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极限,人寿有穷时。

天地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而我们这些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是有寿命限制的。了不起百年时间,凡人终究需要尘归尘,土归土。

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富贵、贫穷的差距,可在“生老病死”这件事上,却是众生平等。穷人会走到人生的尽头,有钱人也会走到人生的尽头。

谈到“离开”,有人就会疑惑,那些大限将至的当事人,真的能感知到自己“命数将尽”吗?可以感知到。

老人离开之前,会有这几个异常的举动,亲人要留心了。


一、预知时至。

佛家有一个说法,预知时至。指的是,有一定悟性的人,在命数差不多快走到尽头的时候,就感知到躯体生命力的枯竭了。

明代第一圣人王阳明,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带兵平叛乱。在他平定了广西的叛乱后,就接到了皇帝的诏书,皇帝要他回京接受封赏。

弟子们高兴坏了,认为王阳明绝对可以升官进爵。可是,王阳明没有选择回京,而是跟弟子们说,自己要回老家。

在返乡的途中,王阳明就病逝了。临死之前,他只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自己内心光明,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这就是预知时至的典型例子。在离开之前的一两个月,就知道自己的身体,去到哪一个程度了,该安排什么事,就需要安排什么事。

一般来说,只要是心境清明的人,都有预知时至的感觉。为什么有的人感知不到呢?只能说,他们不愿意接受现实,就掩耳盗铃了。


二、其言也善。

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前,跟诸葛亮说了一番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于儿子刘禅,刘备说了这样一番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大致意思是:跟诸葛亮说,我的孩子你能辅佐,就好好辅佐吧,实在不行,你就取而代之吧。跟刘禅说,你要做个有德行、贤能的君子,不要像你的父亲一样德行浅薄。

这就是所谓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会变得特别简单、善良,跟平常的时候不一样。

为什么刘备不教刘禅其他的东西,而希望他做个君子呢?其实,他也是一个寻常的父亲,就跟普通父母一样,只希望孩子安好一辈子,而不希望他走了错路。

这就是道家老子谈到的“返璞归真”。人老了,快走了,以往再怎么有城府,有野心,也完全消失不见了,只剩下婴儿一般的纯粹、朴素。


三、回光返照。

有一个词,回光返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比喻事物衰亡之前,表现情况的一时好转。就跟“昙花一现”一般。

以前没有电灯,就只有煤油灯。当灯里边的油即将燃尽的时候,就会突然一亮,然后熄灭。因为最后的一滴油,失去了附着力或拉力,上升得特别快,所以会突然一亮。

人也是如此,患了再怎么严重的疾病,也会突然好转。好转没两天,就彻底油尽灯枯了,人生也走到尽头了。

家中的一个长辈,患了很严重的癌症,从医院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不能下床了。过了一天,他竟然可以下床,自己去上厕所了。

原以为,是奇迹发生了,就连长辈也说,感觉轻松了一点。仅仅两天,就没了。所谓的奇迹,不过是“回光返照”的正常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回光返照呢?人体的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使机体各系统、各器官迅速获得强大动力。这,仅仅是昙花一现。


四、梦见故人。

无数卧病在床的老人,在临走之前,都会跟身边人说,自己梦到早已离开的亲人、朋友,他们特别亲切,过往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对此,有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濒死体验。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得出了这4个结论:

首先,人走到尽头的时候,会感觉到极度平静、舒服;

其次,发现自己的意识离开躯体,浮在空中,进入到漫长的隧道当中;

第三,隧道的尽头有一束光,旁边站着已经离开的亲戚、朋友们,他们大都笑容满面,穿得光鲜靓丽,以往的经历都在自己眼前闪过;

第四,同那束光线融为一体,刹那间觉得自己已同宇宙合二为一。

梦到已经离开的人,对于临终前的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他们的脑子还在运转,并且经常回忆起过往的人与事,自然就会有如此梦境。

生死如何,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所能做到的,不过是珍惜眼前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