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所著的《骆驼祥子》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在书中,老先生对旧社会进行了狠狠地揭露和鞭挞,同时也表达了对底层穷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不过,在此基础上,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却可以从这本名著中读出更加深邃的哲理。

而毫不夸张地讲,老舍先生通过“祥子”所诠释的这条哲理不但适用于个人,而且适用于企业,甚至适用于一个国家。

那么,这哲理到底是什么?

而在现实中,又有哪些著名的案例可以诠释这哲理呢?

祥子的悲剧

《骆驼祥子》所写的故事背景应该是在蒋介石定都南京前后,也就是1928年左右。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小说的开始就提到祥子被抓去当壮丁,还提到阮明是跑到国民党党部告发了曹先生。而在小说的结尾,阮明在带着洋车夫闹了暴动之后,是祥子把他出卖了。最后,阮明被国民政府枪毙。

所以,小说的历史背景对应的应该是国民政府在1928年发动的第二次北伐后,成功驱逐张作霖,并占领了北京,然后又把北京改名为北平。

在占领北平之后,国民党就和当地的旧势力开始了激烈的争权夺势。而洋车夫总工会便是各派势力争夺的重点之一。

1929年,北平爆发了洋车夫打砸电车的暴力事件。此事件在当时是震动京城,被平息后,有4名带头的组织者被枪毙。但在背地里,这起事件的起因却是国民党中的两个山头在争夺洋车夫工会的控制权。当然,洋车夫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挑唆的,至于他们为什么会闹事,后文自有交代。

祥子在那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的梦想就是拼命的拉车,拼命地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然后,继续攒钱,多买洋车,自己最好也能成为车行的老板。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如他设想的那般一帆风顺。

1928年后,北平已经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大批有权有势的人纷纷携家带口搬到了新首都南京。如此,北平是百业凋敝,全市的3万多家商铺,在1928年就有十分之一关门大吉。据当时的估算,全市失业的人足有30万。

不过,与经济的断崖式下跌相比,北平拉洋车的人却是越来越多。1927年,全市有洋车夫55000多人,而到了1936年,这个数字猛增到10多万。这意味着全城每13个人里,就有2个是拉洋车的,全城六分之一的成年男子都在干这行。

而且,更神奇的是,在没有活儿的时候,很多洋车夫都在看书,读报。当然,这肯定不是因为国民政府的全民教育搞得好。蒋介石那时把钱都用在拉拢各派势力和对我党进行“围剿”,哪有闲钱搞教育。

真实的原因其实就是失业率太高,很多有文化的人,包括很多大学毕业生也都找不到工作,只能拉洋车。在当时,甚至一些底层的公务员,为了养家糊口,在下班后也会租辆洋车,跑几趟活儿。

谁都知道拉洋车是纯体力活儿,然而,车夫们拼死拼活地干,收入却是很可怜。在1930年代的北平,普通的中产家庭,每个月的收入也只有30块银元。而一个正当年的洋车夫,每天干12个钟头,收入才5到6毛,其中,还有四分之一要作为租车费交给车行。

可以想象,祥子为了买一辆要价100银元的洋车,足足累死累活地拼了三年,是要付出多少辛苦,说他是在用命挣钱,一点都不夸张。

好了,介绍到这,读者看到的基本都是旧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不幸。但如果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老舍先生在书中要表达的更深一层哲理。

如前文所述,北平的洋车夫砸了电车。那国民党是怎么挑唆他们干出这种暴力事件的呢?

北平的电车公司成立于1924年,到1929年的时候,电车环线已经在北平建成。据统计,电车公司的工人在1933年时一共有600多人,其中售票员有400多人。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工业在那时很落后,但北平的现代化交通业还是在努力发展。

不过,在这种现代化的进程中,洋车夫的利益可就受到了很大损害。全城有坐车需求的人就那么多,属于存量市场,而电车却是这个市场中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坐电车的人越多,洋车夫们的收入就越少。所以,国民党正是利用洋车夫们对电车的憎恨,才能挑唆大家干出了砸电车这样的暴力事件。

然而,包括祥子在内,洋车夫们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是无法看清时代的发展大势,也意识不到随着科技的发展,洋车这种夕阳行业被淘汰出局已经是不可避免。

而祥子的努力,在战术上没有错误,他是可以多攒钱,买自己的一辆洋车,甚至是几辆洋车,到最后拥有自己的车行。但国民政府却在1946年正式取缔了洋车行业。这也就意味着祥子即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毕生的努力也将化为乌有。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祥子在10几年前,就是在沿着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闭眼狂奔。他在战略上,早就错了。而且,他越是执着,越是坚持,最后的结局就越悲惨。

老舍先生通过祥子的遭遇向所有人阐释了一条残酷的哲理:无论在战术上有多勤奋,都无法弥补在战略上所犯下的错误。

而这条哲理不但适用于个人,也同样适用于企业。

陨落的巨头

在人类的摄影史上,柯达是绝对不会被忽略的一个名字。

柯达公司成立于1888年,在第二年就将售价为25美元的第一台相机投入市场。不久之后,柯达通过收购专利,生产出世界上品质最佳的摄影胶片。1920年代中期,柯达又和爱迪生合作,生产出电影放映机使用的35毫米标准胶片。

