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福气好不好,要看他有没有好的父母,好父母是福气来源的根本。”
相比于外在的物质条件,父母在生活经验和孩子的精神上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
那些能引领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长、给爱不给伤害的父母,便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1
引领孩子,把经验变成孩子的眼睛有些经验,是无法复制、无法赠送的,但是却可以在生活中,通过点滴的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一位网友曾讲述自己和孩子的故事:
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哭喊着自己惹了祸。
网友忙问发生了什么。
孩子说,课间休息时,同学带了糖果,她和同学一起吃。这时旁边有个低年级的小妹妹,眼馋得要哭了。
孩子就把糖分给了小妹妹。
结果,那个小妹妹拉了肚子,家长闹到了学校,说是吃了学姐的糖。
孩子怕极了,既觉得冤枉,又怕给爸妈惹麻烦,更害怕那小妹妹真的是吃她们的糖吃出了问题。
网友安抚孩子说:“这件事情交给爸妈和学校的老师,妈妈相信你。”
随后,她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和学校老师及对方家长沟通。
隔天,经过医院的检查发现那小妹妹是吃家里的海鲜引起的腹泻。
经过学校老师的调解,对方家长向两个分享糖果的孩子道了歉。
孩子很高兴,拥抱了妈妈,说妈妈真厉害。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见识短,也没什么本事,没什么能教给孩子的。
可父母总有优点,吃过的盐,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色,也都是无字的书。
对于孩子来说,有能引领他们、能分享给他们经验传承给他们能力的父母,便是最大的福气了。
2
有成长型的父母,能陪孩子一起成长
节目《开学第一课》里的北大心理学博士奕戈曾讲述过自己初中时的一段经历。
那时他沉迷于游戏,不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虽然很着急,但并没有责骂他。
父亲做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也是奕戈从游戏中走出来考上北大的关键。
第一件事,是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亲戒掉了手机、电视,全家断网,只要奕戈做作业,父亲就在旁边看书。
第二件事,是从初三到高三全程陪读,关注身心并支持孩子。
父亲不但是后勤队长,买菜做饭,还帮奕戈疏导压力、调节情绪。他那段时间完全无后顾之忧。
第三件事,是持续成长。
父亲也一直在学习教育相关的知识,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好父亲,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平等地交流。
所以他才能重新走出来,爱上学习,理解父亲的苦心。
看完奕戈的故事,便能真切地明白,有一位成长型的父母,是非常幸运的事。
陶行知先生曾在《教育的真谛》中说:“以教人者教己。”
在家庭关系中也是一样的。
父母愿意陪孩子一起成长,比一直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要重要得多。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犯错时该如何正确去做,而不是一味去斥责。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以身作则,才能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3
给予爱,不伤害
记得一部电视剧中,一位单亲妈妈,在丈夫离世后靠着自己的微薄的薪水和领补助金度日,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儿子马上要上大学,为了不让儿子显得太过穷酸,妈妈趁儿子去学校的时候偷偷在澡堂做苦力赚钱,想要给儿子买新衣服新鞋子。
儿子因为吃坏了肚子提前回家,发现了妈妈的秘密。
他悄悄跟踪妈妈,看到了妈妈辛苦工作的样子。
他痛恨自己没有能力,也很自责让妈妈因为自己吃苦。
他明白妈妈是爱他的,是在拼尽一切给予他所有能给的东西,物质的,精神的。
他选择了不戳穿妈妈善意的谎言,还告诉前台阿姨帮他保密,别告诉妈妈他来过。
妈妈说:“所谓爱一个人,并不是宽裕了想要给予,而是就算不宽裕,也要想办法必须给予。”
在母子互相支撑度日的日子里,妈妈教会了儿子如何珍惜爱、表达爱。
儿子从来没有因为生命中缺失了父亲的角色,经济上的不宽裕,就产生自卑或者抱怨的心理。
妈妈把他教得很好,
知乎有一条热门话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评论区有这样一条回答:
“说话不算数,总是忘记答应孩子的事;
喜欢用恶毒的语言骂自己的小孩,动不动就威胁;
双标,永远只讲他们自己的道理;
喜欢窥探孩子的隐私,固执且带有偏见……”
这些自以为是爱孩子的方式,其实都是在逼迫孩子远离家庭,远离父母,远离爱。
孩子会因此缺乏爱的能力,缺乏信念感,把家庭变成战场,把爱变成仇恨。
有一个爱你又不会伤害你的父母,是一件幸运的事。
因为这样的孩子,即便命运坎坷有某种缺失,他的人格与人生也依然完整。
曾有人问:“你希望拥有怎样的父母?”
有一条评论说:而这些,都源自父母提供的爱和信心。
有怎样的父母,决定了孩子能看到怎样的世界。
所以,遇到这样的父母,是我们的幸运。
余生,若是有幸成为别人的父母,也愿我们能给予他们经验、能力、成长动力和足够的爱,用富足的精神为他们的人生保驾护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