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李白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满腹才华的他却始终都壮志难酬。
但不管是在怎样的逆境的当中,他都始终积极乐观。经过几次波澜,在安陆的简陋草堂里,李白四十二岁的时候,李白的妻子刘氏对他也十分失望嫌弃。
但李白为此写下了一首豪言壮志诗,最后一句十四字,却千古流传,被无数人当成了座右铭。
诗仙李白
李白,祖籍是今天的甘肃秦安,在江油市青莲乡出生,因此也号为青莲居士。
他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据史料记载,李白还是凉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世子孙。
不过到了李白的父亲这一代,他的父亲李客是一名商人,在当时《唐六典》的法律制度之下,商人的后代子孙,是无法参加科考,进入朝廷担任官职的。
出生商贾世家,让李白从小生活富裕,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展现了他在艺术上的优秀天赋。
只可惜,满腹才华的李白,因为是商人的儿子,不能入朝为官,直接就被法律砍断了科考的这条路。
博览群书,诗文上佳,却都没办法抹去他是商贾后代的标签,他内心的壮志实在难以实现。
但李白却不是一个认命的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肯定是会被发现和赏识的,于是,十九岁的李白离开蜀地,前往渝州。
在一路上,李白丰富了自己的见识,还练习剑术,广交朋友。
李白作了很多的诗,得到了很多当时社会名流、著名才子的赞赏奖掖,逐渐在社会上有了名气。
李白在途经陈州的时候,与孟浩然结识,并且在孟浩然的引荐之下,得以面见李邕。
原本李白是打算将自己的诗集给李邕,希望能够得到李邕的赏识,得以谋一个前程。可李邕结交李白,拜服李白的文采,却认为李白并不适合入朝为官,他的诗集过于狂妄。
李邕对李白说:“你很有才华,可你还是太年轻了,诗词中言辞狂妄,恃才傲物,并不适合进入朝堂,纵情山水岂不快哉?”
李白听明白了李邕的话,得不到李邕的支持和推荐,这让李白心中十分的不甘,辞别李邕之后,李白独自站在长江边。
看着长江滚滚东流水,仕途无门的李白却没有气馁,他写下了著名的诗《上李邕》,其中名句便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由此看来,李白的确是个心胸豁达的人,他还对李邕评价自己年少轻狂,做出了回应:“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表示,就连孔圣人都说,后生可畏前途无量,李邕若是真正的大丈夫,便不该轻视年轻人,看不起自己的年少。
他更以此诗把自己比作展翅飞翔的大鹏鸟,将来必定可以扶摇直上。就算没有得到李邕的支持,也没有磨灭李白心中的雄心壮志。
开元十五年时,皇帝下诏,民间如果有文韬武略的有才之士,可以到朝廷自荐,入朝为官。
这一年的李白已经二十七岁了,在民间广交好友,名声大噪,却一直没有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
住在安陆寿山的李白,与结发妻子高阳许氏成亲,许氏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她为李白生下了一双儿女。
同一年,李白的好友王昌龄顺利进士及第,入朝为官了,而李白却还是在民间游荡,虽有美名,却依旧没有什么用。
原本作为商人之子的李白,家缠万贯,游历四处也从未担心过钱财的事情,而在与许氏成亲之前,李白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经济来源也彻底断了。
经历逆境
李白的第一次挫折,来自于发妻许氏的离世。许氏出自书香名邸,也擅诗文,再加上原本许氏家族显赫,有嫁妆底蕴,便也无所谓李白有没有正经官职。
可一直以来都难以实现人生抱负的李白,在发妻离世之后,郁郁寡欢,素有美名的李白,又入赘了宰相宗楚客府上,与下一位宰相的孙女宗氏成亲。
原以为可以逐步走上朝廷,但因为在李璘之乱时,李白站错了队,被朝廷下狱,一朝差点被打入死局,还是继室宗氏,一直在奔走营救李白。
不得不说李白的人生是十分坎坷波折的,差点在李璘之乱中被牵连杀头,还好最终安史之乱被平,唐玄宗大赦天下,李白才得以出狱。
而这之后,宗氏与李白分开,接近四十岁的李白,回到了南陵生活,并与刘氏生活在一起。
