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只要人活得够久,的确什么奇葩的事情都能碰见。
就在前几日,英国政府突然将自己的祖传技能拾起,向中国开出了793万英镑的天价罚单,美名其曰“交通拥堵费”。
事实上,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使馆,都未曾违反过英国交通法规,更别说造成什么“交通拥挤”,以至于需要赔偿如此天价费用。
网友吐槽道:“这怕是得把全英的道路都堵了才会赔偿这么多吧?”
一般来说,各国的使馆都是拥有一定豁免权的,但英国政府却讲,假如大使馆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罚款缴清,那么他们将会把此事上诉到国际法院。
虽然中国并没有违规,但这件事情还真不能说英国针对我们,因为它是平等地针对每一个国家,罚单“人人”有份!
在数以百计的罚单名录中,美利坚自然坚守住了“世界第一”的名头,罚款金额1464万英镑。
但英国会发挥祖传技能,美国就不会发挥了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美方并不会缴纳该项罚款。
多国外交机构拒绝缴费,英国:不给就告到国际法院
“美日使馆带头拖欠,伦敦拥堵费收不上来”,这是环球时报于5月23日的报道标题,报道显示,伦敦交通局称,关于此前开出的天价罚单,有包括美日在内的多个国家,其共计161个驻英外交机构没有支付,拖欠金额高达1.82亿美元。
这样的结果令人身心舒畅,网友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莫名缴纳高价罚单怕不是什么大傻子,罚金事小,被国际耻笑事大啊!”
英国交通是个困扰了英国数十年之久的大问题,不少民众对此怨声满载。据海外媒体统计,英国人平均每年都会有12天的时间“堵在路上”。
因为国家土地面积狭小,为了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量,从而缓解道路拥挤程度,上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创造了这一做法。
伦敦是个国际性大城市,因为交通拥挤,2003年英国伦敦也开始模仿新加坡,对市区车辆额外征收拥挤费,旨在通过提升出行成本缓解城市压力。
这项行动在实施初期的确取得了不少成功,缓解了不少城市交通、城市环保压力,不过随着时间渐渐过去,许多人却认为这样的收费方式已经过时。
计划刚刚推行一年时间,伦敦市区的车辆数量便下降了18%,交通拥堵情况也少了30%,这样的结果是喜人的,以至于赢得了英国国内绝大部分地区企业的认可。
然而二十年时间过去,这项收费标准能带来的影响却越来越小:私家车数量是少了,但这个东西治标不治本,完全无法大幅度减少汽车出行数量,该拥堵的还是会拥堵,甚至比以往更糟糕。
不管是民间还是政界,都对这个存在二十多年的规定感到不适,而伦敦市政府早前推出超低排放区(Ulez)计划时,便有保守党批评表示,这些事情完全是伦敦市长的一意孤行,这些计划对大家都没好处。
不仅是“被收费”,车辆出入受到限行区限制也是大家对此规定反应冷淡的原因,认为这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不止是英国国内,国际社会也认为英国“多少有点大病”,就在前一段时间,英国突然向各个驻英使馆开出天价罚单,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这份超长的国际性名单中,中国排行第五,被英国政府处以783万英镑的价格,转换成人民币的话就是7000多万。
不少人对罚单的金额提出了质疑,但英国方面解释,这样的数字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并非他们胡乱开价。
英国表示,这些驻英使馆平时常会举办各类接待活动,来往车辆很多,而这些来往车辆都是这笔巨款的组成部分。
收自己家民众的交通拥挤费就算了,怎么还有人把罚单开到大使馆?英国这一招实属把“掠夺”贴在脑门上了,让人难以接受。
在对世界多国的驻英外交机构开出罚单以后,以“绝对实力”排行第一的美国第一个不答应,双方此前还在各国际事务中同进同出,现在却因此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得到英国的通知后,美国大使馆直接拒绝支付这笔费用,因为大使馆应当“享有外交豁免权”。
在美国大使馆看来,交通拥堵费属于一种税款,而他们作为外交使团,没有责任向英国支付这笔费用。
不仅如此,美国还出奇地提到了其他国家:“我们的立场与其他多国地驻伦敦外交使团一样。”
但为了能收到这笔罚款,伦敦交通局却解释表示,这并非一项税费,而是伦敦的服务费,即便是外交机构也必须缴纳。
但说来说去,还是有无数国家大使馆不愿当这个“怨种”,为此,伦敦交通局张贴了超长罚单公告,并威胁表示将把此事告上国际法庭。
媒体透露表示,因为这笔费用与英国产生矛盾地不止有美国,日本就是紧随美国身后的二号“拖欠”大户,“欠款总额”超过千万美元。
连自己的“盟友”都没放过,英国自然也把账单开到了咱们头上,不过这么多外交机构没交,凭啥我们就要交?
更何况这个罚单本身就极不合理,也难怪国际社会普遍评价“英国这是穷疯了”。
参考资料:
1.光明网--2024-05-22 美国驻英大使馆拒绝支付1860万美元拥堵费 伦敦交通局称将追究
2.环球日报--2024-05-23 美日使馆带头拖欠,伦敦拥堵费收不上来
3.环球网--2024-4-12 英媒:按里程收费缓解拥堵,伦敦市长被质疑‘一意孤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