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对外打出的“名片”也越来越多样化。
单是从2017年的网络流行词“新四大发明”就可以看出: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俨然成为新时代下中国的新的代名词和标签。
近年来,我国基础建设水平迅速提高,基建狂魔的称号频频出现在外媒报道中,外国人惊叹中国速度、中国质量的同时,我国顺势也打出了“高铁外交”的政策。
“高铁外交”顾名思义,就是把东南亚、中亚等邻国作为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09年中国在沙特阿拉伯开工建设的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
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
沙特阿拉伯位于中亚地区阿拉伯半岛,这里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让沙特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那里干旱恶劣、常年缺水的自然环境,也一直在困扰着当地人。
沙特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城在沙特就有两座,一个是麦加,一个是麦地那。
沙特为了减轻每年大量的穆斯林前来朝觐引发的交通压力,决定拿出600亿美元,在沙漠地带建一条全线长450公里的高铁。
麦加—麦地那高铁连接了两个伊斯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沙特政府要求在这条高铁的运行时速,不能低于300公里每小时。待这条高铁通车运营后,两地行车时间将缩短一半,2个小时足矣,预计年客运量将突破1500万人次。
本来,巨大的利益必定能驱使不少国家前来竞标,可是这个项目却一直没人来接。
原来就是在各国考察了这条高铁的建造难度之后,纷纷表示不敢接手,其中高铁领域的前辈日本、德国更是直言这个项目根本无利可图。
默克尔
难度系数高在三点:一是沙特地区气候炎热,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地表温度都能高于55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别说户外施工,连日常生活都很艰难。
二是沙漠的环境不适宜建造高铁,沙漠中的流沙颗粒细腻,地表不稳定,根本不适合打路基
三是即便打出路基,沙漠地区经常刮起的沙尘暴等也会掩盖掉路基,这种环境根本不利于高铁的行驶。
施工环境如此恶劣,就算土豪沙特阿拉伯开出600亿美元,也难怪无人问津。
这时,“基建狂魔”中国选择出手了。
中铁十八局集团接下了此项目,于2009年开工建设,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参建的世界首条穿越沙漠地带高铁。
中国在接手这个项目时,许多国家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在沙漠中怎么可能建成高铁?那些不敢接手的国家期待中国被困难劝退,被“打脸”。那么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克服以上难关的呢?
首先,为了解决打路基时沙层不稳,经常因淘空而造成塌陷的问题,我国相关团队采取了冲击碾压和振冲挤密两种方法,加大了路基的承分量。还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治沙经验,比如使用黏土式沙障与卵石防护路基的方法,并且在轨道两旁造出风积沙台,植草固沙,减少沙子对轨道的侵蚀。中国团队还又特别培训了当地工人专门进行沙漠治理。
对沙特来说,他们不仅得到了一条稳固的高铁路线,还学会了防风固沙的本领,这600亿花得实在是太划算了。
此外,除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团队还面临着沙特政府对中方建设者的刁难。
项目合同上有着这样一条要求:在劳工方面每三个外籍劳工就要招一名沙特本地员工。
沙特阿拉伯的富有导致了当地劳动者的“懒散”,可想而知,沙特极少有愿意到沙漠中修铁路的工人,更何况沙特政府明文规定:出入麦加、麦地那两座圣城的人必须是穆斯林,这就导致愿意来干活的当地工人实在是太难找了。
而中国团队又必须遵守合约规定,于是只能给沙特工人开出高于其他外籍工人五六倍的高额报酬,请这些“吉祥物”来参与建设。本就浩大的工程,在沙特政府方的要求下又被多次修改,中国不得不投入了比预算还要多上数倍的人力物力。
但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沙特建设高铁,为了维护国家名誉,以及与阿拉伯国家的战略友好关系,中铁十八局提出了“三个特别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最终中国团队加班加点赶进度,建成了这条“封神之作”的麦加—麦地那高铁。
中国人是勤劳的,也是聪明的,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条高铁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目前在高铁领域的领先水平。在国内,我们的工程师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难题,成功修建了青藏铁路,几万人一年仅修50公里,进度缓慢不说,动用资金前后超过一千亿。
当然钱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其建设难度才是世界级难题。
