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有时来得时候只一瞬,那一瞬间,心里便只想和对方以白头之约,结红叶之盟,白头永偕,珠联璧合。 它不必华丽,不必惊艳世人,可以是钱钟书与杨绛之间淡如水的相知相爱, 也可以是总理与邓颖超之间相濡以沫的纸短情长。 有时候,连年龄都无法阻碍一段真挚爱情的展开。 民国时期一位大家闺秀,名唤吴似丹,出身名门,才情惊艳, 容貌也是绝佳,本应是君子好逑的对象,但她却不顾父母亲人的反对, 执意嫁给一位八十岁老外,生有一子,最终守寡长达55年之久。 君生我未生 名门闺秀吴似丹出生于北京一个富饶家庭,父亲是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父亲老来得女,对吴似丹十分宠爱。 家境殷实的她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仍能受到良好教育,学习诗书礼仪 ,过得无忧无虑。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吴似丹年幼体弱多病,患了严重的肺病,年纪大了些也不见病情好转,只得靠家中名贵药材吊着一条命,以至于吴似丹很少出门见见外面繁荣多彩的世界。 这时候,吴家为了治疗吴似丹的病,请到了外籍医生贝熙业, 当时,贝熙业医生已有59岁了,还带着两个女儿。 抗战时期,贝熙业活跃在战火纷乱的祖国大地,无私援助着中国人民,是一位白求恩式的法国医生。

由于吴似丹的病需要慢慢调养,无法一下子见效, 所以吴似丹成了贝熙业在凤凰岭半山的贝家花园的常客。 贝熙业凭借着自己独到的医术将吴似丹的身体调养回春,就这样,两人的牵绊也越来越深。 作为当时辅仁大学美术系的学生, 吴似丹在贝家花园接受治疗时,闲暇时,也在贝家花园潜心作画,学习中国山水画。 而为了进入诊所,吴似丹有时也会向贝熙业请教护理方面的知识,凭借着她的聪慧积极,很快贝熙业接受了她进入诊所的要求, 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吴似丹便以助手的身份,陪伴在贝熙业身边,与他一起援助祖国的抗战勇士。 而当时贝熙业一方面需要照顾治疗吴似丹的身体,一方面积极地在抗日中参与救援, 此时75岁的他两边忙碌, 已慢慢地熬不下去,身体每况愈下的贝熙业因心肌梗塞突然病倒,幸亏治疗及时,保住了一条命,但是他已经无法再劳心劳力。 这时候, 吴似丹主动提出在旁照顾贝熙业。 我生君已老 贝熙业医生宅心仁厚,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像一团火焰一般,光影交错间,成了吴似丹的指路明灯, 也让她心中燃起烈火,二人朦胧的情愫在火焰中慢慢升温。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奉献,他的高尚人格使得吴似丹倾心相待,又或许,是贝熙业打开了这个温婉女子封闭的内心,将她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 熊熊火光充斥也温暖着这个名门女子。 在遇到贝熙业之前,她的人生单调乏味,只能将自己关在一所大大的房子,然而遇见他后,这个性情温和的女子像是开启了另一种人生一般, 从此灿烂缤纷富有趣味,即便有时危险横生,她也美在心中。 两人纷纷坠入爱河,此时的贝熙业比吴似丹大了整整52岁,恋情曝光后,巨大的年龄差使得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也遭到了吴似丹一家人的剧烈反对。众人以为两人会因巨大的压力放弃彼此, 却没想到,倔得像头牛的吴似丹不顾外界的指指点点,不顾家里人的苦力劝说,决然地搬到了贝熙业的住所。

1952年,28岁的名门女子吴似丹与80岁法国医生结成良缘,订成佳偶。 而这份爱情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与祝福,吴似丹的家人与女儿断绝了来往,而贝熙业的两个女儿也不接受这个新来的母亲。 两个人的婚姻从起点便不被人理解祝福,但他们仍然相亲相爱, 即便爱得辛苦,也无怨无悔,甘之如饴。 一别已生死 好运并未降临到二人身上,因当时中国的形势所迫,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贝熙业不得不带着妻子女儿离开中国 ,回到法国 。 两人刚来到法国身无分文,没有门路去维持生计,日子过得也十分艰苦,但两人苦中作乐, 感情依旧很好。 终于贝熙业靠着一笔没有领取的军官补贴,在山脚购置了一所房屋, 开起了诊所,直到这个时候一家的生活才算在法国稳定了下来。 所谓祸福相依,吴似丹刚刚生下一个男孩, 将近90岁的贝熙业因病去世, 只留下34岁的吴似丹和三个孩子。 当时的吴似丹并未沉溺于失去丈夫,失去精神寄托的悲痛感情中,反而独自挑起家中大梁,将孩子拉扯大。 只有34岁的她明明可以重新开始,但是她却选择忠贞于自己已逝的丈夫, 肩起抚养孩子的重任,守寡五十五年,没有再嫁。

34岁的吴似丹为了抚养孩子, 曾依靠自己在国内的山水画技艺开了一次画展,也找了出路替别人打小工以补贴家用, 终于将儿子抚养成人。 晚年时期,她曾对后人说,自己当时选择与自己年龄相差这么大的贝熙业结婚,真的只是因为两人真心相爱, 无怨无悔,而她本人也甘愿为这个她倾心相付的男子守寡55年。 法国医生贝熙业来到中国,用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用不畏危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收获了中国人民的尊敬, 也将自己的真心送给一位中国姑娘。而这位中国姑娘也用自己最诚挚的爱情忠贞回报给了贝熙业。 皆道爱情美 似丹与贝熙业之间的爱情不被世人认可,有着年龄这样无法跨越的鸿沟,但可能爱情就是这样——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在车马都很慢的从前,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缠绵悱恻的温柔细语使人回到爱情最初, 回到灯火阑珊处的翩翩期盼,回到皎月柳梢下的甜蜜约定,从此 “只羡鸳鸯不羡仙”。 当爱情来到我们的身边,春暖花开,起眼所见尽是繁华,一转身恰是那个我们欢喜的人, 欢喜你我相遇,欢喜一堂缔约, 良缘永结,道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文/朱竟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