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谊,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他出生于贫寒人家,三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而后为了撑起这个家,他开始学武,希望借此有个能养家的技艺。最初,王正谊是向村中一个叫肖和成武师学习武艺,后为了获得更高的武艺,他决定向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双刀李凤岗学艺。

最开始,王正谊曾数次被李凤岗拒绝,但因他长跪于李府门前的诚心,最终感动了李凤岗。在入了李凤岗门下后,王正谊凭借着本身的领悟力,不负李的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就已不在师父之下。因王正谊拜李凤岗为师时,在门中排行第五,因此人称“小五子”,同时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当时民间皆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后来随着王正谊武功的越来越高超,李凤岗觉得已无能力再教他武艺,于是并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让其跟随着押镖,行走江湖,积累江湖经验。1877年(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积蓄,再加上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镖局,那就是源顺镖局。

因王正谊在经营镖局时为人仗义,童叟无欺,且收费合理,因此在短短的时间内,源顺镖局就在北京城竞争激烈的镖局行业中脱颖而出,声名鹊起,生意可谓是红红火火。当然,本来王正谊完全可以凭借着镖局做一个舒舒服服的富家翁,可是王正谊并没有这么做。 大刀王五之所以受世人尊敬,不是因为镖局,而是因为他的嫉恶如仇,他的爱国义举,如果他这之后安于享乐的话,他就不会有后人名扬天下的名声。

当年甲午之战,清朝失败,被迫与日本和,此时朝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纷纷向慈禧、光绪上疏,力陈议和之弊,并严惩卖国贼,而御史安维峻就是其中一位,当然他的上疏并未被慈禧接受,反而是被革职戍边,而此时大刀王五不顾自己可能会被朝廷惩罚,他义愤毅然地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将他安全地送到边关。回京后,王五就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去帮助那些贫穷子弟学文、学武,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从而让他们日后可以有振兴中国的机会。 当然大刀王五最让人熟知的事情,无疑是他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友情。当时他十分欣赏谭嗣同的才学和爱国之心,而谭嗣同亦是如此,所以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大刀王五亦跟随入京。在北京期间,王五一直尽心尽力的负责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安保工作。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了“愿以颈血刷污政”,怀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心思,他毅然决然地放弃生的希望,拒绝了王五的救援,甘愿受死。谭嗣同死后,王五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他曾多次组织人员对清朝皇室宗亲进行暗杀活动,但都未成功。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觉得推翻清朝的机会到了,于是率众积极加入。但王五并不像大部分义和团的拳民是孤家寡人,他有着自己的家业,有着自己的家庭,他有着太多太多的顾虑,因此当清政府派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时,以100余口人威胁王五时,原本可以逃脱的王五选择了束手就擒,后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享年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其头颅被清政府高高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此时远在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悄悄将王五的头颅取下,然后埋葬,如此一代豪侠终得以安眠,魂归天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