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受访者期待企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综合评估求职者能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有的面试官说我的‘空窗期’太长,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两年前,95后缪丰忆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辞职,当时她想创业,加上男友找工作要换城市,所以就选择了“裸辞”。离职后,她曾找过工作,并拿到几份录用通知,但因为各种原因没去入职,一直“空窗”到了现在。今年年初,缪丰忆又一次加入找工作的队伍,面试了近10家公司,“有的倒在了业务面试关,有的在人力资源面试时被拒绝。”

  像缪丰忆这样有过“职场空窗期”的求职者不是少数。如今正处于“金三银四”的求职旺季,那些经历过“职场空窗期”的人求职情况如何?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5%的受访者认为经历“职场空窗期”后再找工作有困难,谈薪时遭打压、面试时遭盘问是面临的主要难点。顺利走出“职场空窗期”,76.3%的受访者期待企业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综合评估求职者能力。

  “找工作时遇到最多的情况是‘已读不回’”

  宁夏的95后史小雨是2021届毕业生,毕业前找到了工作,但实习后觉得不满意,就没有继续做下去。第二年,她决定备考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但考了两年没能“上岸”,于是今年3月到北京找工作。“投了上百份简历,回复的不超过10个,而且大多是‘门槛不高’的岗位,薪资也比较低。”

  天津的00后石悦考过研,也参加过国考、省考,但结果都不太理想,到现在有近两年的“空窗期”。“在招聘平台上投过不少简历,但回复较少,有些岗位面试后发现,与自身专业、兴趣不太符合,再加上缺少面试经验,还没找到工作。”

  调查显示,64.5%的受访者认为经历“职场空窗期”后再找工作有困难,其中,12.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困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史小雨找到了工作并顺利入职,她直言“挺幸运的”。但在薪资方面,她坦言只能拿到给出的薪酬范围的下限,“比如招聘公告写的薪资是一万到一万五千元,一般最后给的是一万元。”

  现在在深圳找工作的90后李敏敏曾工作过8年,大约两年前,她决定按下“暂停键”,辞职休息一段时间。“最近很怀念和同事一起工作的氛围,想重回职场。”投了一段时间的简历,李敏敏遇到最多的情况是“已读不回”,为数不多的面试机会,“空窗期”总是逃不过的话题。李敏敏选择如实回答,比如为什么辞职、在“空窗期”做了什么,但还没求职成功,“对方可能会综合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空窗期’只是考量标准之一。”

  经历“职场空窗期”,再找工作会面临哪些困难?调查显示,58.1%的受访者认为会在谈薪时遭打压,薪资降低,57.1%的受访者认为是面试时遭盘问,成功率低,47.0%的受访者认为是职业技能跟不上职场变化。其他还有:难过简历关,就业机会少(39.9%),转换赛道需要重新开始(34.4%),求职者众多,竞争更激烈(21.7%)。

  缪丰忆之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她希望能找到类似的工作。“现在这个领域的岗位分得越来越细,之前只工作了一年,经验不太足,加上学历没有太大优势,一时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90后励粒在重庆一家通讯电子行业的民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从她的招聘经验来看,“空窗期”如果超过1年,对求职的影响会比较大,但也要看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过硬,“空窗期”的影响较小,反之影响较大。她还分析,不同行业对“空窗期”的在意程度不一样,一些技术应用性强的行业,比较在意求职者的“空窗期”,招聘方会担心求职者在最新的技术和经验上存在不足。

  76.4%受访者认为身处“职场空窗期”更需要做好职业规划

  李敏敏觉得,有些公司把有无“空窗期”作为筛选标准,主要是担心求职者“空窗”太久,不能适应职场节奏,因此求职者要对“空窗期”的经历进行梳理总结,比如学习到哪些知识技能、有过哪些与岗位需求匹配的经历,让对方看到自身的亮点。对于网络平台上回答“职场空窗期”的话术,李敏敏觉得适当包装是必要的,但核心是保持真诚,“毕竟对方也在网上‘冲浪’,那些话术、套路对方也都了解,关键还得看个人能力。”

  调查显示,76.4%的受访者认为在“职场空窗期”时更需要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肯定是要有的,而且在面试时要让对方知道你是有规划、深入思考过的。”史小雨在面试时,将自己未来5年的职业规划做了介绍,她希望能在工作岗位上加强对行业的了解,不断修正职业发展道路。

  杭州的95后刘浩曾经历过一段“职场空窗期”,重新找工作时,他最希望获得面试机会,而不是在简历关就被刷掉,“平等的求职机会很重要,希望用人单位把有‘空窗期’的求职者纳入考察范围,给予彼此了解的机会,综合考察求职者的能力。”

  让求职者顺利走出“职场空窗期”,76.3%的受访者期待企业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综合评估求职者能力,62.6%的受访者期待政府部门及群团组织为求职者提供就业辅导,增强就业竞争力,60.0%的受访者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招聘市场监管,打击就业歧视,29.3%的受访者希望家庭成员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减轻求职者心理负担。

  在辞职后,缪丰忆想通过考研提升求职竞争力,但没成功,也在网上购买过职场技能、职业咨询类的课程,但感觉效果并不好。“我购买过一位自称是互联网大厂工作人员的咨询服务,一小时1000元,付费后发现对方讲的是如何建联和维系高端人脉,对我来说完全不适用,但在购买前无法判断内容是否有用,算是踩‘坑’了。”缪丰忆希望有官方背景的机构或大公司能为求职者提供培训,“如果在培训的同时,能提供一些专门的就业岗位,就更好了。”

  对处于“空窗期”的求职者,励粒建议,利用这段时间增强体魄或增长知识,“空窗期”也可以成为提升期,另外要尽快完成“空窗期”计划的事情,重新投入职场,如果一时无法投入工作,也要多了解意向岗位的相关资讯,比如在招聘网站了解岗位的招聘要求,让自己保持岗位胜任能力。“提高求职成功率,一方面要积极求职,多渠道应聘,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让面试官加深对个人的了解。当然最重要的是持续学习,保持竞争力。”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5.8%,女性占54.2%。工作时间在1年内的占4.2%,工作1-3年的占13.5%,工作3-5年的占25.7%,工作5-10年的占34.0%,工作10年以上的占18.9%,未工作过的占3.7%。

  (应受访者要求,石悦、史小雨、李敏敏、励粒为化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