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如果当时唐玄宗不干涉哥舒翰,哥舒翰其实是一定能挡住安禄山的!、
不光可以挡住,只要再多等两三个月,等到朔方军横扫河北,断了安禄山的后路。到那个时候,哥舒翰率领潼关守军,和朔方军一起夹击叛军,安禄山绝对必败无疑!而且一定会速败!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安禄山的败亡,并不会给这场叛乱划上句号。
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一旦安禄山叛军被镇压。接下来,就在安禄山战败的同时,以哥舒翰为首的二十万大军,大概率也会和安禄山一样,继续造反!
而且这一次,手握二十万精锐的哥舒翰,会比安禄山更难对付!因为哥舒翰的手里,还掌握了潼关。过了潼关之后,哥舒翰可以第一时间突袭关中,直入长安。到那个时候,哥舒翰会很快打下整个长安,迅速干掉杨国忠,然后再架空唐玄宗。
再之后,那些和哥舒翰不和的地方将领,将会打着营救皇帝的旗号起兵,反对哥舒翰。而这个剧本,具体可以参考东汉末年的故事。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从唐朝整体历史的角度来看,安史之乱的爆发,几乎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就算哥舒翰能挡住叛军,并且迅速平定叛乱。接下来,反抗的力量依然还会存在。哥舒翰很快就会面对和安禄山一样的处境:手握几十万大军,然后下面的很多人都想造反!
再之后,这股力量,很可能会推动哥舒翰,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想要真正说明白,哥舒翰到底能不能守住潼关?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哥舒翰这位老将,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推到固守潼关这个位置上的。如果不看哥舒翰的个人经历,我们很难理解,后来发生的那些事情。
历史上真实的哥舒翰,是一个典型的藩将。当年唐朝击溃突厥之后,西突厥的突骑施部,被唐朝彻底打服,然后安置在了今天的新疆阿克苏一带。再后来,哥舒翰就在这里出生了。
因为生活的时代比较特殊,哥舒翰年轻的时候,正处于武则天掌权的时代。而在哥舒翰逐渐长大的过程当中,唐朝高层乱的一塌糊涂,这期间发生了多次政变。但是在唐朝中下层,其实一直没啥太大规模的战争,一直都是太平盛世的状态。
当时唐朝腹地的盛世繁华,也吸引了无数中原以外的人。在那个时代,半个世界的人,几乎都以能来大唐生活为荣。哥舒翰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西域那边土生土长的人,他也很羡慕长安这边的繁华。而且,据说哥舒翰他们家在西域那么很有钱,可以支撑哥舒翰肆意挥霍。
所以长大一点之后,他就动身来到了长安,想要在长安这边讨生活。
但问题是,到了长安之后,哥舒翰很快就发现:长安居真的是大不易!
别看哥舒翰他家有点钱,但是放在长安这边,那真不算什么。而且,当时长安这边,有很强的民族歧视。像哥舒翰这种西域人,在长安这边,很难得到一些权贵的招揽,有钱根本没用。
就这样,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某天哥舒翰觉醒了。
看来,有钱没啥用,还得是有权才行!
但问题是,以哥舒翰的个人情况,想要做官,难度实在太大了!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哪个权贵,会招揽提拔哥舒翰。至于参加科举考试,以哥舒翰的水平,估计他也考不上。所以再之后,哥舒翰就只能把目光,放到了投军上面。
此时正是唐玄宗在位时期,当时唐朝内部因为军制改革,再加上长年不打仗,很多中原百姓其实是不愿意去边疆当兵的。反倒是很多边疆民族,特别热衷于参军打仗。因为只要能在军队里面立下战功,他们就能逐渐升官。这对于当时缺乏上升通道的边疆民族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请注意这个特点。
在唐朝中期,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唐朝的精锐正规军里面,很大一部分士兵,其实都不是中原人,而是出自这些边疆民族。而这些边疆民族,之前在唐朝极盛时期,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压迫。这也是后来安禄山叛军,下层士兵为啥那么原因造反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接下来,随着哥舒翰觉醒参军,哥舒翰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来了。在决定投军之后,哥舒翰去了十大军镇当中的河西军镇。到了河西军镇之后,哥舒翰很快就如鱼得水,开始在军中迅速发挥自己的长处,多次立下战功。
很快,哥舒翰就升到了军队中高层。
然后,到了公元746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十年之前,哥舒翰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人生转折点。这一年,河西军镇这边的老大换人了。新换过来的这位节度使,名叫王忠嗣。
正是这个王忠嗣,再次改变了哥舒翰的人生。
简单来说,这个王忠嗣,他是唐玄宗的干儿子!王忠嗣早年的时候,曾经被唐玄宗收养在皇宫里面,和几位皇子一起长大。而王忠嗣长大之后,唐玄宗对他的培养方向,完全就像是当年汉武帝对霍去病一样。
所以,王忠嗣长大之后,直接就进了军队。不得不说,王忠嗣本人也确实能打。短短几年之内,就升迁到了节度使的级别。
而且,到了公元746年的时候,为了方便对吐蕃开战,唐玄宗更是下令,让王忠嗣一人身兼四镇节度使!整个唐朝一半的精锐军队,全部都归王忠嗣管!而和巅峰时期的王忠嗣相比,后来造反的安禄山,不管是权势还是威望,其实都差着好大一个台阶呢!
