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钱不如鬼,汤没盐不如水。
不管你多大年纪,手里没有钱,日子就不好过。
可是,如何赚钱呢?太多的人,折腾了半生,仍旧穷困。也有一些人,稍微一折腾,钱就来了。
很明显,折腾的方向错了,就找不到财富的密码,甚至是背道而驰。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足智多谋,对社会的发展变法很有研究。他的文章中,有四句话,若是你能读懂,从贫穷走向富贵,就容易了。
01
“虎用力,人用智;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学会巧干,钱才来得快。
老虎的力量很大,但是老虎还是被人制服。老虎失败的原因,是用力太单一了。
古时候,人们为了抓住老虎,会设置陷阱,编织巨大的网。还发明了猎枪、梭镖等。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食物为诱饵,驯化老虎。还可以让老虎进行表演。
如果是一对一,老虎的力量比人的力量大很多。不是武松这样的武艺高手,都不是老虎的对手。但是人的智慧,却是老虎的数倍。
人要致富,就得用巧劲,别用蛮力。比方说,去工地干活,每天挑土,收入还不如工地的老板。不是说,挑土是工作不能做,而是要琢磨,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如何才能借助工作为起点,去得到更好的工作。
哪怕你一辈子在农村,只要借助机械化科技化,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你还可以通过网络,提升销售水平,让自己富起来。
02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学会深耕,人生才有门路。
到有水的地方,才能看清鱼的生活习性;到山里才能观察鸟。深水、密林,是鱼和鸟的最爱。
很多人在创业之前,夸夸其谈,说自己多厉害,未来的前景多好。但真正开始,却很快输了。因为他只是懂得皮毛功夫,没有核心竞争力。
我们形容那些幼稚的人,为“涉世未深”。虽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没有摸清套路,不能考虑到方方面面。
选择一个行业,然后深入扎根,成功的概率就很大。并且,行业也能细分,从某个细节里突破自己。
比方说,做早餐的店铺,可以细分成米粉、包子油条等。再分成“鱼粉、酸辣粉”等。鱼粉,又可以分成小鱼、大鱼等。想要大而全,反而不伦不类,能小而精,才好。
03
“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抓住着力点,小投资大回报。
力量不够的时候,可以以柔克刚;被困了,要找到突破点。
如果你要打碎一块很大的车玻璃,就算你使劲挥舞拳头,也无济于事。
聪明的人,稍微一用力,就把玻璃打碎了。一方面,他用了专用工具,工具是很尖锐的;一方面是他选择了玻璃的一个角,也就是玻璃最脆弱的地方。
赚钱也是如此,小小的着力点,投资不大,但回报很高。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投资几百万,做大老板。
我们村里一个养殖户。他一开始只有几百元成本,喂养了十多只小鸡。
鸡生鸡,鸡生蛋。养殖就做起来了。
后来,又拓展了鱼塘,西瓜地,有效利用了鸡粪。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你要试一试看,那就得输。循序渐进,才靠谱。
04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做人有耐心,仍旧可以大器晚成。
刘伯温看过姜太公钓鱼的绘图,感慨地说:“一辈子,慢慢来,看淡富贵,后来反而得到了富贵。”
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越来越多的人,在赚钱的路上,显得急躁。什么都要“速成”。就是去读书,也要找“速成班”。
总以为,自己听了几节课,参与了某个老师的互动环节,就有了赚大钱的本事。殊不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个社会,除了青睐那些有勇有谋的人,还会厚爱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你在某一个行业,持续发力,冒尖的可能性很大。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毕业后去东莞打工,帮厂里送货。后来他自己买了小货车,运行了五六年。
在货运行业混熟了,他开了一家小型货运公司。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算是小富了。
一辈子几十年,看起来很长。但是你也许一件事都做不完。因而,专注一件事,做好了,坚持住了,就行了。
05
“春蚕独苦辛,为茧却焚身;无用蜘蛛网,网虫不畏人”:学会舍得,不要害怕失去。
蚕丝很贵,但是春蚕用生命换来的;蜘蛛网到处可见,但是无用。
很明显,但凡有价值的东西,都要有更多的付出。
赚钱,其实是一个有舍有得的过程。
舍去劳动力,去赚打工的钱;离别家乡,去外头寻找活路;舍去时间,读书积累智慧;舍去成本,得到利润;施舍穷人,提高自己的威望;舍去利润,进行追加投资......
那些极度抠门的人,把钱拿到手,存起来,表面上是富起来了,但是他仍旧过穷日子。
富贵的生活,就是规划着花钱。能花钱,能存钱,生活质量提高了,家庭也慢慢富裕。在事业上,能够慢慢扩展。
钱到手了,都闲置起来,就变成了无用的蜘蛛网。钱用活了,就是“源头活水”。
06
当然,富贵不一定要巨额的财富堆积起来,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有效结合。
有道是,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一辈子坚持赚钱,但是不被欲望控制自己。内心很轻松,日子很快乐,富贵就体现了。
人穷的时候,提升智能,找到着力点,坚持做下去,命运迟早会改变。
真正的富有,就是享受赚钱的过程,也懂得花钱和赚钱的平衡。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