东京、纽约、伦敦等都发挥了核心城市作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也都在积极建设都市圈。
记者/姜慧梓
编辑/刘茜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