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是天空在夜晚里突然流下的泪水,不知它是咸是甜;钻石是石头里隐藏最深的贤士,不知它何时现身;芍药是花朵里最具富态的,你只知道它的价值却看不到在其它方面的禁忌。
谢彦波在十一岁时就已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这样的孩童般年纪,我们可能还在上小学,但它已勃然升起,就当他最具希望之时,却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甚至几近疯魔?天才之星就这样陨落了?
孩童时的谢彦波
在他一岁那年被送到乡下与奶奶生活,快到入学年龄才被接回,似乎他在语言表达方面略显愚笨,他的爸妈对此也各持己见。直到上学后他还是不太喜欢讲话,就连老师问的问题也不开口回答,于是他的爸爸在知道这件事后给他讲了《小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希望他能有所改变,自此以后确实比以前活泼了些许。有天晚上父亲检查他作业时意外发现他的接受能力强,求知欲也很旺盛,便开始指导他自学。
此后,谢彦波就为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就这样,他在小学三年级就能把初中的数学攻克,四年级就学完了高中的数理化,五年级就已开始钻研大学的微积分,解答了数以千计的习题。仅有小学毕业凭证的谢彦波,参加了数学竞赛和数理化竞赛,都名列前茅,于是他便出了名,中科大专门派人来面试发现他的数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的水平,其他科目也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便录取他进入少年班。
略显艰辛的求学路
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18岁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时获博士学位,正直才气风发时,却料想不到是他转折的开始。在朋友面前健谈而放松的谢彦波,似乎不懂如何与决定自身命运的人相处,汪惠迪说他没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博士学位就此落空,于是转去美国读博。
在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安德森教授学习。同样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安德森与谢彦波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事情也并非就毫无转机,可恰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的事件,当人们意识到应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时,谢彦波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于是中科大的副校长决定让其回国,这就意味着谢彦波留学生涯的结束。
此间有传闻说谢彦波曾用手枪或菜刀威胁安德森,在记者求证时他神情自若的予以否认。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干政,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同是在普林斯顿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
谢彦波被遣回国的真实原因
当他兴奋的把论文交给安德森导师时,论文却被驳回,导师让其重写,但谢彦波似乎接受不了这种失败结果,与导师发生了争执,他逐渐给自己洗脑,决不允许自己失败,在这样极端情绪的左右下,他甚至半夜去导师家,与导师的妻子发生争吵,导师的妻子吓得魂飞魄散,一瞬间认为谢彦波把手伸进口袋是要掏枪。
从当时的状况来看,安德森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师生关系如此紧张的最大问题就是谢彦波。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课题理论,就这样,越是坚持,痛苦越深,对课题的渴望也更加强烈,甚至几近疯魔。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发生一件令局面更加紧张的事情,那就是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本就紧张的师生关系,在这件事的催化作用下,安德森与校方联系后,谢彦波就被遣回了国。
病变?几近疯魔!
回国后的他,面对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内心的翻涌定是不言而喻,幸运的是他还保留有文凭,在中科大担任教师并不是很难。但在短暂的教学生涯中,谢彦波的形单影只,老式的穿衣风格,教学课堂上的突然发笑的奇怪行为,被同学和老师认为他患上了精神病。
更可怕的是他的思想出了问题,他说他在电脑算数上出了错,次日上班的路上有人看到那个责备他的人,从他身旁走过,在路边吐口水,在上述的话语中,可以判断出他患上了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写到这时,我想到了古文中的一个词,“捧杀”,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想杀一个人,就给予他高度的赞扬。
天才的陨落竟是疯子的诞生!
不禁长叹,熠熠生辉的天才之星,竟然就这样陨落,且消失在天际,不再被人们所提及,所念想,待忆及他时,多数人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他陨落的那个时间段吧。
写到这油然而生的感慨使我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这是一本记录作者与精神病人的访谈的手记,其中的一篇让我感触良深,如果它不是作者与精神病人的谈话,未被写进这本书中,我可能会觉得它是一篇科幻小说,可当我回忆起诸如《三体》此类的科幻小说时,读起来也充满真实感,并无区别。就像凡尔纳在他的年代写的小说,当你阅读它时觉得天马行空,甚至毫无可能实现,可当你结合实际来看,许多的科学幻想已有成为现实的。
我在读完《迷失的旅行者》这篇后有些许感悟,行走在路上的我们,无可避免会被困难,情绪,思想所阻碍前进的步伐,但即使被困住,我们也要保持一直来的那份初心,不要迷失,要努力挣脱枷锁,掌握自己的命运。
后记
在很多人眼里的旷世奇才谢彦波,却因人际交往问题,难以融入周边环境,在求学过程中与多位导师相处的关系都很紧张,以致没能顺利拿到学位认证,这样的打击对他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的,于是他不停的暗示自己,以至于思想出了问题,精神上也跟着生了病。
对于这样的看点,人们往往会感慨天才之星的陨落,却看不到结果背后隐藏的原因,当还是孩童的谢彦波,因智商的出众,被中科大选入少年班,智商上的提拔成了热点,人们就忘了心理上的关怀,一直在心里这块田地上揠苗助长,望它尽快赶上前者的脚步。当他出现问题时更多的只是猜测,怀疑,甚至嘲笑,却忘了他也不过是心智未成熟的少年。
在这样的问题背后,我们更应关注心理的问题,不要事不关己就无所谓,讽刺的话也不要脱口而出,我们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就如《劝学》中的“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