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柏林和东京分别做出了两个
“错误的决定”
,而这两个决定同时也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并使世界免于法西斯的统治。
在那六个月的时间里,
一个轴心国攻击了苏联,另一个轴心国攻击了美国
。虽然每个决定都是各自单独做出的,但他们都导致了对一个具有战略深度的强大国家的突然袭击。
在这两种情况下,突袭的效果被高估了,大国的重建能力被低估了。
这两个决定都是在考虑短期胜利的情况下做出的,没有充分认识到一场持久战的后果。一旦苏联和美国同时参战,阿道夫·希特勒和东条英机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本来这两次进攻都是可有可无的,但柏林和东京的决策者,
却把它们当作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
扭转败局,凝视东方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条约》,减少了德国在东部的领土,施加了严厉的经济赔偿,包括一个指责德国对战争负责的罪责条款,并限制了德国的重新武装。
1922-19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大多数德国家庭的储蓄消失殆尽。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政府决定与法国合作管理这场经济危机,这意味着支付战争赔款,实际上是承认了战争的责任。但许多德国人认为,他们并没有在军事上输掉战争,对他们的惩罚是不相称的。
而希特勒正是利用了这种情绪,并试图在1923年发动啤酒馆政变,这使他在监狱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名声和民族主义支持。
在狱中,他创作了《我的奋斗》,其中阐述了他在1930年代试图实施的极端愿景。
魏玛共和国是一个失败。20世纪30年代初,大萧条对德国的打击尤其严重,失业率达到40%。左派和右派团体之间爆发了街头斗争。
最终,希特勒通过投票箱上台,创造了一个恢复德国伟大的民族主义愿景,包括在东部为不断扩大的德国人民争取生活空间的目标。一场大规模的重新武装开始了。
1934年希特勒通过谋杀政敌来清洗自己的政党,并于1936年在没有得到法国回应的情况下对莱茵兰进行再军事化。
正如他在《我的奋斗》中明确指出的那样,
希特勒的首要重点是东部的土地。向西的征服是次要的,当法国和英国履行对波兰的承诺时,它就成为了优先事项。
在西部,希特勒看到了可能被收编的雅利安人同胞。在东部,他看到了合人厌恶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被他视为非人类的斯拉夫人,以及所谓犹太精英的领导。
对希特勒来说,这些问题,需要他通过一些“行动”来解决,而希特勒在其任期的早期,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
他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东方。
1933年,希特勒打破了与俄国长期存在的军备合作协议。三年后,他加入了与日本签订的《反共产主义条约》。并且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希特勒和斯大林还以代理人的身份作战。斯大林抵制了希特勒控制捷克斯洛伐克的努力,并寻求结盟以保护俄罗斯免受希特勒不加掩饰的远见。
到了1939年,希特勒和他的党卫军开始努力将他的设想转化为一项残酷的计划,
称为“东方总计划",要求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进行种族重组。
它规定对斯拉夫人进行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以便为德国的人口腾出空间,因为德国妇女被鼓励生育,所以德国的人口会增加。
希特勒的动机是将对德国的渴望与对斯拉夫人、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的恐惧和蔑视结合起来。
正如斯蒂芬·弗里茨所总结的那样,这一计划“预示着所谓的最终解决方案,并与之直接相关。"但进攻俄国的时机尚未成熟。
首先,希特勒将利用与斯大林在梦寐以求的波兰领土上的共同利益,这块领土被他们的前辈控制了一个多世纪,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放弃。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日本在政治上和民族主义上存在分歧,从而找到了共同的目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包含一个为期五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和一个秘密议定书,在他们之间划分领土,特别是波兰。
德国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苏联在几周后也入侵了波兰。德国和苏联之间新的接近进一步加剧了现有的紧张关系。
1939年11月,斯大林入侵芬兰,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激烈抵抗,给人留下了苏联军事力量薄弱的印象。
1940年4月,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建立了军事基地,并于6月占领了贝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斯大林正在加强他对德国的战略地位。尽管希特勒也知道这一点,但他当时的首要任务,则是处理西线问题。
1940年,希特勒先后入侵了挪威、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最后是法国。闪电战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最终,法国于6月22日投降。大部分英国军队通过敦刻尔克逃亡。
不列颠之战从1940年7月10日持续到10月31日。鉴于英国海军的优势,德国海军将领告诉希特勒,他们在发动两栖入侵之前需要绝对的空中优势。
英国和德国的飞机在数量上相当平均,但英国有几个优势,包括雷达和在本国领土上作战。从9月起,德国空军的重点从空中控制转向轰炸英国城市。皇家空军幸存下来,而希特勒在不列颠战役中失败。
希特勒问他的工作人员,是否应该取消对英国的攻击和入侵计划,相信英国最终会接受停战。
在征服英国的努力失败后,希特勒又转向了他在东部的主要目标。他告诉他的工作人员,英国人继续战斗,是因为他们认为俄国可能会站在他们这边。因此,如果俄国被打败了,英国就会投降。于是希特勒认为,
"通往伦敦的道路要经过莫斯科。"
巴巴罗萨行动的决定
历史学家们就"巴巴罗萨行动"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的务实决定,还是"一个长期拥护的东扩'计划'的成果"展开了辩论。
大多数人似乎都认为,希特勒在意识形态上对"黎巴嫩"的渴望推动了其外交政策。大卫·斯塔赫总结说,这次行动代表了"他对所谓的犹太布尔什维克利益的长期斗争的顶峰"。
当时有人猜测,希特勒可能会像德国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中所做的那样,
选择大规模的征服苏联,或者他可能选择占领波罗的海国家,然后从海上攻击列宁格勒。
