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少儿图书馆长风馆里几乎座无虚席,不少学生来这里阅览书籍,暑假生活过得很充实 杨建正 摄
“衔接”,成为暑假里的一个热词。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每逢学段转换,不少家长就会表现得特别焦虑。在他们心中,缓解这种焦虑的办法,似乎就是“提早进入”“超前学习”。
很多孩子参加暑期的校外培训,与其说是“补课”,莫如说是“抢学”,效果真的好吗?
幼升小 适应多种变化
“我给孩子报了三大块内容的暑期课程。一是学科类的,一堂数学课、一堂国学课,每周分别上两节课。二是外国私教的在线英语口语课,每周四晚上一节课。三是思维拓展类的,选的是围棋课。”方女士的儿子今年成功摇号进入了一所民办小学,报到那天学校就下发了新学期的课程表。她说:“幼升小是一道坎。听说小学里的教学进度很快,不像我们小时候,语文是从拼音学起,认字也是从‘人、口、手、大、中、小’等简单的汉字识起,一个学期上完,数学也只在20以内加减法里滚来滚去。现在好像不认识一两百个字、不会100以内加减法、不会几句英语对话,连一年级的教室都进不去。”
那么,情况真像这位家长说的那么夸张吗?做好幼小衔接,这个责任究竟应该主要落在家长身上呢,还是应该由幼儿园和小学担起责任?
与其关心孩子会写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如先提高孩子的“说话”水平。因为,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孩子最先感受到的变化就是老师的教学语言、学校的用语氛围发生了改变。这是宝山区很多幼儿园摸索出的一条经验。在上学期结束前,宝山区区直机关幼儿园、宝山区实验小学分别展示了两堂课,分别是《说得清,学得乐》和《一起做游戏》。这两节课呈现了语言发展在不同学段的能力要求和培养方式。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敢说、乐说,能够简单地介绍小动物。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会说、巧说,能够有条理地说清游戏规则。对于准一年级孩子来说,通过“你说我画”“看谁说得快”等一系列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游戏,锻炼了他们的社交技巧与创新能力。
孩子们对一年级满怀期待,家长却常常心存疑惑与担忧:孩子语言表达跟不上怎么办?孩子不肯学怎么办?孩子习惯差怎么办?幼小衔接又该从何处入手呢?对此,宝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惠娟说,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条件、学习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后,孩子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他们需要学会适应五大变化:学习内容从具体生活走向抽象,师生关系从侧重保教走向侧重教育,学习方式从游戏为主的活动走向以符号为媒介的学习,生活作息从时间宽松走向相对紧凑,社会期待从基本没有压力的“小朋友”走向承载了家庭更多期望的“小学生”。
转学段 包容孩子试错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强化不同学段衔接的重要性,旨在加强从小学至高中的课程一体化设计,而非将下一学段的学科知识提前下移到上一学段。因此,那种试图通过学校“提早教”、学生“提早学”的方式实现平稳“衔接”的做法,是与教育政策相悖的。
日前,浦东新区119所“实验园”与91所“实验校”牵手结对,在9大教育集团和5大学前学区的引领下,以项目为驱动,探索两个学段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幼小衔接的“浦东样本”。张江经典幼儿园园长陈慧军说:“我们园每年开展幼小衔接‘回头看’,了解刚入学幼儿的适应情况,并从中找出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发现,现在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十分重视为孩子们设计各种探究活动,而且在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方式上又呈现出递进性和连续性。于是,我们设计了浸润式幼儿科学启蒙活动,关注浸润式环境创设,让科学启蒙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帮助幼儿积累和建构连续性经验。”在这所幼儿园的四个园区里,现在分别开辟了富有特色的“科农基地”,每个基地规划了六个大区域十几个小区域,营造丰富与多元的自然生态。一年四季里,孩子们都可以在这间没有屋顶的自然教室里体验几十种动植物的生长和照料活动,积累丰富的自然探索经历和相关经验。陈慧军介绍,在平日的生活中,老师们还会关注孩子的真问题、真兴趣、真体验,放手让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主动探索。比如,幼儿园在盥洗室安装了各种水龙头,有按压式、拧旋式、上下抬开式、左右开启式等,让幼儿在洗手时感知不同的出水方式,观察出水量、水的流速和水流方向等有趣现象。在游戏中,孩子们积累了“建筑”稳固不倒等多种经验。
“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段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更需要获得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帮助。”陈慧军表示,家长要助力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但发力点在哪里、发多少力,这些都要避免陷入误区。她说:“首先,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并富有逻辑地表述出来,包括描述发现、记录过程和对下阶段作出预测等等。家长切忌代替孩子思考和表达,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其次,可以适当制造些意外和矛盾,创造机会让孩子在猜测、试错、验证等过程中,让他们的科学想法更加严谨和缜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最后,在衔接过程中,家长要积极营造平稳衔接的氛围,让每一次的探究经历都能成为孩子自己的成长过程,鼓励孩子形成乐于深度探究的行为习惯。”
软着陆 注重提升能力
记者发现,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所谓的升学“衔接攻略”。有教育专家表示,其中频频出现的“提前学”“弯道超车”等所谓的“法宝”,其实最终还是导向到应试教育的跑道上。
以初中升高中为例,这也是令很多家长焦虑的一个学段转换时期。有家长在暑假里为孩子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培训计划,并且有鼻子有眼地说,网络“攻略里”都在口口相传,最好在暑假里提前学完高一的全部课程,防止进入高中后掉队。对此,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龚海幸认为,高一是学生迈入高中阶段的重要阶段,确实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因此在初升高的暑假里,做好身体和心理双重准备就显得至关重要。没必要一味跟风盲目补课刷题,准高中生要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调整学习的思维模式。
“天气炎热,孩子懒得出门,有的人成天孵在空调房里。但是,初升高的衔接期,适度的体能训练是必需的。”龚海幸说,生活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是初升高衔接里的必修课。特别是对于即将升入寄宿制高中的学生来说,离开父母的照顾,开启集体住宿生活模式,不妨在暑假里做一些生活技能的训练和生活常识的储备,以及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学习计划,试着学会自我管理。
身为数学教师,龚海幸认为初高中的知识是一脉相承的,但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会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更需要孩子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以数学为例,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就像吃“拷扁橄榄”,轻轻一咬,橄榄的果肉和果核就分离了。这代表着初中的学习乃至老师的教学语言都是以简明扼要为主的。到了高中,学习就像吃“奶油话梅”,果肉不再是一咬就能轻松吃到了,而需要自己慢慢地品尝。对于老师提供的这颗“奶油话梅”,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能吃透,能不能提出更多的思考和问题,这个就非常关键了。只会刷题却不会思考、不会提问,对于高中学习来说就是事倍功半。暑假里,一小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接触和自学高中课程,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提前学”不如“补不足”,在进入高中前,最好是要找到自己在学习上的短板,从而让衔接能够比较平顺地“软着陆”。
从低学段向高学段转换,学生需要汲取的知识是综合性的,需要提升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对此,龚海幸还建议同学们利用暑假相对空闲的时间多去接触社会,多去看看展览,或者到周边寻找一下“15分钟生活圈”里的新鲜事,感受城市的精神和发展活力。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马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