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代社会是传统社会质的转变和继续。现代社会的某些因素萌生于传统社会的后期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被社会学家视为转型时期,巴西帝国时期正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19 世纪 70 年代,欧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加之巴西帝国咖啡经济的发展,众多意大利人、德国人和葡萄牙人来到巴西。大量移民的到来缓解了巴西本士劳动力的缺乏,伴随移民到来的是巴西帝国社会结构明显发生变化。

欧洲移民潮的到来

早在 19 世纪初,巴西尚处于殖民地时期就开始少量的接受西欧地区的移民。1808年,若昂六世发布政令,准许来自西欧的移民参与开发巴西殖民地,对巴西偏远地区进行垦殖,以改变巴西国家地广人稀的状况。

在东南部的里约热内卢与东北部伯南布哥都分布有移民垦殖区。但是,对于欧洲移民在巴西占有了土地,这种现象遭到拥有葡萄牙背景的大种植园主阶层的极力反对。

19 世纪 50 年代巴西帝国出台《登凡洛兹法》禁止境外输入奴隶后,巴西帝国开始将移民作为劳动力大量迁入。除了在巴拉圭战争期间移民的引入呈下降趋势外,巴西帝国的移民数量每年都在增长。

大量移民的到来改变了巴西帝国的社会面貌,特别是在中南部咖啡生产区,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巴西社会逐渐有了生机,尤其是大量的移民劳动力涌入了巴西之后,促使巴西帝国的咖啡产业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这些移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带动了巴西帝国的社会多样性。

有些移民定居在城市从事工商业活动,有的成长为大企业家,外来移民也促进了巴西帝国的工业的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很多移民充当专门的技术人才的角色,为巴西帝国后期的现代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移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巴西帝国带来一些新的社会观念,使得巴西社会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促使巴西帝国的社会思想观念也在逐渐转型。

移民还为巴西帝国带来了欧洲的文化,同时,绝大多数移民对奴隶制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成为废奴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力量。总之,移民使巴西帝国后期的社会更加拥有活力和变革的动力。

父权制结构松散

父权制在巴西帝国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统治地位,这是殖民地时期糖坊主"遗产的延续。它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是父亲或男性长辈对其子女及父系中较远后裔拥有绝对的权利,是巴西帝国君主制的社会基础之一。父权制体现在巴西社会上,就是农村的大种植园主和城市的商业察头联合支撑国家政权。

在巴西帝国中期以后,很多大种植园主参与工商业的经营,但是他们并没有改变种植园主的身份。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富有家族,诸如马塔拉佐家族、克雷斯皮家族,这些家族多为外国移民或者移民的后代,以经营近代工业起家而致富。

这些人被称为“工业上尉”,从他们之中产生了巴西近代民族资本家。但是,这一时期工厂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依然体现着父权制的特征,即便是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实际上仍为一个家族所有,因为这个家族拥有大部分控股权。

作为最高社会阶层成员,无论是大种植园主还是“工业上尉”,他们仍然表现出某些贵族阶层的政治特征。不允许其他社会阶层的人分享他们的特权。

与父权制社会相联系的是,传统社会转型时期的巴西帝国具有男性社会特征,妇女的作用被限定在妻子和母亲。在巴西移民潮开始后,有钱人家的女孩开始接受外国的教育。随着城市生活内容的扩展,巴西帝国上层女性的社会活动也日益增多。

她们去市中心区的高级商店购物,能够到赛马总会参加观赏赛马活动,有些具有社会地位的上层女性受到共和主义的影响,也有的加入到废奴主义运动中,推动了巴西帝国向巴西第一共和国的变革。

中间群体的发展壮大

社会阶层的扩大和社会职业类型的增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应。巴西帝国初期,巴西的社会结构“基本上由种植园主和黑人奴隶两大主要阶层构成。”二者相互孤立,作为底层阶级的黑人奴隶是绝不可能晋升到上层而成为种植园主阶级的一员。

处于两个阶层之间的中间阶层不仅种类不多,而且人数也极为有限。1850 年以后,巴西帝国的社会结构渐渐地庞大起来。

在农村,除了种植园主和黑人奴隶以外,还有一些中间阶层:“细农,他们租种别人的土地,支付地租或者同土地主人按比例分配劳动果实:垦殖农,他们在咖啡种植园里劳动并获得一定报酬:

农村劳动者,他们还不属于雇佣劳动者,因为他们获得的报酬不是货币工资,而是种植园主给予的账单,或在其庄园势力范围内的照顾。”在城市中,除工、商业企业家和无产者外,还有教师、律师和政府职员这样的中间群体,他们是终结巴西帝国的主要社会力量之一。

巴西帝国中后期社会变化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中间群体逐渐增加,及其相应的社会政治力量不断增强。

咖啡行业逐渐兴盛促使了巴西帝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不同领域内部结构的复杂化,如军队编制的增加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二者促使了中间群体在社会结构中逐渐增大。

中间群体不是在巴西帝国传统社会的转型时期才出现的,但只是巴西帝国时期的中间群体具有了新的特点,他们发挥了巴西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发展角度考察,中间群体的社会结构可划分为两类,即传统的中间群体和新产生的中间群体。前者主要包括手工业者、农村独立的小生产者和小商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依靠自己的劳动进行生活。

后者包括国家机构的一般工作人员、近代学校的教师、自由职业者、技术人员和接受过近代新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

新兴的中间群体是伴随着巴西帝国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从社会分配角度分析,可以将巴西帝国中间群体划分为低等收入中间群体、中等收入中间群体和高等收入中间群体。

低收入中间群体指从事小生产、小商业活动的人,他们之中多为黑人,许多是被解放了的奴隶:中等收入中间群体包括商店、银行的雇员以及巴西帝国政府机构的公务员。这部分人大多以欧洲移民及他们的后代较多:

高等收入的中间群体主要有政府的高级公务员、教师、医生、工程师,他们主要分布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座大城市。随着中间群体队伍的扩大和社会地位的上升,他们不满足于在巴西帝国政治权利缺乏的状况,是巴西帝国终结积极推动者,也是巴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重要参与者。

中间群体可以来自于不同的阶层,但他们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接近欧洲移民普遍的意识形态。中间群体抱怨自己处境的艰难,夹在上面的大地产主和下面的奴隶之间。

到巴西帝国后期,中间群体强大到足以挑战传统乡村贵族的权利,他们表明提高自身地位的雄心壮志并支持能够扩展他们当前社会基础的所有方式,包括改变或终结现行体制。

巴西帝国贵族阶层的依附性经济发展思想对巴西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种植园主和奴隶主阶层趋向于维持自身特权,拒绝社会的改良和革新,这也是巴西成为拉丁美洲国家中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重要原因,贵族们的保守最终阻碍巴西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另一方面,种植园主和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的残酷压榨,让巴西社会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状态,造成国内市场购买力极为低下的局面,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本国经济对欧洲特别是英国市场的畸形依赖。此外,被侵占十地的农村人口向少数大城市无序转移,造成严重的社会动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