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11年时发布了一款新型导弹,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五十年来最引以为傲的创新。
而这项技术的创始人,竟是一位来自山东的女子,在我国公布这项技术后,美国顶不住新型导弹的压力,花高价想要把这名天才女子招揽过去。
那么她究竟是谁?为什么连美国都对她如此垂涎?
军事天才的诞生
1978年,这位震撼我国的军事天才,在山东的一个军人家庭里诞生了,她的名字叫做魏诗卉。
魏诗卉的家是一个充满荣誉和勇气的家庭,无论是家里的军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彼此互相扶持,理解包容,并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着大大小小的成就。
魏诗卉的外公是杨云卿,杨云卿在建筑工程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
然而,面对抗战时期国家的需要,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也在其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诸多光荣。
她的父亲同样也是一名军人,在我国航空领域发展,是一名空军。
而在军人氛围如此浓烈的家庭中,魏诗卉也暗暗地下定了决心,长大要像父亲外公一样,做一名中国军人,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她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如愿以偿的考入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这所专为培养军事人才而建立的学校。
为了适应学校的生活,魏诗卉必须严格按照学校军事化的体系来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军事课程和科目的学习。
这需要她无时无刻的紧绷神经和身体,日复一日的要求让魏诗卉有些吃不消,可当她想到自己的理想,加上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渴望,这种种力量让她坚定的走过了所有的艰辛和困难。
在一次课堂上,魏诗卉有幸的参观了在学校设立的军事实验室,这让他开始对军事科技产生兴趣,在参观过程中,魏诗卉无意间注意到了一个导弹的零部件,目光在这块零件上停滞不前。
老师看到她对这块零件如此好奇,便走到魏诗卉面前对其解释道,这是我国的导弹发射装置的零件,在导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算有微小的技术偏差,也会对整个导弹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制造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准确的精度和完善的质量。在此刻,魏诗卉燃起了对导弹的强烈兴趣,恨不得立刻奋身着手导弹的研究。
在确定梦想和目的后,魏诗卉决定在本校读研,因为未来既要为国家贡献力量,那么学历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而在考上研究生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就给学生普及了海上战争的基础知识,这堂课让魏诗卉体会到了先进的军事装备在战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坚定了她心中对导弹研究的渴望。
魏诗卉在研究生毕业后,对研究生的学位并不是很满意,她仍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心和不服输的劲头,渴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早日为国家军事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于是,在毕业后不久,她就跨专业报考了火箭军工程大学,想要重新学习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
这是为了更专业系统的学到有关导弹制导理论的知识,可跨专业考博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考上的。
在考博的这段时间里,魏诗卉常常加班加点,牺牲睡眠的时间来复习,但正是这些日子的辛苦和付出,让魏诗卉更加浓烈的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顺利考上火箭军工程大学后,努力的果实终于成熟了,魏诗卉很幸运的结识到了中国导弹专家王明海教授和肖龙旭研究员。
肖龙旭对魏诗卉的态度和能力极其欣赏,想要邀请她加入到自己的团队中来。
要知道,肖龙旭可是我国导弹武器领域的专家,专业技术顶级的研究员。
接到邀请后魏诗卉二话不说便答应了,随即迎来的是她开学的第一个课题“导弹精准度评定的方法”。不服输的她力争在此次课题上取得优秀的表现。
接触到导弹的魏诗卉
魏诗卉不服输的心态,驱使着她在首次课题上必须取得优秀的表现。
然而一开始就被这个课题给难住了,面对问题,她还是一如既往兢兢业业的致力于其中,但却毫无进展。
这时魏诗卉灵光一现,回忆起自己换专业之前学到的知识,她决定将这些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结合,换一种思维方式说不定会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
确定研究方向后的魏诗卉立马进入到了专注的状态,经过其多次的推到和计算,提出了全新的精准度评定概念。
最终,成功的研发出了参数误差分离模型,并破解了其中最复杂的数字技术。
这项研究不仅可以让导弹的技术准备时间加快,还增加了实战中的导弹命中效率,这让此型号导弹在战场中发挥出了更大的威力,对此,学校授予了魏诗卉“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这次课题结束后,肖龙旭研究员对魏诗卉更加重视了,生活中只要遇到了专业知识上的问题,魏诗卉都会向肖龙旭讨教,肖龙旭研究员也是不厌其烦的一一为其解决。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魏诗卉“反客为主”,多次提出新奇的观点为火箭研究院解燃眉之急。
