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场内的“健康检测小便池”设备。新京报记者 俞金旻 摄
| 苏士仪

新京报记者在一商场按照提示操作后,5分钟左右收到提示,报告显示记者尿液中尿钙含量有些偏高。然而,记者前往附近一家三甲医院检测尿常规,检验报告显示记者尿液中所有指标均正常。为测试设备的真实性,记者还用手中的一杯含糖咖啡做了第二次检测,出具报告显示,葡萄糖(尿糖)偏高,pH值偏酸,尿钙偏低,其他项目均显示正常。

这样矛盾的结果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5月29日,上海黄浦区卫健委监督所工作人员回复称,经上门检查,工作人员在黄浦区某商场内找到涉嫌进行医疗检测的设备。目前,涉事商场已将全部设备封存停止使用,并将与该安装企业解除合同,自行拆除全部设备。

不少人质疑,所谓的“健康检测小便池”设备,究竟是真正的科技创新,还是企业为了扩大市场的营销噱头。据专业人士介绍,尿钙,一般都是指24h尿钙,需要收集24h尿液,且医疗机构类似检查严格遵循一人一管,并且对标本采集、运送、储存都有严格的要求,确保检测数据可采用,有诊断价值。而“健康检测小便池”的检测,显然从样本采集环节就太过随意,其检测指标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自然就打了折扣。

有医学专家就表示,该设备作为个人健康提醒可以起到筛检的作用,但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需要谨慎采用。这显然为公众提了个醒。现实中,即便这类设备所提供的检测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状况,但没有医生的专业解读,单独依赖此类报告,也可能会导致误解或不当的自我诊断,进而影响个人健康决策。

尤其是,尿常规检测作为一项关键的医学诊断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健康检测小便池”不规范、不严谨的检测过程,很容易使检测结果对公众造成误导。即便作为一种健康提醒的数据,在缺乏严肃性的“异常”出现时,也会折腾公众白跑一趟医院。这般“逗你玩”似的检测,消解了健康检测本应有的严肃性。

而且,如果一项关键的医学诊断,其检测结果不具备可靠性,其检测过程没有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那么,那些号称拥有相关检测技术的设备是否涉及虚假宣传,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要明晰的是,医学检测、诊断的过程和结果所要求的专业性和严肃性,不能被一些简单的仪器所替代。任何医学诊断都必须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不论是个人还是商家,都不能也不该轻易忽视医学诊断的严肃性。尤其是在对外宣传相关设备的功能时,更该注意。

总之,当一款设备与医学诊断挂钩,并可能对个体提供健康指导意见时,其所展现的功能应该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否则,难免会误导一些医学知识不足的公众,也有“智商税”之嫌。由此看来,涉事商场对相关设备封存停用,也算是纠偏之举。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李立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