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许多皇帝,其中雄才大略者有之,沉迷享乐不思朝政者有之,连识人不清、被奸佞所欺的亡国之君也有不少。不过,如果说起最为“亲民”的皇帝,那可能就是清代的乾隆了。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本名叫爱新觉罗·弘历,他小时候十分聪颖,过目成诵,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康熙还让他住在宫中,自己亲自教导。雍正之所以被康熙选为下一任接班人,其中也有乾隆的原因。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对百姓实行仁政。任用人才也宽容开明,将宫中僧侣和道士驱逐出宫,纠正了其父亲执政时期的一些失误政策。 他在位期间,打了不少胜仗,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还平定了西南疆域,推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乾隆一朝,文化和经济都得到了 快速发展。 而乾隆本人也多才多艺,擅长写诗,精通多门语言,擅长骑射。在晚年,乾隆自称自己为“十全老人”,足见他对自己的成就十分满意。
不过,乾隆也并非没有缺点,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变得好大喜功、沉迷享乐。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六下江南”的事情。 每次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表面上说是体察民情,实际上却是劳师动众,从京城到江南,每一处路经之处,当地都要耗费无数的人力与钱财,而这些支出,最后都是落到了百姓身上。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乾隆的六下江南,也让民间留下了许多相关的传说。由于乾隆在民间流传的轶事实在太多,其中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其中,就有这么一桩故事,体现了乾隆身为最高统治者的无情一面。 那是在某一年夏天,乾隆再次微服私访,身边跟随的只有几个贴身侍卫。为了低调行事,一行人选择了步行,不久后经过了路边的一片瓜田。
当时天气酷热,见瓜田中绿油油一片,卧着许多圆滚滚的大西瓜,乾隆便萌生了买下西瓜,以便解渴的念头。谁料,当侍卫费了半天劲,寻找到瓜田主人的时候,却发现这个瓜农,正躺在瓜棚里睡得正香。 见这瓜农是个皮肤黝黑的老人家,乾隆为了体现自己爱民如子的性格,便让侍卫不要惊动瓜农,自己则是在田边等候了起来。经过了几个时辰,瓜农才悠悠转醒。 这时,乾隆才派人上来询问,是否能够买几个西瓜。这位瓜农或许也看出,他们的衣着非富即贵,便赶紧去田里摘了几个西瓜,切开请众人品尝。 经历过骄阳暴晒的酷热,如今乍然吃到甜丝丝的西瓜,连乾隆也不禁大赞这西瓜好甜。不过,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出来的初衷,和瓜农攀谈了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虽然这瓜农看着老实憨厚,但言谈确实不凡,对各种事物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令乾隆越聊越是高兴,不由得心中萌生了惜才之意。 他想要把此人,招揽到自己的麾下。不料,瓜农闻言后,不仅摇头拒绝,还说如今的官场之中水太深,到处都是官官相护,百姓有苦难言,有冤难诉。 即使是想要清白当官的好人,在这污浊的大环境中,最后只能同流合污。听闻此言,乾隆心中也是有些不满:为了整顿吏治,他规定年纪偏大的官吏,要详细甄别,甚至由他亲自定夺,还运用“京察”、“大计”等制度考核官吏。 如今,他自认为在自己的统治下,官场清明,怎会像瓜农说得这般不堪呢?不过,见瓜农油盐不进,无论如何劝说都不肯入仕,乾隆也只得放弃。
在一行人离开之后,走出百米开外,乾隆却忽然想到了另一件事:这瓜农如此有才华,又不肯为大清所用,言谈中对自己的统治颇为不满,难道早已存有反心? 就算他自己没有谋反之意,也难保不会被反清的势力利用。这么一想,乾隆立刻命令侍卫回去,将那瓜农除掉,以绝后患。但当侍卫赶回去的时候,瓜棚中早已人去楼空,哪里还有那瓜农的身影。 想来,那瓜农如此聪明,或许早就猜出了乾隆的身份,为了避祸,便早早地逃走了。作为封建朝代的帝王,乾隆无论再怎么亲民,受时代所局限,他的内心仍然保有阶级意识。
好在,随着封建王朝统治被推翻,如今权力被“关进笼子里”,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更多的自由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