相比起曾经宰相孙女的妻子,刘氏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妇,并不理解李白的诗歌和理想抱负。
可以说,李白所追求的仕途理想,与刘氏的见识有着巨大的差距,刘氏只关心的是下一顿能否吃饱穿暖,明天的米钱从哪里来。
而李白却整日饮酒作诗,甚至还看不起普通的纸张和墨水,身上还是曾经一掷千金的脾气。
要知道此时此刻的李白,早就没有了商人之子时的万贯家财,也没有妻子娘家的显赫地位支持。
曾经的李白可以纵情山水,饮酒舞剑,从未考虑过挣钱养家的事情。在长安也曾经在勾栏酒肆中一掷千金,花钱如流水。
而现在由奢入俭,李白却还是一直执着于诗词作画,仕途前程,把柴米油盐的琐事,全部都交给了刘氏。
这不仅让刘氏对他十分失望,“你每日饮酒作诗,却不曾想酒钱如何挣,脑海里全部是虚无缥缈的壮志,却不知道,你的诗根本没办法填饱肚子,没办法穿暖衣物!”
但不管刘氏如何的劝告,李白还是坚持认为:“我总有一天会大鹏展翅,岂能被小事所耽误?”
没过多久,李白听闻玉真公主会到终南山附近祈福,终南山与李白所在的南陵并不远,李白便燃起了希望。
他希望能够见到玉真公主,献上自己的诗,若是能够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那么便能够入朝为官了。
因此李白对刘氏说:“玉真公主不日来访终南山,我打算前去终南山面见公主!”
可刘氏苦苦劝告:“我们安心的过日子不好吗?你就不能将我与孩子们放在心上,而不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吗?”
但刘氏的话并没有劝下李白,李白执意前往终南山,而刘氏也说出了内心的话,认为李白就是一个狂妄却无能的人,一直在自欺欺人的骗子,认为自己会发光发亮。
可已经四十岁的李白,却根本没有等到所谓的大好前途,若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情,恐怕早就干出一番事业了。
只可惜,李白前往终南山后,并没有见到玉真公主,公主并没有来,失望的李白在终南山写了《大猎赋》,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到南陵家中,可李白没想到,打开门一看,刘氏已经离去了。
原来,当时李白执意离开追寻那虚无缥缈的理想,刘氏对他十分失望,最终在李白离开之后,也收拾行李回了娘家,选择与李白分手。
之后的李白便一个人生活在南陵,过的十分穷困,每日亲自耕种,拮据又穷困潦倒。
但李白还是坚信,自己的光明未来会到来的。
之后李白再度进军长安,并且在长安认识了卫尉张卿,张卿得知李白的遭遇,内心十分敬佩,同时也十分欣赏李白的诗文。
于是张卿将李白的诗进献给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本来是一个十分喜欢修道修仙的人,看到李白给自己的诗文中有两句“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公主十分满意李白祝愿自己早日得道成仙,终于对李白点了点头,表示愿意接受李白作为入幕之宾。
但好事并没有这么快到来,李白再度默默无闻的沉寂了三年,又回到南陵等待着,因为他坚信,玉真公主欣赏自己的诗文,自己肯定能够有出头之日的。
终于在,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四十多岁的李白,终于得到了李隆基宣召的诏书。
在拿到入京的诏书时,李白整个人都激动的哭了,他高兴的将手中的诏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怀着满心的喜悦,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南陵别儿童入京》。
在诗的最后两行,李白写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正是李白对于刘氏离去的回应,会稽来的农妇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有本事,最终离开了自己。
而如今李白收到了诏书,满心欢喜的进京,正是一切苦难终于熬到了希望啊。
最后两句十四个字,更是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一直被人引用,表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恐怕李白也没有想到,这两句话竟然成为了千古名句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