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车展的媒体证办下来了吗?”“没有,一直提交审核中,也不知道这是多少人报名,整的审核这么严格?”“哎,再找找别的路子吧...”

就在北京车展开幕的前一天,还有着以上这样一段对话,之前办车展的媒体证根本没这么费劲,基本上提前个一礼拜就完事儿了,没想到这次北京车展主办方的审核却如此严格,在开放注册之后也有同行在朋友圈表示媒体证申请的不易,各种不通过以及各种审核中,甚至感叹这是最难申请的一届北京车展。

在我们的印象里面,只有展会受到非常高的关注,大家都想消尖脑袋挤进来、到了人山人海、人满为患的程度才会对参会人员人数进行限制。或许这又是北京车展时隔四年再次举办以至于大家对其产生了更多的期待,期待车企拿出压箱底的东西,期待在这届展会当中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汽车行业前沿的技术与信息。

但是两天的媒体日下来,北京车展给人的感觉却有点变味了,而且觉得这费劲办下来的媒体证,只是让自己完成工作的一个工牌或者说是进入展馆的门禁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现在的北京车展,以及其他一些车展,象征意义明显要大于实际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尽管这是北京车展时隔4年再次举办,但是四年之中发生了太多的变化,除了市场、行业领域的变革、颠覆之外,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宣传的口径与方式变了,车企想获得流量的方式也从产品自身转移到了其他的领域,目光所及之处,只剩满满的流量与噱头。

车展?还是“人”展?

怎么来验证一下这个人有没有关注这次的北京车展,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就好:你猜这次北京车展最热门的展台是哪个?

如果回答说哪个品牌,那一定是对这次车展没什么关注,但是要是回答雷军在哪,哪里就是最热门的展台,拿着一看就是内行,也算是关注了汽车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消息。

雷军、周鸿祎,这两个人名成了北京车展开幕首日的两大关键热词,而且在车展第一天当中,可能收获闪光灯次数最多的也不是哪一款新车,而是这一红、一绿两个中年男人,两个将脚踏进汽车圈的两个科技圈大佬。

如果说雷军还算是亲自下场造车,以学习汽车产品知识的目的去蔚小理、奔驰、比亚迪、北汽、广汽等展台参观,凭的是自身ip或者说是个人魅力获得的高流量,那么周鸿祎作为一个不会开车没有驾照的人,则完全是来刷流量的,其坐在猛士917的画面都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站在特斯拉维权的女人。只不过一个是迅速拉走,另一个是巴不得他在上面多坐会儿。

而且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有一些车企在媒体日第一天已经在媒体群发布了传播素材之后,第二天,又在传播素材里面增添了一项新内容,并将其命名为:某某展台雷军素材,亦或是在群里呼吁大家以雷军来展台作为传播的切入点。

真的是流量高于一切呀,难道你们自己的展台没有车吗?你们自己没有发布东西吗?还是觉得你们品牌搞了这么长时间,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还不如另外一家创始人来展台看车更有吸引力?靠别人来给自己引流难道不觉得丢人吗?

在这次车展结束后和同事聊天,本想说说这次有什么重点,结果最后不约而同来了一句:“看人还是看车呀?”当参加一届车展之后最终总结出这样一句话,真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所有人,请为流量让路

你敢信吗?最近爆火的小米汽车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会的主题是:“销量怎么样?”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主题却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不得不说雷军你是真会整流量呀。

在4月22日,雷军就在微博发布了这一信息,其称:“北京车展上,我会详细介绍我们的产能和交付计划。”对于小米销量怎么样这件事,大家一直都非常关注,大家也想知道小米的这些大定当中究竟有多少水分,而且小米也一直捂着这个数据不对外公布。

从小米SU7正式上市之后,小米汽车官方就发布了一连串的“大定”海报,而且这个数字也是极其夸张,再加上订车排队要到年底才能提车的这些信息加持,以至于很多消费者以为小米汽车卖爆了,并且认为其没有对手。

更有意思的是,在其宣布车展发布会信息的时候,最后还带上了一句话,“如果您实在着急购车,国内新能源汽车都不错,比如,智界S7、蔚来ET5、小鹏P7系列等,大家也可以考虑选购!”

