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验收合格,具备通关运作条件。”

4月29日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副司长杜朝新宣读了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验收结果。三天前,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已顺利通过正式验收,具备开关运作条件。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首个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设立的,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自2023年5月23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起,至顺利通过正式验收,用时尚不到一年。

据了解,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位于海淀区温泉镇,规划面积0.4平方公里,地上建筑面积约66.35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约94.36万平方米。

模式方面,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在全国首创构建“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监管体系。

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介绍称,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首个取消物理围网的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智慧监管模式,是综合保税区监管模式的重大创新实践,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1’监管体系实现了管得住、通得快的监管目标,有利于释放综合保税区对科技研发产业赋能的潜力,为企业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郭文杰称。

产业方面,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拟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即以集成电路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核心,人工智能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数字文化、融资租赁、高端软件服务外包等N个保税服务业态。

发布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称,未来,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还将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立足“2+2+N”产业定位引聚特色产业集群,开展集团保税、区内外联动等制度创新压力测试,打造开放政策创新“监管沙盒”。

据唐超介绍,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具有三大优势,分别是创新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以政策优势为例,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同,形成“四区叠加”政策优势,在发挥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海关保税研发政策优势基础上,海淀区结合科技创新,出台了支持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前沿领域政策措施。

发布会现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与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大口腔医院等10个意向入驻项目集中签约。截至目前,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已有意向入区项目21个,主要集中在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目标产业。

郭文杰称,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验收结果,标志着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向开关运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揭开了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管理培育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新篇章。

根据此前消息,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预计于今年5月封关运行。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