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慧 济宁报道
3月12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宁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大众网记者了解到,2023年全系统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7.4万件,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同比增长14.86%,济宁市在全省12315效能评估中位列优秀等次。
发布会现场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和各级消费者协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畅通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建立24小时内快速回应机制,优化投诉举报处理、消费投诉公示机制,倾力打造“零投诉商场”“零投诉消费集聚区”,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2023年全系统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7.4万件,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同比增长14.86%,济宁市在全省12315效能评估中位列优秀等次。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放心消费、诚信济宁”深化提升十大行动,积极促进汽车家电消费、接触性消费和新型消费,组织全市53.2万家市场主体参与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规范提升消费维权服务站605个,打造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3家、市级示范单位699家,省级放心消费教育基地3处,为消费者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是提振消费信心、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的关键之年。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要求各级消协组织要有力有效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定职责,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围绕“激发消费活力”这一主题,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将立足主责主业,开展一系列活动,着力解决影响消费信心的堵点难点问题,让消费过程更加安全放心可靠。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在全市组织开展“3·15放心消费齐鲁行”活动,目前已经印发了实施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举行现场宣传咨询和名优商品展示;组织消费者代表走进山东康泉食品公司等省级消费教育基地进行消费教育、消费体验活动;联合中国联通济宁分公司,开展“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线上消费维权等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引导消费者理性、科学消费,增强消费维权意识;开展“走进实验室 消费者体验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消费者代表、新闻媒体等观摩济宁市计量校准和食品、药品、纤维纺织品、特种设备检测实验室,让消费者零距离体验检验检测过程,感受检验检测对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工作的科技支持。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开展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提升行动。按照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相关要求,在消费集中场所、行业协会等继续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全市消费维权服务站名录,力争2024年底前全市规范化消费维权服务站达到1600个。组织消费维权服务站投诉处理业务培训,提高维权站工作人员消费纠纷解决能力,努力把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和解在企业、解决在基层。选择济宁市美丽健康产业联合会、市保险行业协会等十余家行业协会,建立消费维权工作站,尝试整合社会力量,延伸维权领域,建立多元共治的消费维权体系。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持续推进消费投诉举报办理提质增效。健全完善投诉举报快速回应机制,12345政务热线、全国12315投诉平台及其他渠道接收的投诉举报,实现在2小时内分送、24小时内回应,力争按时办结率、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满意率100%。建立消费维权“预警”制度,及时发现消费纠纷隐患和苗头性问题。结合投诉举报办理,梳理各业务条线风险点,提高市场监管执法预见性。加强12315效能评估评价,引导消费纠纷易发的企业加入ODR机制,努力提高投诉调解成功率。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攻坚行动。推进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两个责任”落实,强化综合协调能力提升,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点解决牛羊肉集中屠宰、农兽药残留、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三小”治理、网络订餐等难点堵点问题,抓实校园食品安全守护、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保健食品“两查两专”等活动,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守护好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开展重点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橡胶制品、造纸、建材等7大主导产业,按照食品、药械化、工业产品3个条线,在全市范围开展问题起底、专项整治、执法检查、质量帮扶等系列行动,坚持市县一体、形成合力,全面压实县市区的属地责任,逐个县市区调研督导,逐个县市区整改提升,确保济宁市消费品质量合格率高于全省总体水平。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提升综合监管执法能力。针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假冒伪劣商品及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与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医保、海关、打私办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加强行刑衔接,办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大要案件,并公开曝光,严厉震慑不法行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