我国团队在重重困难面前,完成了这项世界级挑战,可以说简直是新时代的奇迹。
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其政治和军事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在国外,沙漠里建高铁同样难不倒中国的工程师,麦麦高铁的成功修建,说明了中国人有的是智慧,什么样的难题都能难不倒我们。所以,做这一单赔本生意,其经济意义也绝不是被优先考虑的。
当然这次项目中,中国团队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很完美,由于这是中国第一次进入中东新市场,基建团队对当地的商业环境、利益集团及其利益分配方式并不熟悉,前期考察不够,就直接签订了合同。
谈判的时候没有经验,工程基本预算没考虑太仔细,导致前期报价太低,后期造价很高。加之低估了沙特的劳动法和环境保护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类似工人居住环境差,工期有延误等问题。前前后后受当地政策影响也是蛮大,导致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最终亏损了41亿。
缺乏经验交的“学费”,还是对施工困难估计不够、对当地施工条件的考察不严谨造成的亏损。而且中国也不是一开始就打算亏损的,这个工程是严格按照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合同条件签定的,中方想按国内工程经验靠索赔来弥补,但也找不到索赔路径。
既然亏损已经造成,就要及时改正做法,不能让世界只有中国喜好推出廉价样板,致使自己的想法及技术不值钱,一直做亏本生意。
我们应当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
前期我们可以把目光放长远,打出名声,在打出了中国高铁这张名片、中国的基建技术走向世界后,也要让全世界愿意为中国的想法和创意买单,比如后期我们照样可以在维护扩建上把钱赚回来。
一个600亿的巨大的项目,不可能只有中国的参与。
麦加—麦地那高铁项目的总投资600亿,中国承包的是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基建部分,其余的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以及列车都是用的其他国家的,比如西班牙负责列车,法国负责高铁通信系统等等。
有技术有实力是一回事,能不能赚到钱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其中,亏损的主要是中国承包的基建部分,赚钱的也都是国外的公司。有许多国人可能会为此鸣不平,他们发出疑问:在沙特都赚不到钱,我们还能在哪里赚到钱?虽说这次项目赔了40多亿美元,但从长远来看,这个生意很值得!
第一,相当于做了最实际的广告。
钱是亏了,但是中国向世界交了一份“中国基建”的完美答案,基建狂魔的称呼已经名扬世界了,这点还是值得的。虽说我们第一次赔了钱,却赚了声誉和地位,从此中国在世界眼里都是一等一的强大。这其实跟做生意一样,开始只做市场占有率,赚不到什么钱,赚到了口碑就足够。后面牌子竖起来了,有了品牌,才能赚钱,才能越赚越多。
就好比一个大商场想在某地方开业站稳脚跟,也是先做优惠挣人气的。只要产品好,后续是有客的,亏点小钱,成就未来。
这次的沙特高铁项目,战略意义大于经济利益,为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的“大亏”就当是广告费和练习费,况且沙特与我国也是友好国家,还有国家之间的战略意义。
第二,至少我们在建设中学到了一些经验,中国工程师借机研究透了高难度地质结构如何建高铁,毕竟国内那么大一片沙漠地,我们还是需要修建。
中国从无到有积累了沙漠里建高铁的经验。积累了经验,有了实战本领,做了真实的广告还怕以后接不到大单吗?这个单子之后我们就成了唯一完整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虽然这次损失了41亿,换个思路,我们这次就当用41亿整合学习了一套沙漠高铁团队和修炼值。
而且沙特难道只会修一条高铁吗?就沙特的个性,后期肯定还要修多条高铁,其它热带沙漠国家也从此确认中国高铁的可靠性,以后中东北非石油富国高铁,基本可以确定都是我们的单子了。别国想接还得重头摸索,也根本不敢接下单子。常人可能无法想象要国外认可我们的高铁难度有多大。
所以眼光和格局确实要放长远,有了这个难度第一的基建项目,能力有了我们不愁赚不到钱。
中国输出基建,不断探索技术工艺,不断培育科技人才,同时展示中国独特而拼搏的商业魅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实力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与赞叹,硬实力的输出促进软实力增长与传导,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贡献前瞻力量。
所以,一时的亏损也未必是坏事!在中东亏了,后续就从中东挣回来。虽然我们在高铁这个项目上亏本,但是石油上,沙特给了我国很大的优惠政策和增加出口产量。还记得那100条油轮吗?
由于高铁开通后沙特从上到下赞不绝口,尤其是对舒适度大加赞赏,沙特本想追加建设费用,后来看到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果断满足,这么细细一算,我们也不亏的。
中国人善良,讲诚信,崛起之路真的不易,借此机会让我们向中方的伟大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