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以法之名》里,从曾经的并肩作战到如今的四分五裂,李人骏、乔振兴和洪亮三人关系很值得玩味。

俨然,三个人走在了不同的三条道上。
李人骏不管有意无意,走的都是“黑道”,而乔振兴则至始至终都坚定地选择了“白道”,至于洪亮,他一向立场模糊,摇摆不定,无限藏拙让自己趋于透明化和背景化,走的是中间的那条“灰道”。
步步高升的李人骏是个妥妥的现实主义者,凭脑、利、霸、安和征服来处世;而乔振兴凭心、义、情、仁和道德来处世,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一个重利,一个重义,两人的道不同,在一起自然如针尖对麦芒,于是洪亮就充当了两人关系的润滑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在他身上共存。

三个人互相制衡,就会是三足鼎立、强强联合,只是乔振兴的死打破了平衡、撕破了安宁。
在《以法之名》里,乔振兴是一个引子,他牵一发而动全身,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揭开了罪恶的面纱,让人们得以窥见腐败公检法系统的冰山一角,在揭开了黑恶势力的丑陋嘴脸后,用死亡捍卫了公平正义的底线。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乔振兴是悲壮的,大无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只有着蚍蜉撼树的微不足道之力,即使冒着命悬一线的危险,即使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他也毫不服软,誓死顽抗,不肯倒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乔振兴满腔热血、一片赤诚,他不是不知道这还是一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不归路,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背水一战了。
四面皆是对其虎视眈眈的凶禽猛兽,乔振兴势单力薄,结果是不可避免被围剿从而被吃干抹净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向公平与正义献祭了自己,他用鲜血浇灌了真相之花,他不为权不为利不为自己,他为的是社会的和谐、人民的权益不被侵犯。
乔振兴固执得像个愚人,对外界的喧嚣充耳不闻,两眼一睁就是为理想与信念而战,他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就像张译在电视剧《以法之名》片尾曲《人间道》唱的那样:
“为一口气,为一个理,为一场祭,老子走到底......我要这朗朗乾坤下事事有王法......”
人类文明是勇气的赞歌,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靠理想主义者推动,我们需要乔振兴这样的心中充满大义的大无畏的先行者。
然而,单纯的理想主义走不远,单纯的现实主义做不大,万海案牵涉众广,仍需要洪亮来破局。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人中,洪亮娶了父亲是省政协副主席的江敏为妻,李人骏娶了小姨是市政法委书记的柳韵为妻,他们无疑都背靠大树好乘凉,而最后出事的只有娶了毫无背景的普通教师周梅为妻的毫无倚仗的乔振兴。


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乔振兴是难得可贵的,他自己没有保护伞,却致力于给无数淋雨的人撑伞,生前,他在黑暗的迷雾里摸着石头过河,死后,他却成了灯塔照亮了与其同样奋战的仁人志士们的前行路。
乔振兴在剧中戏份不多,但却无处不在,有了他才有了后面的种种,他是开始,而永不会是结束,作为先行者,他会吸引无数前赴后继的后来者。
在剧中,乔振兴是尤为重要的存在,现在看来,这个角色立住了,选角是让人信服的。
演员是安不缺正气也不乏轴劲儿还帅气有余,正直、善良、无辜、纯粹、宽厚,一看就是个好人好官,值得信任和爱戴,可以说,他站在那里,角色就成了。
很难想象在这般帅气的状态下,79年生人的是安已经是46岁的年纪了。
出道28年,他一直不温不火,在各种剧集里演着各式各样几乎没存在感的打酱油角色。
《清明上河图密码》里的张择端;

《日光之城》里的尹巍;

《繁华似锦》里的周远山;

《风吹半夏》里的老苏;

《突围》里的王子和;

《流金岁月》里的李昂;

《安家》里的季明亮;

《我的前半生》里的李尔;

《金牌律师》里的辛比利;

《离婚前规则》里的文浩;

《活佛济公2》里的陆邦;

《康熙秘史》里的曹寅......

也正是这些在许多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角色构成了其踏实稳健的事业根基,塑造了其日臻精进的演技。
只可惜,是安蛰伏多年,依旧不温不火,一直没能真正进入到大众视线里。

他缺了能大展拳脚的舞台,缺了一部能让其有发挥空间并脱颖而出的作品。
颜值一直以来都是是安为人所啧啧称赞的一大优势,事实上,他的古装较现代装更能夺人眼球,更能发挥出其颜值的最大优势:
古装恰好能帮助是安取长补短,一方面,放大了其剑眉星目的五官亮点也衬托了其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的儒雅气质,另一方面,古装长袍恰好掩盖了其身高身材上的不足。

有目共睹的是,单薄的缺少威仪与硬汉张力的小学生身材与不高的甚至稍显矮小的身高是是安最大的短板,极大拖了其帅气值不俗的颜值的后悔,也让其本就步履维艰的演艺事业更为雪上加霜。

