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融券“T+1”靴子落地。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指出,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以下简称“T+1”),自3月18日起实施。最新进展来看,目前多家券商已完成测试工作,相关业务也如期上线。有业内人士指出,转融券“T+1”的实施,是监管对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同时,转融券“T+1”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在融券端相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优势,使各类投资者有更充分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券商角度看,则有利于降低券商的系统和运维团队应对市场快速变化的压力。

多家券商如期上线新业务系统

转融券“T+1”今日起正式实施。多家券商表示,已在此前完成相关测试,并如期上线相关业务。国金证券表示,3月18日已正式按“T+1”模式执行。为了配合转融券“T+1”实施,公司在系统方面参与仿真测试及通关测试,柜台系统已完成相关设置,系统已准备就绪,业务方面看,转融券相关岗位已落实调整转融券借入的操作流程。

中原证券也表示,已配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对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预期目标,已如期上线。此外,公司也已经将最新规则调整情况及执行日期,及时通知到,测试达到了融资融券客户及转融通证券出借客户,确保相关客户按最新规则进行交易。

此外,财通证券则对借入证券流程上进行优化,实现“T+1”日借券申报、借券成功后“T+2”日划拨至客户账户;在技术系统方面,对券源平台申报系统及柜台操作系统均进行升级优化,确保转融券借入“T+1”交易模式畅通;人员方面,转融券岗位、券源划拨岗位、技术岗位等操作人员均多次进行演练测试。同时,对转融券借入与出借交易模块、清算模块、与交易所及中登等对接模块均进行了优化改造,升级了集中交易系统配套报盘程序,支持市场化借入委托状态和申报状态的更新,确保数据与交易接口畅通。

回顾此前,1月28日,中国证监会曾发文表示,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中国证监会公布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改为“T+1”,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彼时,中国证监会表示,因涉及系统调整等问题,将自3月18日起正式实施。随后,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3月13日,多家券商收到通知,为做好暂停转融通借入证券实时可用技术准备工作,于3月16日完成转融通业务通关测试。

具体来看,财通证券表示,转融通通关测试的重点内容主要为市场化转融券约定借入与非约定借入后,由之前的“T+0”交易模式改成“T+1”交易模式。其余测试内容包括:市场化转融通证券出借、非约定申报转融通证券出借、展期和提前了结申报和撤单、市场化转融资借入申报和撤单、担保证券缴存提取、担保品买卖、行情接收与展示、清算交收等业务处理。

转融券余额或出现短期波动

在国金证券看来,“T+1”模式本身对转融券余额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自2023年下半年起,监管实施的一系列限制融券业务的措施正在显现其效果,融券及转融券业务规模均有快速下降,这反映了市场响应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业务调整的趋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当前,转融券余额已出现明显下降,截至3月15日转融券余额为601.46亿元,较今年初即1月2日的1051.59亿元下降450.13亿元,降幅为42.8%。同期,市场最新融券余额为424.52亿元,较年初的703.87亿元也下降了279.35亿元,降幅为39.69%。

就转融券调整为“T+1”的实质意义,国金证券进一步解读称,转融券业务在科创板开板前,一直执行“T+1”模式,科创板开板后,为提升转融券业务效率,在科创板试点“T+0”模式,之后逐步推广至创业板、主板。现执行转融券“T+1”模式,是监管对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体现了监管呵护市场的态度,同时,转融券“T+1”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在融券端相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优势,使各类投资者有更充分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有利于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而从券商角度看,国联证券指出,转融券交易调整为次日可用,有利于降低券商的系统和运维团队应对市场快速变化的压力,券商还能依据更长期的市场走向进行风险管理,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展望后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由于融券效率受到限制,市场参与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和安排融券交易,这可能导致短期内融券余额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适应这一新的交易规则,融券余额可能会逐渐回升并趋于稳定。其次,转融券“T+1”的实施,可能导致转融券余额在短期内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随着市场参与者的逐渐适应和策略调整,转融券余额也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