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了司马懿带领司马家族在高平陵之变后的努力,今天,我们聊聊为何曹爽为不跟司马懿硬刚?而是选择了投降。

司马懿发动的这场政变,在成功控制洛阳之后,也只能算是完成了第一步, 因为主要的对手,大将军曹爽并不是待宰的羔羊。 曹爽在得到消息之后就迅速组织人手,一边大量砍伐树木做鹿角布防,一边又调集周边的屯田兵,来扩充自己的兵力。 虽然,司马懿拿到了太后罢免曹爽的诏书,但天子在曹爽手里,18岁的皇帝曹芳如果振臂一呼,权威性还是够的。 到时候,名不正言不顺的人,很有可能反而是司马懿。 再比如,曹爽听桓范的,去有兵有粮还有武库的许昌,再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讨伐司马懿。到了这个局面,到时候鹿死谁手,还真的说不准。 所以,司马懿心里多少也是有点慌的。 当桓范带着大司农印逃出洛阳的时候,司马懿心道,智囊跑了,这下特么完续子了。 倒是蒋济劝他: 曹爽驽马恋短豆,必定不能用桓范的计策。 这里晋书的记载是反过来的,说“智囊往矣”的是蒋济,说“不能用计”的是司马懿。 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 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短豆,必不能用也。” 最后的结果,确实跟他们说的一模一样,但这并不是蒋济真的有多料事如神,只不过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节点上,是两个老家伙的互相安慰而已。 否则,司马懿也不用急吼吼的轮番派人去劝降曹爽,甚至不惜冒着千秋方代的骂名,赌咒发誓还要拉上蒋济做担保。 那问题来了,曹爽在明明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选择投降呢? 笔者觉得,首先一点,我们今天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细致的分析各大战区都督,以及手上有兵的各州刺史,他们会选择如何站队,是帮司马懿还是帮曹爽,还是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再去计算他们手上的兵力,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但是,司马懿装病装了这么久,突然之间的发难,如果站在曹爽的视角,他并不清楚司马懿为了这场政变,准备的到底有多充分。 地方上有实权的人里面,有多少人已经跟他穿一条裤子。 这会儿驻扎在许昌的,豫州刺史母丘俭,他当初可是跟着司马一起讨伐过辽东的。 去了许昌会不会反而是自投罗网? 说白了,因为先发制人,导致曹爽在明,司马懿却仍然在暗。

这么一来,面对司马懿的各种劝降,曹爽也就难免会陷入被动。因为他不知道,司马懿有哪些底牌还没有亮出来? 另一方面,司马懿军事上的威慑力,也能让曹爽有所忌惮。毕竟,司马懿这辈子打仗,就没真正输给过谁。 虽然面对诸葛亮时吃过败仗,但最后事情他没有搞砸,而且还耗死了诸葛亮。 何况那是诸葛亮,其他的像诸如孟达、公孙渊、朱然、全琮之流哪个不是被司马懿轻松拿捏。 跟这些人比军事水平,曹爽自问还不一定比得上,所以,在气势上又输了一截。 这如果仅仅是这两点,还不足以让曹爽乖乖束手就擒。 因为曹爽并不是像蒋济说的“驽马恋短豆”那么不堪,曹爽这个人从小谨慎,在成为托孤大臣之后,也没有立刻跟司马懿正面对抗,而是步步为营,权力之路走得很有章法。

后来能把司马懿架空,也足够说明,这个人的智商和执政水平其实不错。 现在看来,最后产生一锤定音效果的,还得是经过了蒋济背书,司马懿发的那个誓,交权不杀,爵位还能保留,回家做个富家翁。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多少有点扯淡,但在当时那个历史背景下,一个四朝老臣当着天下人的面发誓,而且从整个博弈的过程只有一天一夜,曹爽做出投降决定是非常爽快的。

因为他认准了,你发誓了,有这个护身符,司马懿杀不了自己。 但最讽刺的就是,曹爽回去之后,从审案到定罪,仅仅三天就被砍了。 也难为了何晏,不惜出卖自己人,天天熬夜加班,最后还是没有换来一条生路。不惜出卖自己人,最后还是没有换来一条生路。

普明帝司马绍询问王导,祖宗当年是怎么打下江山的? 在王导一番细致的讲解之后,小皇帝掩面哭泣着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晋朝的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司马懿的作为,连后代都感到羞辱啊!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