到1935年的时候,柯达的胶片已经横扫全球市场。从8毫米到大广角摄影,柯达胶片凭借优秀的捕捉色彩的能力,成为全球摄影师和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宠儿。

1966年,柯达更是与NASA合作,将自己的硬件整合到月球轨道器,并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外太空视角的地球照片。

在商业模式上,柯达采用了独特的“分离销售”模式,也就是将相机低价出售,而主要盈利点则是高利润的胶卷、显影剂等耗材。到1976年,柯达相机已经占到美国市场的85%,耗材的占有率则高达9成。

而在1975年,柯达便发明了世界第一部数码相机。虽然这相机足有3.6公斤重,照片只有1万像素,成像时间要整整23秒。但这一伟大的发明却使柯达拥有了在数字时代中抢占行业巅峰的机遇。

然而,柯达的高层对此却不屑一顾,认为大家更喜欢传统的照片。

1981年,柯达委托第三方进行了市场调研,调研结果准确预测了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势和普及时间。这足足给了柯达10年的宝贵时间。但这样百年一遇的良机又被柯达高层忽视了。这些高层在当时更愿意守着高利润的耗材市场,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开发数字产品和拓展新兴市场。

而与此同时,索尼等日本电子企业却大力发展数码相机,其产品很快就挤占了柯达原有的市场份额。1996年,数码相机在全球的销售量为100万台,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便高达1000万台。

等柯达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曾经的行业巨无霸在市场份额中竟然被挤出了前50名。最终,柯达在2012年申请破产。一代传奇就此只能存在于人民的记忆中。

其实,在破产前的20年间,柯达不是没努力过,一直在努力提高传统胶片的品质。然而,这种在战术上的勤奋,却根本无法弥补其在战略上的巨大失误。所以,柯达被时代淘汰,只能是一种必然。

也许,很多人会说柯达也许只是一个孤例。好,那就再看看诺基亚的沉浮。

诺基亚是芬兰的百年老店,成立于1865年。最开始的时候,其主要业务是造纸。后来,诺基亚摸准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逐渐发展为一家世界级的通讯技术公司。

曾几何时,在1990年代和21世纪初,诺基亚手机凭借优异的品质是称霸全球的绝对王者,其他品牌只能望其项背。其很多机型都是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的美好回忆。

然而,随着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诺基亚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当很多竞品都选择了能与苹果IOS系统分庭抗礼的安卓系统时,诺基亚却莫名其妙地把宝压在了微软移动系统上。

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神机”就成为小众粉丝的收藏品。最终,特立独行的诺基亚智能机只能黯然退出了市场。

其实,放眼全球,和柯达、诺基亚一样在战术上非常勤奋,而在战略上犯下致命错误的巨头是比比皆是,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但是,这些陨落的巨头毕竟只是企业,而如果一方霸主,或一个国家犯了战略上的错误,那面临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霸王的末日

在我国历史上,项羽可以说是战术勤奋,而战略错误的典型。

想当初,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章邯的30万秦军,又在鸿门宴力压刘邦,完成了灭秦大业,成为西楚霸王。

然而,武力超群的项羽却在战略上犯了不止一个错误。

首先,与“约法三章”的刘邦相比,项羽先是坑杀秦军降卒,又一把火烧了秦皇宫,使秦地民怨沸腾。

随后,他又放弃了龙兴之地汉中,而跑到了无地利之优的江苏大本营,使自己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牢固的根据地。

最后,他杀了金字招牌~楚怀王,陷自己于不忠,使各路豪杰离心离德,从而给了刘邦一个咸鱼翻身的大好时机。

所以,无论项羽是如何能打,最终都败在了占据天时地利人合的老油条刘邦手下,只留下了千古绝唱~《垓下歌》。

再看看国外,拿破仑本来指挥强大的法军在把反法同盟打得满地爪牙后,竟然劳师远征沙俄,犯下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战略错误,不但使法军精锐尽失,又给了英国一个起死回生的大好时机。

最终,续了命的反法同盟使这位法兰西皇帝饮恨滑铁卢。

在过了100多年后,那个奥地利下士借助德国人在一战后的不满情绪上了台。随后,这下士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盘活了德国经济,德国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果就这样下去,这下士很可能会“流芳千古”。但怎奈他却有着一个称霸欧陆的野心,并带着德国人发动了“复仇之战”,点燃了二战的导火索。可以说,这是他在战略上犯的第一个错误。

在干翻法国之后,下士本有机会让德国缓一口气,但他反而犯下了第二战略错误,那就是入侵了苏联。

在苏德战争中,下士非常勤奋,在战术安排上是事必躬亲,而且确实打了很多胜仗。

然而,他的勤奋根本弥补不了在战略上的巨大错误。最终,莫斯科的大雪耗尽了德军进攻的最后一点力气。而反法西斯同盟的日益强大最终使德国归于失败。

下士为此自杀,但他留给德国人民的苦难却是沉重而长久的。德国就此陷入了长达40多年的分裂状态。

可以说,在战术上非常勤奋的下士因为在战略上无可挽回的错误,使整个德意志民族都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

好了,以上的例子已经能充分说明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一书中所要阐述的哲理并非危言耸听。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自己的人生或是一项事业,一定要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

否则,越勤奋,结局越惨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