事实上,在入侵前,希特勒就切断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因为他担心斯大林会做出重大让步,从而否定了大规模入侵的理由。
在1939年8月22日的贝格霍夫会议上,希特勒强调了他攻击苏联的计划。
他总结说"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战争必须在我有生之年到来。我的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先生们,对俄罗斯将发生我对波兰所做的事情,我们将粉碎苏联。”
在这次会议上,军事领导人开始计划后来的巴巴罗萨行动;因此,这是行动计划中的一个分水岭事件。
到了1939年11月,希特勒告诉他的幕僚,他将在征服西欧后的第一个机会对苏联采取行动。
1940年春天,希特勒进一步朝这个方向进行秘密计划,并告诉他的一位将军,在法国沦陷后,他将可以自由地与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决战。
7月,随着不列颠战役的展开,希特勒指示弗朗茨·哈尔德将军开始详细规划对苏联的入侵。希特勒向威廉·凯特尔将军建议,入侵计划可能在1940年秋季开始,但凯特尔说服了元首,他认为,到那时候,
后勒工作可能还没有准备好。
最终,希特勒于1900年7月31日,在贝希特斯加登,向他的参谋长们提交了该计划。
而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与他的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谈判是平行发展的。
1940年11月12日至13日,希特勒和莫洛托夫在柏林会面,希特勒努力将俄罗斯的野心向南和向东转移。关键议程项目是俄罗斯加入《三方条约》。
当莫洛托夫逼问俄国在波罗的海国家的要求时,一场"脾气不好的讨论"随之而来。希特勒当时重申,不可能与苏联达成可行的妥协。
11月25日,斯大林向希特勒发送了一份关于俄罗斯加入《三方条约》的修订提案,但希特勒并未对这提案作出答复。
大约在同一时间,德国和俄国正在争夺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争夺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影响力。
主要因素是俄国拒绝接受德国在罗马尼亚的主导地位,以及俄国对多瑙河口共同控制权的要求。
面对这一情况,希特勒在第二天终止了这场"不可调和的"谈判。
然后,希特勒决定在1941年春天发动入侵,他下令开展精心设计的欺骗活动,以增加出其不意的可能性。"他开始把入侵英国的计划看作是入侵苏联的一个骗局。
10月,德国已经开始发展通往东部的公路和铁路连接,以此方便入侵。
很快,代号为"弗里茨"的行动,在12月12日就已准备就绪。而希特勒则是修改了一下该计划,并将其改名为"巴巴罗萨行动",以纪念弗雷德里克一世。可是,命运进行了干预。
3月,南斯拉夫政府被一场政变推翻了。没有等到新政府的细节,希特勒便已经决定采取军事行动。
那时,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未能按照约定占领希腊。因此,在4月,希特勒下命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这使巴巴罗萨行动又推迟了5周。
据他的朋友莱尼·里芬斯塔尔说,当时的希特勒在事后说过这么一句话。
"如果意大利人没有进攻希腊,并需要我们的帮助,战争就会采取不同的进程。我们本可以在几周内预见到俄国人的冶淡,并征服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无论如何,巴尔干半岛的转移并没有影响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决定。
6月6日,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后时间表被确定下来,6月21日是最后一个取消的日期。德军与来自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的部队一起,于6月22日凌晨3点越过边境,
这一天是法国灭亡后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拿破仑入侵俄国失败后的第129年。
战争开始
希特勒愚弄斯大林的计划非常成功,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出其不意。它由四个不同的骗局组成。真正的战役是入侵英国;军队被派往东部用于防御;集结的目标是巴尔干地区;与苏联的战争将在最后通牒之前进行。
尽管巴顿·惠利列出了84个本应提醒莫斯科的不同警告,但斯大林拒绝相信其中任何一个警告,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想采取任何可能激怒希特勒的行动。
了解希特勒和他的环境
决定入侵俄罗斯的最终责任属于一个人——阿道夫·希特勒。
他控制着德国权力的所有要素。希特勒经常通过长途跋涉来做出决定,在自己内心深处寻找答案。他一般不与他人分享他的决策。他将做出决定,创造愿景,然后经常对实施进行微观管理。因此,为了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了解希特勒复杂而狡猾的头脑。
研究表明,希特勒的个性受到以下影响:
1,不愉快的童年,有四个早逝的兄弟姐妹,有一个打他的傲慢和醉酒的父亲,有一个保护他但早逝的母亲。
2,作为一个画家的失败
3,在西线战壕中作为一名柔弱下士的战时经历
4,战后早期在维也纳和巴伐利亚接触到的激烈的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5,接触到鄙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俄国移民
6,对秩序的渴望,加上魏玛共和国近乎无政府的状态,使之更加复杂化。
7,作为一个啤酒馆里的乌合之众而获得成功
8,性变态、无性行为和大量饮酒对拿破仑的迷恋。
这些条件可能使希特勒倾向于1941年的失误。
1,在复仇和仇恨的基础上创造宏伟的愿景
2,黑与白的思考方式
3,相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
4,超强的自信心
5,救世主情结妄想症
6,愤怒、狂饮和自杀倾向
7,完全无视人类的痛苦。
总之,
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有着不正常的自信,但希特勒却是更黑暗和危险的魔鬼。他的意图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俄国、而是要惩罚和摧毁它。
然而,仅凭一个扭曲的人格,并不足以解释希特勒错误的入侵决定。这也需要德国大多数总参谋部的人愿意跟随。德国军方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因为其领导人处于希特勒的铁蹄之下,还是因为他们对苏联的军事和经济缺乏了解。
他们对俄罗的印象,依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对苏联军官也是特别的蔑视;低估了苏联的工业能力;在打败法国后同时也过于自信;因此认为俄国在几个月内就能被打败。。
总的来说,他们对于现实是缺乏认知的,而这也与希特勒阴险的心态更加吻合。
参考文献:《盲目、错误和战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