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事件】

共享电桩点亮城市“夜经济”

本报贵阳电 (记者程焕)夜幕降临,贵州省贵阳市太平路热闹起来,作为市中心新晋的“网红”街区,这里聚集了不少前来体验打卡的市民和游客。路边停放的一辆橘色汽车尾部,吴泽源掏出手机,对准车旁电桩上的二维码一扫,插上电源线,后备箱里的灯光瞬间亮了起来,只见里面摆满着咖啡机和各种瓶瓶罐罐。

伴着各种设备的轰鸣声,吴泽源正忙着调制咖啡,浓郁香气吸引着路人频频光顾。“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做生意了,再也不用担心电线绊倒人。”两年多前,吴泽源来到太平路经营后备箱咖啡馆,每天他都要拉出一根20米长的电线,从周边商铺把电引到自己车上供设备使用,一边做生意,他还要一边盯着电线,生怕发生安全事故。

今年初,路边一排共享用电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吴泽源的烦心事。“随扫随用,按功率阶梯收费,一天用10小时也才6块钱。”一台磨豆机、一台咖啡机,再加上一组灯带,尽管耗电量不大,以前每月得向附近商铺支付600元电费,有了共享用电设备,吴泽源的用电成本下降了2/3。

为解决群众临时性用电的难题,贵州电网公司联动当地政府、第三方服务商共同发力,在贵阳、遵义开展“共享用电”试点建设,目前已在夜市经济经营点、旅游度假村等场所安装50台用电设备24小时供用户使用。“由第三方服务商为临时用户提供用电服务,解决了传统模式临时用电无法装表计量的难题。”贵州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王焱介绍,试点取得成效后,将在贵州省范围内全面铺开“共享用电”新服务,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短评】

办好民生实事要下“绣花功夫”

程 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柴米油盐、水电气暖,一些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是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民生事项,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拖成了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贵阳市太平路安装的共享电桩,让流动夜市摊点用上了实惠电和放心电,一个不起眼的创新举措,赢得了小商户们高度认可,证明“绣花功夫”下对了地方,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下“绣花功夫”,首先要拿“放大镜”看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一件件“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夜市摊位流动性大,一天耗电量也不大,靠私拉乱接电线也能应付,商户的临时性用电需求往往难以引起重视。而开展“共享用电”试点建设,正是看到了“小事”里的民生关切,小小一个电桩,排除了安全隐患,一天还能省下十多元电费,对群众而言则是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下绣花功夫,还要拿“望远镜”看长远,以持续改进的服务方式、持续提升的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可仅凭一时的热情,只有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享用电”试点开了好头,但不意味已经尽善尽美,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许多其他场景也亟待开发应用。把工作做在前面,让创新举措进一步落实落地,才能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便利化的用电需求。

原刊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5 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