所以,当王忠嗣空降到河西军镇,兼职担任河西节度使之后,哥舒翰作为一个藩将,自然是纳头便拜,很快就成了王忠嗣的人。这事比较容易理解,毕竟,王忠嗣本人确实能打,很容易得到下属的信服。
而且,哥舒翰作为一个藩将,自从他从军以来,也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有来头的领导。巅峰时期的王忠嗣,在整个大唐军方,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皇帝是他干爹,太子和他一起长大!这样的大腿,哥舒翰自然会去抱。
另外,除了哥舒翰之外,当时王忠嗣下辖的四个军镇,河西、河东、朔方、陇右四大军镇的高层将领,几乎全都成了王忠嗣的铁杆粉丝。而在这些人里面,哥舒翰更是铁杆中的铁杆。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王忠嗣,后来却偏偏倒台了。
王忠嗣的倒台,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当时掌权的李林甫,给他设了一个局,诬陷他企图拥立太子谋反。这事发生了之后,唐玄宗自然要查一下。
结果在查的时候,相关部门就不得不对王忠嗣用刑,并且严刑拷打。最后虽然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但王忠嗣这顿打却没逃过。所以唐玄宗也很担心,以后他会心怀怨恨,所以不敢再用他。
于是最后,王忠嗣就只能被发配到地方上去做一个太守,彻底脱离了军队。而王忠嗣到了地方上之后,因为之前审讯的时候受了伤,再加上心情郁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而王忠嗣去世的时候,距离安禄山造反,仅仅只隔了六年时间。
因为王忠嗣倒台的过于复杂,所以,王忠嗣被抓之后,原本他麾下四镇的将军们,自然纷纷上书为他申辩。在这其中,哥舒翰无疑是最肯出力的一个。因为对于当时的哥舒翰来说,王忠嗣算是他最大的一个靠山。
所以,在王忠嗣被陷害之后,哥舒翰一度给唐玄宗写信,要以自己的官职来为王忠嗣担保。客观来说,当时这四镇将领的求情,还是起了一点作用的。如果没有他们集体求情,说不定王忠嗣还会更惨!
不过,这次上书,也让唐玄宗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忠嗣的权势有些过大了。但问题是,如果把王忠嗣手底下的这些人,全部换掉,整个四大军镇就没人干活了!
所以后来,唐玄宗就想到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唐玄宗把王忠嗣之前的权势,全部拆解,分给了下面的那些将领。比如说哥舒翰,就逐渐升任河西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因为这帮实权将领,都从王忠嗣的倒台当中,得到了实际好处,他们自然就不会再闹事了。
而随着哥舒翰升任节度使,正式步入唐朝高层官员的行列,很多原本他接触不到的斗争,也就逐渐开始了。比如说,在升任节度使之后,杨国忠曾经拉拢过他,想要和他一起对付安禄山,还曾经想要和哥舒翰结为亲家,只是哥舒翰本人没同意。
再后来,在升任节度使两年之后,哥舒翰因为饮酒过度,某天就忽然中风了。中风之后,哥舒翰自然就无法再继续领兵,所以就只能返回京城,回到京城养病。
而哥舒翰回到京城养病之后,大概只过了不到九个月,安禄山就起兵了。然后又过了一个多月,镇守潼关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就被杀了。此后,唐玄宗紧急下令,让哥舒翰前往潼关领兵,抵御叛军。
以上这些,就是哥舒翰抵达潼关之前,个人的全部经历。
这些经历,虽然和打仗关系不大,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却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战争走势。而看懂哥舒翰的经历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能轻易想明白,哥舒翰到底能不能守住潼关这个问题了。
首先,在哥舒翰抵达潼关的同时,唐朝迅速将河西和陇右两大军镇,将近二十万大军,全部集结到了潼关,交给哥舒翰指挥。同时,唐玄宗还下令,让朔方军从山西方向出发,直接杀向河北,想要截断安禄山叛军的老巢。
但这样一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出现了。
此时唐玄宗能调动的这三大军镇,清一色都是之前王忠嗣管理的军镇。当初王忠嗣一共管理了四大军镇,这其中,只有河东军镇,后来被唐玄宗拨给了安禄山。而此时的河东军镇,则是在叛军那边。
而除了河东军镇之外,王忠嗣麾下其他三大军镇,就是唐朝此时能够对付叛军的主力了。而这三大军镇的高层,几乎也全都是之前王忠嗣麾下的将领。
另外,这其中的河西军镇,之前长时间归哥舒翰管理。而在哥舒翰的管理下,这支河西军,对他的命令高度服从。而且,在这三大军镇的底层,士兵们其实也对唐朝的腐朽统治很不满,他们也有造反的想法!
