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会正常产生的情绪,成人会生气,孩子在遇到某些情况的时候也会生气。
而孩子生气的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这将会决定孩子的性格走向、心理环境建设甚至是三观和道德水准。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
被孩子所“压制”
我的一位远亲叔叔对待自己的孩子,主打的就是一个“妥协”,因为叔叔家就这么一个孩子,所以叔叔婶婶对于孩子就格外地“宽容”。
比如婶婶有一次带孩子去商场买衣服,结果逛商场期间,孩子看到一个玩具就想买,但是婶婶发现这个玩具标价虚高,并且家里还有,就不同意买。
结果孩子突然就和婶婶起了争执生气了,而婶婶在看到孩子发脾气之后,非常自然且习惯地选择了妥协,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叔叔婶婶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非常希望孩子能够过得好、长得好,希望孩子变得幸福优秀,不希望孩子生气。
但是,后来我就发现,叔叔婶婶对孩子的妥协,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幸福”、“性格更好”,而是生气的次数越来越多。
为什么父母选择了妥协,结果孩子生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呢?
父母本想通过妥协来让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减少,结果却发现孩子生气的次数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被孩子所“压制”了。
孩子发现通过发脾气的行为,能够获得自己预期的目的
,可以让自己最崇拜的父母都妥协,从而
认为发脾气是一种最有力、有效地处理问题方式。
那么,孩子以后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会选择采用最佳方案,即发脾气来进行处理。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发现,家长越是对孩子妥协,那么孩子之后生气的频率就会越多。
选择“压制”孩子
有些家长,非常注意维护自身的家长权威,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会“软硬兼施”地对孩子进行压制,让孩子迫于武力、道德、情感等层面而对家长妥协。
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孩子和家长生气的时候,家长会以训斥、惩罚甚至体罚的方式来回应孩子,孩子被家长巨大的气场给压制之后,便会“臣服”。
还有一些家长,认识到了训斥等方式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于是在孩子生气之后,对孩子打感情牌、道德牌,发起强大的精神攻势,在精神上压制孩子。
最终让孩子有一种“我再生气就猪狗不如”的感觉,在遭受到强大的精神压力之后,孩子就对家长选择了妥协。
但是同样地,家长以为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变得“讲道理”,从而少生气,结果会发现,孩子仍旧会生气,且次数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难道孩子是个不讲理的孩子吗?
并不是,只是因为孩子知道了用精神压制的方式,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便会学着家长的方式去“软生气”,从精神上将对手击垮。
比如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做事很听话,但“无逻辑”,总是把事情做坏等等,这其实就是孩子对家长的反击。
所以,无论是压制孩子,还是被孩子压制,所产生的结果都是不好的,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孩子生气时,我们最好采用“借坡下驴”的方式来对待,也就是
顺从孩子的思维方式,融入我们的期望目的
,最终引导孩子回归正常情绪。
也就是说,孩子提出他的生气理由,家长要站在赞同的角度来顺着孩子的思路说话。
比如在商场的时候,孩子要买玩具,不买就生气,那么我们就可以顺着孩子的思维来考虑,
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孩子生气的问题:
①“我也想给你买,但是买了这个玩具之后,今天带的钱就不够买你的新衣服了啊,怎么办?”如果孩子更注重新衣服,我们就可以这么说。
②“这玩具确实不错,那我们一会去玩的时候,你可要自己保管好哦”,如果孩子更注重解放双手的去玩,我们可以考虑这么说。
③“买这个玩具要花这么多钱,可以买好几个XX呢,你觉得合适咱们就买”,如果孩子更注重XX(孩子喜欢的另外事物比如某游乐园的门票、某种美食等),我们可以这么对孩子讲。
总之,
不要去和孩子对着干,也不要陷入孩子的思维中去
,而是要顺着孩子说话,以一种“我和你是同一阵线”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给孩子提出一些看似帮助孩子达成生气目的的“建议”,这样孩子更容易听得进去,毕竟孩子并不会对“自己人”发脾气。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生气真的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从而就会潜意识的将“发脾气”列为解决问题的无效行为,在之后生气的频率就会越来越少了。
结语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个人习惯、性格情绪等因素皆存在一定的出入。
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准备“借坡下驴”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真的觉得你“认同”他,从而有效减少生气频次,达到我们的目的。
【互动话题】:你的孩子生气时,你会怎么做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