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一脸杀气质问大将费聚:“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造反?”

“皇上明察,臣对大明忠心不二。”费聚极力辩解。

“李善长都招了,你还嘴硬?”朱元璋冷笑着说。

费聚听了之后便不再说话,绝望地将头垂下,他明白皇上一旦认定谁有罪,肯定会有“证据”,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辩解根本没用。

“认罪了吧。”看到对方不再言语,朱元璋铁青着脸下了命令,“来啊,将费聚满门抄斩。”

“皇上,微臣跟随皇上几十载,出生入死,望皇上开恩,饶臣孙子一命,给费家留下一脉香火。”

朱元璋沉吟良久之后说道:“看在你为大明赴汤蹈火的份上,就免他一死。”

费聚一听,激动得泪流满面,不住磕头:“谢主隆恩!”

可是费聚高兴太早了,他的孙子最后还是被斩了首,不是朱元璋不讲信用,是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话,犯了洪武皇帝的天威。

鲁迅说过这么一句话,奴才一旦当了奴才,比主人还要过分,朱元璋何尝不是如此。

朱皇帝早年本来是混得最惨的一个草根,穷困潦倒,曾经沿街乞讨。父母死了,朱元璋连埋葬他们的墓地都没有,眼看就要抛尸荒野,是一个地主出于同情心,给了他一片荒地,父母这才得以安葬。

穷则思变,朱元璋正是因为太穷了,才产生了起义的想法。

他投入到了红巾军起义的洪流中,为推翻元朝的反动统治冲锋陷阵。

一不小心,朱元璋竟然获得成功,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竞争对手,推翻了元朝政权,登基做了皇帝。

朱元璋出身如此卑微,当了皇帝之后是不是就该仁慈了?非也。因为越是这样,他越觉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越想江山千秋万代,越怕失去自己的江山。此次变得多疑起来,觉得身边的人谁的脑后都像是长着反骨,都有可能谋害自己,夺取大明江山。

于是,那些曾经追随朱元璋,为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兄弟,一个个成为倒霉蛋,被以各种罪名送上断头台,大多数人的罪名是“谋反”。

其实只要用脑子想一想,这些罪名都是“莫须有”。

固然,这些将领的职业生涯中都是杀人如麻,没有一个是善茬。但是他们最后选择跟随朱元璋不是偶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各方面都不如老朱。

试问,谁不想当老大,谁不想称王?奈何铁的事实证明,自己只是将才,综合能力不如人家朱元璋,只能让人家当头。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们只能跟定朱元璋,死心塌地为人家打江山,对方吃肉,自己喝汤。

既然如此,他们怎么会造反?

其实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造反需要时势,需要机遇,而且性价比特别低,一旦起义失败,拥有的荣华富贵都没了,还会丢了身家性命。

如果真的想挑头造反,朱元璋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做个陈友谅、张士诚,才是最佳机会,新皇帝登基之后,人心初定,百废俱兴,老百姓都想多安稳日子,造反的最佳机会失去,不是被逼上绝路,谁也不会拿身家性命开玩笑去造反。

所以说,那些被杀的功臣,大多数都是冤枉的,归根结底的朱元璋出身卑微,没有自信。同样是开国皇帝,大将后代赵匡胤就很有自信,只是杯酒释兵权,没有采取过激方式上演“兔死狗烹”的大戏。

不管怎么说,遇到朱元璋这样的老大,是他们倒霉。

那么,朱元璋一共杀了多少功臣?

根据史料记载, 明朝有影响的开国功臣是34位,其中有30个被砍掉脑袋。其中的李善长,被杀的时候已经退休,年逾古稀,也没有幸免,被斩首灭族。

朱元璋杀李善长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希望此案来达到清除“隐患”目的,牵连更多人,为杀人寻找借口。

文章开头提到的费聚,就是李善长案的牺牲品。

费聚是安徽五河人,朱元璋的老乡,他家境贫寒,也属于社会底层。费聚虽然吃不饱穿不暖,却长了一副好身板,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力大无比,天生就是个将军的料。算卦的告诉费父:“这孩子可不简单,是国家栋梁。”父亲听了深信不疑,就让儿子跟着名师习武,学会了十八般武艺。

