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工作是民生大事,关系千家万户,大兴区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逝有所安”需求。

一、完善惠民政策体系,减轻群众殡葬支出

近年来,大兴区殡葬改革在全市实现了“五个率先”,即“率先启动殡葬改革、率先制定殡葬设施规划、率先开展散坟治理、率先成立殡葬行业协会、率先取消医疗机构太平间”。全面提升殡葬服务能力,满足百姓的需求和期盼。

2018年7月,大兴区出台《北京市大兴区殡葬改革工作方案》,针对大兴区户籍居民,出台遗体免费接运、冷藏(3日内)的优惠政策。2019年8月,针对大兴区户籍居民,又出台了骨灰免费寄存三年、告别厅降价10%等共计10项殡葬惠民政策。2021年10月,大兴区制定了《北京市大兴区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办法》,对本区户籍逝者实行免费生态安葬。通过两年多的殡葬改革,惠民政策每年直接为群众减少殡葬支出400余万元,并带动了全区殡葬市场价格的整体下调。实现了殡葬惠民政策从“殡”到“葬”全过程覆盖。

大兴区殡仪馆殡仪服务收费项目“三联单”

二、完善殡葬设施体系,实现群众逝有所安

2019年大兴区委提出了要“解决群众百年安葬需求”的目标。为提高殡葬设施整体服务水平,2019年4月,启动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

按照“规划先行、严守红线、消除空白、优化结构、匹配需求、减量发展”原则,要求2025年底各镇至少建成1个镇级公益性公墓,形成“一馆、两墓、多园”的殡葬设施体系。墓穴全部以节地生态标准进行建设,试点探索“林下复合利用”建设模式,利用农村平原造林地块,不改变现有环境,建设节地型公益性公墓,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瀛海镇公益性公墓自然葬区

旧宫镇公益性公墓自然葬区

为完善大兴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截至2023年底,全区14个镇已实现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全覆盖。大兴区户籍逝者可在任意生态安葬服务单位享受免费生态安葬政策。截至目前,大兴区已生态安葬41人。

今年清明节期间,大兴区天堂公墓、瀛海镇公益性公墓等专门开辟了“水溶祭祀”寄哀思——新型环保祭祀专区,通过水溶祭祀、亲情寄语等活动展示,引导祭扫群众以文明、环保、安全的方式进行祭扫,传播理性追思、文明祭扫的殡葬新观念。

大兴区天堂公墓水溶祭祀专区

目前,大兴区建有殡仪馆1个,经营性公墓2个(天堂公墓、天慈公墓),镇级公益性公墓17个,全区“三沿五区”1.5万个散坟全部迁入公益性公墓,形成“一馆、两墓、多园”的殡葬设施体系,为后续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实现群众“逝有所安”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提升殡葬服务能力

在完善政策体系和设施体系的同时,大兴区不断探索由民政部门牵头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了与全区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为顺利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机制保障。

2023年,大兴区被确定为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探索京冀跨区域综合监管模式,大兴区民政局到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考察调研殡葬服务工作,双方在殡葬领域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综合监管达成初步构想,探索研究建立“京冀”地区跨区域联合监管机制,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殡葬领域跨地区综合监管工作格局。

为发挥基层自治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截止到2021年底,大兴区20个镇街红白理事会全部登记注册,备案村(社区)红白理事会639家,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殡葬社会组织体系,实现基层殡葬社会组织全覆盖,为加强党建引领,村级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全部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区殡葬行业协会以及镇街红白理事会在宣传殡葬惠民政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1月1日起,大兴区取消所有医疗机构“太平间”,由区殡仪馆直接与各医疗机构对接殡仪服务,从源头上斩断了非法殡仪服务利益链,打通殡葬惠民政策“绿色通道”,每年可减少群众殡葬支出3000余万元。大兴区殡仪馆以“厚养薄葬,移风易俗”为原则,精简告别仪式,祭祀服务流程仅需10分钟左右完成,实现殡仪服务的惠民便民。

接下来,大兴区将以“绿色殡葬、文明祭扫”为抓手,深挖殡葬改革内涵,加大殡葬惠民力度,探索科学监管机制,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形成“厚养薄葬”的新时代绿色殡葬理念。

(作者:张月光 李嘉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