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礼仪一直是文化传承的精髓,而古代跪礼更是其中一环独具深意的表达方式。在这个令人好奇的过程中,乾隆皇帝对外国使臣提出面君时下跪的要求,引发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
本文将深入揭秘古代跪礼的起源与发展,解开这一历史迷雾中的精彩篇章。跟随着我们的探索,你将发现古代跪礼不仅是一种外交礼仪,更是文化、权力与尊严的交织,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印记。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历史之旅,揭开古老礼仪的神秘面纱,探寻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场跪不跪的交锋
1793年的一个寒冬,来自遥远岛国的外宾登上中原这片热土。他们乘着满载礼物的大船,跋山涉水而来,前来祝贺乾隆帝八十大寿。
英使丹尼尔带着英王喜庆的贺词和厚礼,以为这趟远道而来的使命会十分顺利。哪知刚落地,一场跪不跪的风波便打翻了欢乐的酒杯。
按照我朝礼制,外国使节见驾,必须行三跪九叩大礼,以示对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然而外邦从未有此等礼节,丹尼尔坚决拒绝了三跪九叩。为了打破僵局,英方提议派大臣跪拜英王画像以示平等。这无疑是对我大清的嘲讽!乾隆怒不可遏,断然拒绝。
于是双方陷入胶着。丹尼尔主张只能按英国礼仪单膝下跪;乾隆则一再强调三跪九叩不可变更。这场跪拜之争终究不欢而散,使团黯然离去。
面对君王究竟该不该跪拜?亘古以来未有定论。然而在封建礼教森严的中土,这关乎君权的核心。可笑外夷竟敢与我正面交锋,岂不知大清的雄风?
一场跪拜风波,牵出千年来中外观念的差异。本是寻常不过的拜见之礼,一朝强加于异域客人,竟成了棘手的外交难题。种种迹象表明,东西方的鸿沟,远不止一个须跪不跪的问题。
夙有跪拜,源于何时
在中国,跪拜君王是千百年来的礼仪制度。它体现臣民对君主无上的崇敬与效忠。然而这身影低伏、双膝着地的姿势,何时开始成为必要之礼?中外文明差异的根源又在哪里?
束发以来,跪拜夙有渊源
夏商周时,史籍所限,难以确切考证当时的礼仪具体面貌。但从周礼的脉络来看,跪拜应该与后世已有很大区别。
按《周礼》所载“九拜”仪式,真正意义的下跪并不包括在内。当时跪坐于席上行礼已属常态,所谓“拜”只需俯首或稽颈即可,并不像今人想象的双膝着地。
这一点从鲜明的反差中可见端倪:齐国文侯面见贤士段干木连站也不敢坐,而接见另一臣子时却“箕踞”谈笑风生。段干木高洁清苦,文侯对他异常礼遇;那臣子则恃宠而骄,文侯便不再整那许多礼数。
可见,夏商周时代,君臣见面并无固定仪式,理所应当的尊卑之礼尚属弱化。段干木这样高洁的人物教导我们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汉制定朝仪,君臣有别
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他为君主权力的加强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位形象丰满的老先生便是太常叔孙通。
叔孙通出生儒学世家,博通经史,谙熟各家学说。西汉末年战乱频仍,中原动荡不堪。幸而汉家天子东山再起,叔孙通也因势利导,获重用一展抱负。
面对刘邦麾下征战多年的群雄,叔孙通深谙将相们无知无礼,必须引导他们学习仪文。于是叔孙通积极整饬西汉以来的旧礼,融合诸家风采,定立全新朝仪。
在他的倡导下,朝臣百官井然有序侍立两侧;皇帝则权威地迟迟驾到,众臣稽首叩拜,轮流献上谄媚奉承的祝辞。
这样的仪式感无疑满足了刘邦的虚荣心。他由衷赞叹:"朕今日才知道作皇帝有多贵!"自此,皇权崇高无上,臣民才开始学习以体现对君主的顺服。
唐宋渐定礼数,元明跪拜极盛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过程中,跪拜礼的演变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唐代时,朝会大礼只在盛典时举行。平日里宽松随和的气氛中,君臣间也常有长揖、抱拳等礼节。这正体现出风骨尚存的一代风流。
宋代已较为格格不入。面圣必须跪拜,虽非汉初那般隆重,却也透出疏远感。到了蒙古人统治的元朝,汉人被迫屈膝,跪拜礼再现卑屈意味。面君奏事不得不跪,可见压迫感之强。
明清沿袭这一郑重曲意的礼制,臣民必须双膝下跪,以展现服从。这无疑加剧了权力与顺从间的严酷对比。基此脉络观之,中国历代跪拜之变,正反映着统治者权力的膨胀。原本单纯的仪式衍变为权力关系的象征,臣民的双腿支撑着皇权的加强。
西方没有跪拜传统
回望使团出访那场跪拜风波,东西文明差异的根源似乎也就呼之欲出了。西方世界没有类似中国的封建传统。他们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臣民向统治者卑躬屈膝的画面实属罕见。
他们崇尚平等与自由,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天赋人权被无限推崇。这与中国历来强调等级秩序、统治者至上的理念南辕北辙。
因此,当跪拜这类仪式被强加于西方使节的时候,难免引发文化认知的隔阂乃至反感。他们根本想象不到,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何以必须向陌生的东方君主卑躬屈膝。这些差异构成了中西方骨子里的文明鸿沟。一场跪不跪的风波,恰恰反映了这层深刻的隔阂。
结语
历史并不会定格,文明的差异也会不断缩小。当今中西文化交流已日趋频繁,我们应当反思历史,整合异己,兼容并蓄。
一方面,我们当然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亦可借鉴西方的优秀成果。只有和而不同,才能自强于变幻莫测的时代洪流之中。
就如同面对那跪不跪的外交纠纷,康熙帝后来便采取灵活变通的态度。他明确表示可以破例免去西人跪拜之礼,只要表现出应有的尊敬。这种处理态度足见胸有成竹,显示出他超越一般君王的睿智和雅量。
所以,对于文明冲突与世界变迁,我们既不必心存偏见,也无需退守传统。只需本着民族自信,立足当今,兼容并蓄即可。这是跨文明鸿沟的唯一捷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