而接下来,当哥舒翰到了前线之后,手握二十万精锐大军,兼具潼关天险,局势瞬间就稳住了。从兵力上来说,哥舒翰手下的军队数量,此时已经直接超过了叛军。而从地理优势上来说,潼关易守难攻。叛军这边,优势主要是在于骑兵野战,在攻城方面反倒是并不擅长。
所以,短时间内,叛军想要攻下潼关,根本不现实。
而除了潼关方向之外,在其他方向上,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叛军同样遇到了很大阻力。
在南下的方向上,叛军遇到了一个叫张巡的人。这个张巡以睢阳为核心,打了一场睢阳之战。这场仗打的极为惨烈,但却有效阻挡了叛军的脚步,让叛军根本无法攻取江南!甚至连河南省都出不去!
同时,在叛军和唐军僵持的时候,由郭子仪统领的朔方军,则是直插叛军老巢,迅速攻占了大量城池。这导致安禄山后院起火,很快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最关键的是,在之前的反叛过程当中,安禄山对叛军的控制力极差。这就导致叛军在南下之后,一直在肆意烧杀抢掠。所以,被叛军占领的那些地方,民心还是向着唐朝中央!而且,他们极度痛恨叛军,这就导致叛军在已经占领的区域,很难获得足够的补给。
这就是哥舒翰出关之前,叛军的大致情况。
可以说,在哥舒翰出潼关之前,叛军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想要继续攻占潼关,那更是痴人说梦!而且,只要哥舒翰继续坚守一段时间,叛军一定会被困死!至于守住潼关,在己方兵力和地理情况,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换任何一个懂军事的将军上场,都能轻易守得住!
这是一个后世史学界几乎公认的结论。
但关键在于,唐玄宗无法接受,让哥舒翰继续固守。因为如果哥舒翰继续固守下去,风险实在太大。
我们其实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唐玄宗当中没有让哥舒翰出关,接下来历史会怎么发展?
如果哥舒翰没有出关,最多两三个月的时间,郭子仪一定能荡平河北,彻底端了安禄山的老窝。而失去后方的叛军,内部人心会迅速崩溃。然后,叛军面对没有扩张空间,自身补给又逐渐断绝的局面,一定会彻底崩溃。
再之后,唐军就可以迅速出兵,直接干掉安禄山,平定这场叛乱。
但接下来,哥舒翰会迅速收拢叛军,并且重新恢复他们的建制。很快,哥舒翰手下就会拥有超过三十万以上的精锐。而且,此时的哥舒翰,不但控制了以洛阳为核心的广大区域,而且还掌握了潼关天险。
最关键的是,当时在哥舒翰手下的这支军队里面,大多数的人,依然是对唐朝的统治非常不满,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望造反的。
而且,在哥舒翰镇守潼关期间,他麾下曾经有人向他建议:可以留下三万人镇守潼关,剩下的大军,直接杀向长安。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先干掉杨国忠再说。
这个建议,在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
从当时其他人的传记当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当时在哥舒翰麾下,很多将领,其实都是这么想的。这些出身于各大军镇的将军,很多都不是中原人,而是所谓的‘藩将’。他们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本能会驱使他们去造反,或者去清君侧!
而当时的哥舒翰,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挡住了这种压力,没有在这个时候出兵长安。而从之前哥舒翰的经历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哥舒翰这时候真的选择出兵长安,至少河西军的精锐,绝对会听从他的调遣。
所以,如果安禄山叛军被镇压,接下来手握三十万甚至更多精锐的哥舒翰,大概率会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直接挥师杀向长安。而一旦攻入长安之后,接下来的剧本,大概率会和东汉末年的剧情一致。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叛军被平定之后,哥舒翰本人极度忠于唐玄宗,硬是压住了下面的不满,唐朝迅速恢复了稳定。但接下来,因为这场叛乱,并没有让唐朝解决底层矛盾,反倒会让高层误以为天下太平。
再之后,最多二三十年的时间,唐朝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这场农民起义,很有可能会彻底推翻唐朝。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哥舒翰,在唐玄宗没有强行下令让他出关的情况下,守住潼关,绝对不成问题。但再之后,唐朝的底层矛盾,依然没有解决。叛乱和农民起义,迟早还会发生。
这样看来,不管哥舒翰是否能守住潼关,至少大唐的繁华盛世,之后肯定是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