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禁止代孕立法规制,何时也能冲上热搜?

3月14日上午,三条“代孕”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分别是“独生女举报62岁父亲代孕生儿子”“90后妈妈为给孩子看病代孕赚钱”“29岁女儿不结婚父亲代孕延续后代”,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进行了报道。

三起代孕事件,或引人同情,或让人直呼“狗血”,其公众关注度已超出对个别现象“吃瓜”的范围,成为一个全社会热议的公共话题。

一方面,我们常念“生养之恩”,而代孕就是将生养人为对立起来,挑战生命伦理。代孕成功后,法律上的母亲像“后妈”,代孕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成了别人家的小孩,这样的“一爸两妈”局面既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公,也催生畸形关系,冲击正常的家庭伦理。

另一方面,既有悖于伦理,代孕也存在不小的社会问题。只因维持身材、避免分娩痛苦,抑或是重男轻女的私欲,就将女性变成制造婴儿的机器,是在挑战社会道德;为子宫和卵子贴上价格标签、买卖医学证明、胁迫女性代孕的灰色产业链蔓延,更是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鉴于代孕带来的伦理冲突与社会道德困境,我国的相关法规禁止代孕,这一立场始终不变。

然而,在有法可依方面,现有法规只是强制约束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且限于部门规章,对于代孕服务的买卖双方、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仍缺乏明确界定和有效措施,这不仅放大了部分人的侥幸心理,也使得治理规范陷入力有不逮的尴尬境地。这种情况,仅依赖于专项治理行动显然不够,还应在制度上给予进一步完善,实现更有效的常态化治理。

“规章不允、法律未禁”,立法要及时补位。尤其对于中介机构和代孕双方,怎样界定、向谁追责、如何处罚等具体细节考验着综合施策和治理的能力。弥补立法空白,代孕及其衍生的多重问题才能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合理解决,也才能从根源上遏制黑灰产业链的蔓延,从根本上保障女性权益。

一天三条代孕热搜,我们不只能看个热闹,而应看到闹剧背后的现实,看到非法代孕机构禁而难绝的症结所在,从而深刻反思:完善的禁止代孕立法规制,何时也能冲上热搜?共同抵制非法代孕,何时才能形成共识?

眼下,法律的困境、伦理的约束、社会危机的诱因和不孕不育率增高、一心求子的家庭数量上涨的持续性矛盾正在不断激化。面对这项综合考题,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