男演员要想走红,身材身高是重中之重,不夸张地说,这有时比颜值更为重要,那是构成男性魅力与苏感的重要一环,而如若身材矮小,一般不是得资源逆天,就是得演技逆天,才有可能出圈并被主流观众看见。
而是安显然不属于能“逆风翻盘”的行列。
长板不够长,短板足够短,这是他难以走红的根源。

不过,好在是安并不野心勃勃,他很随遇而安也知足常乐,不至于落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怪圈里。
是安能如此随性从容,底气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对他的叮咛是:
“你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这不是来源于你在工作上能做出多大的成绩,而是你对父母难得的孝心,爸爸妈妈没有太多的愿望,也不要求你一定要走到多高的位置,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你能够开心地做你喜欢的工作,不管未来怎样,你开心就好。”
是安的姓很特别,全中国只有八千人不到,他祖籍常州,后定居上海,来自于一个父母为双职工的小康家庭。
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倾注了无限的来自于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滋养和关爱,是安是老两口最大的骄傲。

但只有一件事,他们一直难以介怀,也为此操碎了心。
对那个年代的父母而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他们最朴素的传统价值观,而是安46岁不仅无后也无妻——他仍是单身一人。
是安并非有意选择单身,对“脱单”,他从未停止过努力。

三十岁,是社会时钟下成家立业的时点,是安那时自然也是千千万万个为结婚生子而千愁万绪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身为“科技数码宅男”的他那会儿甚至还完全没有谈恋爱的经验,但却已经走上了被身边的父母和朋友“逼婚”的不归路。

以往,拍戏几个月回到家休息是是安能得以从高压环境中解脱而得以喘息的最大慰藉,而自从他的婚姻大事成了“老大难”问题,是安就被“围追堵截”了。
“你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给你介绍了个女孩子,你去见一见。”
是安往往是“刚进家门”就被父母“赶出家门”了,与此同时,他的好友为此还逼他去上相亲节目。

“逼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是安的方方面面。
他不得不承认,这日复一日的游说是奏效了的。
有一天,父母惊奇地发现儿子居然破天荒地答应了相亲的提议,这令他们喜出望外。
是安妥协了,不过是出于对父母的爱与孝。



“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该去谈恋爱结婚了,而是父母年纪大了,他们需要一个希望。”
他没想到的是首次相亲他就成功了,双方对彼此都很满意,尤其是女方。
其实是安是很有桃花缘的,这不仅得益于其英俊的外表,更与其刻在骨子里的绅士作风和体贴周到的性格脾气是息息相关的。


有一回去演员杨雪家做客,他无意间听到了她与女儿的对话——孩子看到了一个国外小孩戴着的蝴蝶结发夹,就闹着要,但作为母亲的杨雪一时之间却不知道去哪里买。
说着无意,听着有心,是安偷偷记在了心上,回到家就在网络上找了许多个类似发夹发给杨雪。
这个暖心之举让对方十分感动。

事实上,是安是“有口皆碑”的,身边的演员朋友,尤其是女演员,都对是安“乐于助人”“善于观察”“细腻温柔”这一点啧啧称赞。
这并非一朝习得,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是安一直牢记父亲常说的一句话:
“虽然细心的人活得很累,但是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给身边的人带来如沐春风般的抚慰。”

很小的时候开始,是安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母亲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这是一种内耳疾病,主要症状是旋转性眩晕,听力下降,恶心呕吐感,发病的时候只能卧病在床,会极大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而父母因为工作原因长期两地分居,照顾母亲的重任就落在了是安肩上,6岁开始,他就独立照顾起了生病的母亲,这一直持续到了他小学四年级父亲回家与母子俩团聚的时候。
“那会儿,我与母亲在一起常常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工作以后,是安从不让自己的工作影响到父母,他从来是报喜不报忧。
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认可“是安是个理想的结婚对象”这个结论。
与他首次相亲就成功的女孩也这么觉得。
但两个人最后却并不得善终——他们有不少分歧。

是安常年在外拍戏,与女方相处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自然希望有更多时间深入了解彼此,就想先谈一段长期的恋爱,但女方显然不那么认为,那会儿他俩已经35岁,她十分“恨嫁”,巴不得闪婚闪孕,一气呵成。
这让是安感到惶恐:
“我有点怕了,她没有给时间让我了解她,或者让她来了解我。”

相亲更多是一锤子交易买卖,不同于自由恋爱,在快节奏的相互出价、彼此定价的利益权衡下,好不容易滋生的爱情的火苗会极易被扼杀在摇篮里。
是安被“甩”了。

后来的他接连相亲却很少成功,再后来,他越是单身就越习惯单身,最终不再寄希望于相亲。
46岁,是安依旧“形单影只”。
一方面,他不擅长主动表达,追求很被动,错过了许多姻缘也耽误了很多机会;另一方面,对圈外人而言,他的演员身份在相亲市场并不加分,反而扣分,不仅是因为异地,无暇顾及家庭,也因为对方的父母常常反对——他们更希望未来女婿有份稳妥踏实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如今,是安早已接纳了独身的自己,而把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努力工作与孝顺父母上。
既然走不了大多数人走的康庄大道,那怡然自得地走着自己的羊肠小径也未尝不可。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