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争的是千秋霸业,比的是各家人才。 但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也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得以善终。 例如曾经被诸葛亮称为“赞兴世业者”的廖立,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还惨遭流放,最后落得郁郁而终的结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廖立 “楚之良才” 廖立是刘备阵营中有名的人才,年轻有为,在刘备统治荆州的时期,他便投入了刘备的阵营之中,深得刘备的信任与重用,不到30岁,便被刘备任命为长沙太守。 在刘备入蜀,诸葛亮坐镇荆州时期,孙权曾特意派东吴使者询问诸葛亮,在荆州的众多人才中,谁能够帮助刘备夺取天下,诸葛亮直接回答:“庞统、廖立,都是楚地优秀的人才,他们是能够帮主公共兴治国大业的人。” 庞统的名号广为人知,诸葛亮能将廖立与庞统放在一起,可见诸葛亮也对廖立的能力非常认可,同时在诸葛亮镇守荆州时,诸葛亮和廖立两个人配合默契,关系也相当融洽。 此时的廖立可谓是春风得意,官场晋升一路畅通,但是随着诸葛亮离开荆州后,一切却慢慢发生了变化。
诸葛亮 实战考验 公元215年,孙权因多次向刘备索要借走的南郡未果,一怒之下,派吕蒙夺取荆州南部三郡,此时由廖立治理的长沙郡也在吴军攻击的范围之内。 面对来势汹汹的吴军以及吕蒙攻其不备的战术,廖立感到压力重重,他深知长沙郡距离主力部队甚远,即便赶过来也需要花费众多时日,坚持到主力部队过来救援更是难上加难。 思来想去的廖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弃城跑路,一个人逃回了成都。 廖立这一懦弱、不顾大局的行为,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死路一条,但是廖立偏偏遇上的是刘备,对于廖立“逃兵”的行为,刘备竟然没有多加指责,反而将廖立派到了八郡继续做太守。
孙权 要知道巴郡此地靠近汉中,是益州的一大门户,刘备竟然敢将在长沙郡失利的廖立放在此处,可见内心深处,刘备还是对廖立非常的信任,只是刘备这信任似乎用错了地方。 随着曹魏成功夺下汉中,益州就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而此时的巴郡便成为了曹魏的眼中钉,战火瞬间在巴郡的土地上弥漫开来。 然而治理此地的廖立在面对曹魏的袭击时,虽然没有像上次一样逃跑,但是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应战策略,以致让巴郡陷入危机之中,如果不是张飞及时赶到,巴郡必然要落入曹魏手中。 不知是看清了廖立没有治理之才,还是想让廖立待在自己的身边,在张飞控制住了巴郡的战况后,廖立被火速调回了刘备的身边,并且开始担任刘备的侍中,虽然手里没有多少实权,但是依旧伴在刘备左右,可谓是刘备的心腹之臣,为其出谋划策。
刘备 长水校尉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主刘禅继位为帝,刘禅上位之后,便对内部人员进行了一定的调动,其中廖立直接被调任为长水校尉。 这一下子就把廖立整懵了,他一直觉得在蜀汉的政权之中,以他的才能完全有一席之地,这次的调令完全和他的才能不对等。 因为廖立知道,虽然蜀汉现在表面上是刘禅做主,但是政权完全是握在诸葛亮的手里。所以他愤愤不平地找到了诸葛亮,要求升迁。 但是诸葛亮面对廖立的质问,却直言道:根据你的考核情况,你更适合做校尉。 廖立面对此结果,虽然心中愤愤不平,但是也无计可施,只能接受任命。不过自此之后的廖立天天牢骚满腹,甚至对蜀汉政权进行了多次批判与指责,导致他将自己的官路彻底堵死。
刘禅 惨遭流放 廖立到达其所治之地后,倍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李邵和蒋琬到来考察之际,对刘备、关羽、诸葛亮的用人政策以及蜀汉的缺陷四个方面进行了批判与议论,此时正值诸葛亮发动北伐之际,他也对诸葛亮的安排表达了不满。 李邵、蒋琬听罢,心道这还得了,不仅诋毁群臣,连先帝刘备也诽谤,二人直接将廖立的话全部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闻言便写了一份奏折弹劾廖立,刘禅看完之后也是怒火中烧,直接下诏将廖立废为平民,将其流放文山郡。 但其实廖立的那一番言论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但是当时的廖立怨气太重,因此他的这一番言论中带了更多的主观色彩,其目的主要是贬低别人,凸现自己,希望让掌权者看到他的价值所在。 但是过多的诽谤让朝廷中的人质疑廖立的人品,连侍奉过的君主都可以诋毁,真的有尽忠之心吗?
廖立剧照 其次,廖立发表这一番言论的时候,正值诸葛亮北伐,战争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结果廖立的这一番批评不仅与当前的形势背道而驰,而且还极大的影响了军中士气。 甚至导致作战部队的内部出现了抵触情结,让诸葛亮的北伐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绝对是触到了诸葛亮的逆鳞,毕竟诸葛亮心心念念的都是北伐胜利,因此诸葛亮如果不立即将廖立处理,必然引起军心大乱,影响北伐。 最后,廖立之所以向李郃、蒋琬发表那些言论,无非是想借两人之口,传到诸葛亮的耳中,但是他忽视了官场中最忌讳传话这一条。
廖立剧照
如果他私下里向诸葛亮表达他对蜀汉政权的各种看法,即便诸葛亮不认可不赞同,也不会过多地谴责他。
毕竟每个人对于时局的看法均不相同,但是他让李郃、蒋琬传话,那么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他直接将自己摆在了诸葛亮的对立面,也就是蜀汉政权的对立面,如果诸葛亮不处理他,更加说不过去。
所以说,廖立是自己把自己推入流放的境地,他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直接将自己逼入死路。
参考文献:《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