这天,朱元璋在大街上要饭,受到恶少奚落。

“喊声爷爷,我手里的东西就是你的。”恶少拿着一张烙饼,里面还夹着一块肉,香味诱人。朱元璋听了七窍生烟,对恶少怒目而视,但他是外地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就在这时一个少年挺身而出,指着恶少说:“哪来的混账东西,在这里胡言乱语,吃我一拳!”说完,一顿老拳下来,打得恶少哭爹叫娘,夹着尾巴溜了。

这个路见不平的少年,就是费聚。

朱元璋一看少年相貌不凡,就跟他成为莫逆之交。

朱元璋跟郭子兴起义后,得知一条重要消息:安徽定远张家堡有一支民兵队伍,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所以混得很惨,连饭都吃不上了。

郭子兴知道后,产生了派人去招纳他们的想法,但是没有合适人选。

朱元璋听说之后大喜,这时候,他刚刚将郭子兴的养女(后来的马皇后)追到手,在起义军中还没有威望,亟需立功来证明自己。于是朱元璋便来到营帐中对郭子兴说:“岳父大人,让我去!”

郭子兴一听,当即表示同意。

朱元璋没有武艺,他敢于前去完全是因为有小弟费聚给自己壮胆。在费聚的协助下,他们到了宝公河,镇住了这支部队,收编了三千多人。

经过此事,郭子兴更加器重朱元璋。后来,费聚再接再厉,又出面收编了豁鼻山的一支武装。

其实,相比之后费聚的功劳,这都不值一提。

此后,在朱元璋的率领下,费聚夺灵璧,攻泗、滁,平江东,战长兴,过关斩将,所向无敌。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也正是在费聚的协助下,朱元璋战败了竞争对手张士诚,除掉了称帝路上最大障碍。

朱元璋也待费聚不薄,在洪武三年,封他为平凉侯,每年俸禄就有一千五百石。费聚受到鼓舞,再立新功。洪武四年,云南发生叛乱,费聚跟着傅友德前往,经过一系列艰苦战斗,擒获叛军首领。

云南平定后,费聚马不停蹄,一鼓作气夺取大理,安定了西南局势。明朝政府军撤走不久,各少数民族重新叛乱,费聚当仁不让,再次出征,终于将“蛮地”平定。

朱元璋大喜,让费聚担任当地行政首脑。洪武十八年,费聚又出兵平定了广东叛乱。这时候的费聚,简直成了朱元璋的灭火队员,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可是,随着局势的渐渐稳定,费聚对大明来说已经成为多余,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洪武二十三年,在云南担任长官的费聚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圣旨,说“朕想你了”。

费聚对朱皇帝也有感情,看到圣旨之后没有多想,动身回京。谁知道一回京城便被控制,五花大绑捆了起来。

他一边挣扎一边质问:“为什么抓我?”

“你图谋造反。”大理寺长官冷冰冰回答。

“你们这是诬陷,我要见皇帝,他老人家是英明的。”

“别自作多情了,没有皇帝圣旨,谁敢抓你?”

“我是对大明有功的,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哼,论功劳胡惟庸、李善长不比你的功劳大?认命吧你。”大理寺长官冷笑道。

费聚一听,如梦初醒,他忘了历代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之后,如此操作属于基操,再也正常不过。那些皇帝大都一个德性,只能共患难,不可以同安乐。他不是不懂历史,而是抗拒不了诱惑,做不到跟范蠡那样急流勇退。

如今,人头即将落地,还能怪谁?费聚无力地垂下了头,彻底绝望。

可是在执行的前一天,或许是朱元璋念及旧情,出现在天牢中,这让费聚心中重新燃起希望。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朱元璋法外开恩,决定放过费聚的孙子——10岁的费兴,为费家续香火。

此时手下来报,在朱元璋耳边说了一句话:“费兴那小子在我们抄家的时候,说了8个字。”

“哪八个字?”朱元璋好奇地问,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朱元璋一听,脸色阴沉,杀心再起:这孩子小小年纪能说出这话,长大后那还了得?看来我不能存有妇人之仁,不然的话,养虎为患,后患无穷。跟着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费家人一个不留,全部斩杀!

大多数反派的宿命——死于话多,同样很不幸地落在了10岁的费兴身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