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天子的地位最为尊贵,很多东西都是只能够由天子一人独享的。比如说最常见的饮食方面,古代对此就有十分森严的规定,不同阶层之间可以享用的食物也有很大差异:“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也就是说,身为天子啥都可以吃,而诸侯只可以吃牛,卿大夫可以吃羊和猪,士可以吃鱼,普通人就只能吃菜了。虽然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饮食方面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选择,但是限于等级和阶层的缘故,仍然有不少东西普通人是无法享有的。
       比如说,除了饮食方面之外,古代的皇帝小到穿的衣服,大到住的房子,都要处处体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古人认为,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他的衣食住行都要与普通人加以区分,由此才能彰显天子的非凡之处。正所谓上行下效,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身份,大臣们也跟着效仿,以至于出现了像宋朝州官田登这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奇葩现象。


       古代的等级制度严苛到什么程度?甚至就连不同阶层之间所穿服饰的颜色都有很明显的区分。比如说黄色,这个颜色就是帝王的专属颜色,除了皇帝其他人是不可以使用这个颜色的。那些位极人臣的大臣们地位就算再如何显赫,也最多只能使用红色或者紫色,是不可以使用黄色的。
       当然,虽然古代关于避讳方面有着十分严苛的规定,但是私下里肯定有人偷偷违反的,只不过若是被抓到的话,那肯定就是个僭越之罪,轻者罢官夺爵,重者抄家灭族。比如说清朝的和珅,他是乾隆皇帝最宠信的臣子,后来被嘉庆帝颁布的二十条罪名中,第十三条就是他所的住宅(今恭亲王府)“僭越礼制”。


       其实,在古代最难避讳的还是历代皇帝的名讳,这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可是一个大坑,一不留神就掉坑里去了。比如说科举考试时,哪怕你文章写得再好,如果忘记避讳的话,结果也只能是名落孙山。而且,因为古代的历史十分悠久,诞生的需要避讳的名人实在太多,想要都记得确实有点难度。
       关于避讳这个问题,古代不同皇帝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也有很大趋避。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他当上皇帝后,他弟弟赵匡义就只能改名叫赵光义。还有雍正皇帝胤禛,他登基称帝后,他的那些兄弟的名字中都不可以再用“胤”字,所以雍正就下旨给兄弟们改名,将他们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例如八皇子胤禩,改名后就成了允禩。


       当然,也不是每个皇帝都要求别人必须避讳自己的名字。例如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福临,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名字中的“福”字是需要避讳的,其他人就不可以再用这个字了。但是福临为了收拢人心,所以对避讳这个问题就采取了一种怀柔的方式,下旨说:“不可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
       在避讳这个问题上,需要避讳字数最多的是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因为赵构需要避讳的字数高达55字。不过,这还不是最难避讳的,真正难以避讳的其实还是要数明朝的皇帝。因为明朝的皇帝都姓朱,而“朱”和“猪”是同音,那老百姓要杀猪咋办?


       前面提到,古代由于等级制度森严,百姓们最常食用的肉类就是猪肉。这是因为牛在农耕社会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而羊肉又太贵,普通百姓消费不起,所以只能吃猪肉。那么,既然古人需要避开皇帝名讳,那杀猪的时候又该如何称呼呢?
       要知道在宋徽宗赵佶时期,就因为他是属狗的,所以就禁止百姓们杀狗。难道说,因为朱元璋姓朱,百姓们就吃不得猪肉了?在当时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损害皇家威严,还会损失民心。面对这个问题,朱元璋只改了一个字巧妙解决。


       为了解决“朱”这个字的避讳问题,朱元璋下旨用“豕”字来代替“猪”字,这样百姓们又可以像往常一样杀猪吃肉了,不用再担心因为喊了一声“杀猪”,就会引来锦衣卫这个尴尬问题了。这在古代是有先例的,例如刘邦的皇后吕雉,她名字中的“雉”也是需要避讳的,所以就以野鸡或者山鸡来称呼雉。不过,因为“豕”太过正式,而明朝普通百姓们大多不通文墨,所以民间后来以肥肥来代指大肥猪,至今在很多地方将杀猪说成杀肥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