肖龙旭也因此想要把魏诗卉引进到火箭研究院,为我国的导弹和航天技术注入年轻的血液。
这与魏诗卉的梦想不谋而和,于是在2006年毕业后,魏诗卉毫不犹豫的加入了火箭研究院,从小就励志报效祖国的她决定在这里大展才华。
初来乍到的她怀着满腔热血,一心只想投入到工作中去。
而肖龙旭与魏诗卉经过多年的接触,早就了解到她对导弹弹道理论充满好奇与动力,于是肖龙旭便把魏诗卉推荐到了导弹研发室。
接触到了导弹的魏诗卉经常呆在研究室一呆就是一天,不断地实验和研究,对知识的渴望使她花费再多的时间都不感到疲倦,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她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她也知道她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知识累积,魏诗卉很快就可以开始着手研究导弹,她发现,我国的导弹性能保持期,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显得很短,这样的制造会让导弹的精准度降低。
并且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派专员对其进行性能排查,导弹中的零件也会随之老化,这些都足以让我国在战场中处于无止境的劣势。
魏诗卉得知这一问题后连夜写了篇研究论文,上面清晰的写道我国目前在导弹上的技术问题,并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融入了进去。
可谁知领导看过后无奈的解释道:“导弹性能的问题已经存在了五十余年了,我们国家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改变现状。”
魏诗卉听到后即刻下了决定,一定要把这项问题解决,这一决定让周围许多同事投来异样的眼光,没有一人看好魏诗卉的行为,但魏诗卉心中毫不在意,一心只为了改善我国导弹的质量。
可魏诗卉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并没有深入的接触过有关导弹制造的内容,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于是她把想法告诉了肖龙旭研究员,肖龙旭很清楚魏诗卉的才华和能力,非常支持魏诗卉的想法。
随后肖龙旭研究员便与魏诗卉的上级领导洽谈了一番,领导愿意将魏诗卉的工作任务下降百分之五十,其他时间全部用来研究导弹的问题。
之后的魏诗卉便只身投入到研究当中,夜以继日的准备着导弹改造工程,当时的实验室四处摆放着魏诗卉做过实验的零件。
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几个晚上的她并没有感到疲惫和厌倦,相反,魏诗卉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满足,眼睛紧盯着实验中的设备和试剂,大脑飞速工作,手上拿着笔总结记录,她一直保持着这种热情经过了数月,直到把实验数据应用到导弹上。
越是有人质疑,魏诗卉就越尽心竭力,在测试导弹精准度时,她亲自到现场勘察,留在离导弹发射现场一百米的地方,近距离观察导弹的发射。
要知道,平常获取导弹数据是在几公里外的地点,而魏诗卉为了更准确的拿到实验数据,义无反顾的牺牲自己,站在最危险的地方。
“天眼导弹”的问世
凭借着为科学奋不顾身的精神,魏诗卉终于研究出了新型导弹制导系统,可以高效率的突破地方空中拦截物,不仅提高了导弹的精准度,还大大增强了导弹爆炸的威力,被称作为“天眼导弹”。
她靠自己的天赋和付出解决了国家五十年都没能根治的问题,带领我国导弹制造技术进入到了新的纪元。
而长时间的研究实验给魏诗卉带来了高血压、腰肌劳损、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身体上的疾病,但对她而言,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随后这项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军事装备上,研究一经发出后,很快便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美国军事专家得知此研究成果是一名普通女孩独自完成的,第一时间便向魏诗卉抛出了橄榄枝,愿意给出天价拉拢魏诗卉。
可从小就有着报效祖国这样伟大抱负的魏诗卉,怎么可能会成为国家的叛徒。
当她接到来自美国的邮件时,毫不犹豫的将其删除,甚至都没有理会,她只希望把自己的才华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在拒绝美国邀请后,魏诗卉一心专注于我国导弹的开发,将我国导弹的问题逐一排查解决,每一项研究都亲力亲为。
当时的她已经怀胎数月,可她除了丈夫谁也没告诉,依旧保持之前的态度对待工作,直到身形开始变化,再也瞒不下去时,身边的同事和领导纷纷赶来劝说。
可魏诗卉听后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算身怀有孕也抑制不住她对知识的渴望,这样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此刻的魏诗卉一定也还在为着我国军事科研贡献力量。
回顾其往日的风采,先后获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加入到研究院后又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国防发明专利二十六项。
我国拥有这样名副其实的军事天才,真是荣幸之至,魏诗卉身上勇于创新,对待事物刨根问底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国各个年龄阶段的人。
相信多年之后,我国会有无数个像魏诗卉一样的人涌现出来,带领我国走向更加繁荣伟大的发展道路。
如果您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以便浏览往期作品,同时不错过下期精彩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