啧啧啧,大家一看这个,都在感叹雷老板有格局呀,但是细想这句话可不仅仅是字面上格局这么大,这里面似乎夹杂着一些我卖得好,我不怕你们这些竞品的竞争的意味,你看看,就这么简单几句话直接把流量拉满。

但是这样一个消息真的值得来车展上去说吗?之前还真没看到过哪个车企在车展的发布会上将销量数据设定为重要的信息来对外公布,像前面说的,车展往往都是公布重要新车信息以及技术的平台,但是要不说人家“傻”呢,这年头,讲技术没人看呀。

说实在的,这样真的是有摸鱼之嫌,你到底是想带着车来车展,还是想在车展这个平台上刷一波流量,不难理解这是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就像之前就有传统车企表示,其实小米发布会上的东西我们都习以为常,作为身处汽车行业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完全没有什么可讲的必要性,但是雷军就是能单拿出来再讲一遍故事。

当然除了车企的一些所作所为,结合前面所说的看人不看车,单说这届北京车展,似乎就是为了追流量而生。这次的展位图看了吗?布局似乎也和之前有些不同,之前基本上都是把豪华品牌放在一起,母公司旗下的不同合资公司放在一起,新势力再放到一起。这样的站台布局与划分看起来也更合情合理,对于一些大集团的发布会甚至可以一个馆一锅端。

但是这次主办方是会搞事情的,前面已经说了,这次车展的一大看点就是小米汽车的相关信息发布,那么小米在之前的热度已经攒的很高了,而且这其中不乏与一些竞品品牌的尖锐对线,以及一些品牌的暗讽。

你能想到吗,这几个品牌现在被放在了一个展馆当中,位于展馆中间W203展位的小米汽车周边有谁?首先,斜对面就是智己,那个开完发布会就给小米发道歉信的品牌;小米的正对面就是极越,其员工因为买了小米SU7被极越开除;至于邻居,就是旗下多款车型完全针对小米的吉利,比如那句被人熟知的“8比7大”,就是出自于吉利。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次北京车展,W2馆一定是备受关注的一片“热土”,就连车展官方也都知道办展会现在有流量更为重要,既然这样,那就先照着流量展来搞吧。

有流量就有一切?天真了

不知道大家在这届车展之前有没有这样一个预想?观展的人们与媒体全都集中在那些会造势的车企站台周围,故而冷落了那些传统造车企业。

我相信这种设想会在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们心中出现,想想现在的大环境,一边倒的唱衰以及传统车企对于流量的“不屑”,再加上人们对于流量的热衷,很多人会认为这些展台将会冷冷清清,毫无此前鼎盛时期的活力。

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之前有过以上的想法那真是太天真了。

“人一点都不少,刚才进去拍可费劲了,想拍个带完整车的封面图都不容易。”这是在车展间隙和同事的交流,其说的并不是一些“网红”展台,而是一个一直在被人意淫唱衰的合资展台。

这样的现象在车展当中并不是少数,被认为走下坡路的丰田人气依旧,而且从销量上来说其在全球范围内依旧名列前茅;大众、宝马、保时捷的展台依旧人流攒动;以长安为首的传统车企不输流量品牌,而且在销量、盈利方面正向发展。

而且在这届车展当中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外国媒体、经销商突然变多了,而且这应该是近几年当中A类车展当中外国人最多的一次,可能这些老外并不知道个别人在国内的知名度,在雷军被众人簇拥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正巧看到拿着相机的海外媒体双手一摊不明所以,在一阵骚动之后继续着对展车的体验与记录。

在奇瑞、长城、极氪、比亚迪、长安等自主传统品牌的展台之时,很多外国媒体对车的专注、体验与簇拥在名人周围帮着开道、挡人的国内媒体形成了明显的差异,甚至是在一些极为小众的品牌展台之上,其也会主动与工作人员询问相关的车辆信息,并详细记录。

不是说在这崇洋媚外,也不是说只要是外国的就是好的,其实想表达的只是现在国内汽车行业的一种风气的转变,以及对流量重要性的一个审视,这个时候不免思考一个问题,流量的背后,究竟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整个汽车行业在这种流量的影响下,是否偏离了造车的基准路线?当这一光环被打破之后,我们所谓的弯道超车与崛起还经不经得起推敲?

流量和销量现在甚至被混为一谈,整得现在很多消费者在真正选车的时候不明所以,甚至在看到一些销量的时候不禁发问,这牌子不是不行了吗?怎么还卖的这么好?因为流量其实是一块遮羞布呀,在高流量面前人们就会是去对一些真正有核心意义的产品要素失去该有的关注。

不过我们其实也应该庆幸,因为就像前面所说的,主流的车企还是有踏实做事,有针对底盘、车身系统、整车电气化的研发与革新,也有在细分场景下对车身强度、安全性的不屑追求,也有针对电动化技术开发出新的用车场景,并通过技术来把车辆的物理极限持续向上推动。

那么这个时候再看车展这样一个平台,当其变味了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事情?该不该被纠正回原来的轨道,如果以流量为主,那么车展在后续的发展当中其实会将自身推向一个尴尬的境地,毕竟流量根本不需要你这样一个传统的资讯平台,同时也会失去对传统车企的吸引力,而且所谓车展,也会让真正爱车的人逐渐疏远不是吗?【iDailycar】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