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北邙行》 在中国的传统制度中,非常信奉的一条准则便是死者为大,能够风光大葬是无数人心中的夙愿,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来如此同时,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 所以说,在古代繁杂的丧礼制度下,就衍生出了很多的职业,他们以此为生,虽然说在古代这种职业排位是三教九流的最末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仍然是一个需求量巨大的暴利行业。

在丧礼制度中有这么一个职业非常罕见,他们几乎处于垄断的行业地位,而且工作内容特殊,他们叫做杠夫。 杠夫这种职业在其他的地方不常见,在老北京见的比较多,传说这些人三年一开张,开张吃三年,而且对于技艺要求极高,那么这些杠夫究竟是干什么的呢?他们为什么又有这么神秘的工作制度与内容呢? 一、存在于老北京的神秘职业,被达官贵人看重 老北京自古以来就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名流贵族,贵族与老百姓不同,他们办丧事的时候都更加重视风光,并且安排了极为贵重的陪葬品。 北京自古以来便比其他城镇发达,杠夫也成为了北京的一种独特文化,很多人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非常奇怪,杠夫难道不就是给人抬棺材的活计吗?为什么这么特殊呢? 国人非常讲究的一个原则是死者为大,所以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达官贵族,每当家里有人去世之时,举办丧礼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说在丧礼举办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细节必须被完整的规划,尤其是古代极其封建迷信,信奉各种各样的风水之说。

所以说在棺材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灵路早就被早早的规划好了,丧车一般也极尽体面,要求平稳,只为了死者能够顺利的出葬。 但是要知道上个世纪的老北京,走起路来还是比较费劲的,道路非常颠簸,一般人家所采用的丧车一不小心就在路上可能会出问题。 如果让棺材移了位置或者是在路上由于刹车不稳,导致棺材倾翻,那绝对是一件非常不吉利,会让家人非常痛心之事。 所以说就有这么一个罕见的职业应运而生,杠夫在北京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他们服务的人都是老北京的那些达官贵族。 根据出的价钱不同,丧仪的制度不同,抬灵柩的人数和的规模也就不同,普通人可是万万请不起这些杠夫的。 这些人的出现就是为了保证丧礼的规模化,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灵柩的安全性,这些杠夫训练有素,大大的增加了灵柩的平稳性。 甚至在灵路上都不会让灵柩有一丝一毫的倾斜,这是他们训练出来的本事,因此杠房就成为了老北京的一个特殊的存在。

这些大户人家在举办丧礼的时候,都希望能够让死者走得风光,杠夫的出现也大大增加了丧礼的风光性,显示出了后人对于逝者的孝心。 要知道从清朝开始,丧礼的规模就非常的多样化,由此对于杠夫的要求也很多,从皇帝王爷,再到贵人以及大户人家出殡,所要求的杠夫数目丧礼规模大小都是有着具体的要求的。 普通人家哪怕再有钱,如果你请的杠夫超过了那个规模,那么一家人都有可能因此获罪。 古代的等级中,皇帝出殡要求安排120个杠夫,王爷则有80个,再往下依次递减就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也都疑惑,为什么在老北京用的上那么多的杠夫呢?原来古代的灵柩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棺材。 通常制作得非常繁杂,在上面甚至还有一些小房子,要知道60多个人甚至120多个人,抬起这么一个小型建筑都不一定是易事。 要求在抬棺的过程中四平八稳分毫不差,又成了一件难事,由此也可见杠夫的技艺有多么高超了。

二、葬礼被极其看重,导致杠夫的存在被无限优待 像其他的从事丧葬制度之人都多少会受到社会的轻视,但是杠夫却不一样,在老北京就有这么一个说法,就算皇帝也不轻易得罪杠夫,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中国古代,大家就非常信奉一个原则,便是死者为大,对于葬礼制度更是万分的重视。 想要葬礼隆重有排场,那么杠夫就是在葬礼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抬棺材以及出灵的过程,是死者与世界最后的告别,是他在这个人世间走的最后一条路,所以说也就极其重要。 对于杠夫的技艺要求很高,这件事会由专门的杠房承担,所以说一般而言,老北京对于杠房的诸多杠夫也都非常尊重。 在古代大家对于自己的墓葬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就比如说我们众所周知,皇帝在自己登基之日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乾隆皇帝当了60年皇帝陵墓就修了63年。 在他去世的前一个月,就会把众多的杠夫叫进宫中来演练,演练的名字叫做演龙輴,非常有意思。

就算是为皇帝服务,这些杠夫也会受到优待,在皇帝的宫里好吃好喝好声好语的被招待,因为别人就怕一个不开心,让自己的丧礼出现了什么岔子,这都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杠夫也成为了一个被人尊敬的行业,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精巧的技艺值得被尊敬,所以说才收到了如此多的敬意。 三、技艺精湛令人敬佩,生意都是在达官贵人间等出来的 在老北京,一位杠夫的技术能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据悉,当年的这些杠夫如果抬起来一个棺材走到路上,就连放一碗水放在上面,水都不会一点洒出来。 这样就说明了他们的脚到底走得有多稳,抬的棺材到底有多么令人放心,所以他们受到了达官贵人这么多的优待,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之事。 平时杠夫不主动招揽生意,好的生意都是坐在杠房里等出来的,不接生意之时这些杠夫所做的事情就是无尽的练习。 棺材落棺材左右转,上下坡,换肩起抬,这一桩桩一件件,想要均匀发力保持杠杠的平稳绝非易事。

每一个细节他们都想做到精益求精,平时能够发挥出自己技艺的人不多,而且服务的人也大都是达官贵人。 如果他们在葬礼的过程中出了任何差错,那就是整个杠房都开罪不起的,另外也象征着这个杠房以后再难接到生意。 通往墓地的路很长,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得很好不能出差错,毕竟出殡这件事是极其严肃的,只有优化服务优化细节才能让杠房一直存在下去。 杠房的生意并不红火甚至都没有人看守,但是一旦有达官贵人需要找到了这家杠房,那么便会有花花的银子进账,成为了杠房的春天。 因此,在老北京还有这么一个说法便是形容杠房的,三年不开张,一张开张吃三年,说的就是他们这种职业。

总结 其实,杠夫的存在确实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的职业,但是没有一个职业是值得人看不起的。 只要人家是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那么每一分钱都是应得的,哪怕是抬棺,他们也要把抬棺的本事练到最佳。 这就证明了人要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只要拥有一技之长,那么就一定会有饭吃,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并且实现人生理想。 这些杠夫平时默默的磨练自己的技艺,只等到有丧礼出现之时展现自己的技艺,可以说也是沉得下心的,具有工匠精神之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