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小时候读书稍有不顺意,大抵是会换来父母一番责骂,当然作为不争气的典范,往往是要外加一句叹息“你可真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者,蜀汉后主刘禅是也。#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刘禅,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而其在位期间诺诺无为,后期又宠幸阉竖黄皓,最终是将西蜀江山拱手让与司马氏,其行可叹。 很多人提到刘禅大多对他冠之以昏庸、懦弱的头衔,嗤之以鼻,然而刘禅虽是亡国之君,但他从未像魏文帝那样威迫手足,也不像吴孙皓那样残忍虐下,大体而言,人性复杂,而作为亡国之君的蜀国后主,他自然也有不为人知的另外几张面孔。
身逢乱世 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刘备之妾甘夫人所生,此时刘备势力尚未崛起,仍是在二袁,曹操,吕布等各方势力之间相互周旋。 关于阿斗得名,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 似乎命中注定有大贵之相,可在当时的处境,富贵权且不论,能在乱世烽火中偏安一隅只怕都成了一种难得的奢望。 危机旋即而来,建安十三年,刘备于长坂坡败于曹操,战乱中刘备丢下妻儿,仅以身免。
天幸阿斗得赵云保护周全,魏略中关于这一段战败中阿斗的落难却有另一番说辞。 《魏略》记载:刘备在战败后抛妻弃子,阿斗也在战乱中被人卖到汉中。建安十六年(211年),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因乱失散的刘备长子刘禅,遂养以为子,为娶妻立家,刘禅只记得其父字玄德。 邻居有姓简的一个人,后来刘备攻下益州简某当了将军,刘备派遣简某到汉中和刘禅相见,由张鲁送归益州,刘备立为太子。
刘备在战败后抛妻弃子,阿斗也在战乱中被人卖到汉中。不管怎么说,阿斗的童年都算不上安逸幸福,相信他在接连遭逢战乱后,对安乐稳定的生活自是有着一番执念,这种观念一旦在他脑海中扎下了根,一直延续他成为蜀汉天子后的一系列决策。 锦官城内的安乐公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崩于永安,刘禅于成都继皇帝位,开始了他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富家翁生活。 刘禅在位期间的政治表现,陈寿算是看得透彻,“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意思就是说刘禅任用贤明的宰相理政,那么他就是循规蹈矩的守成之主,宠幸奸佞的宦官那么他又会变成了昏庸之君。
两段话把刘禅在位前后两段时期的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 刘备在驾崩前,拉着丞相诸葛亮的手说道:“我知道你的才能远超魏主曹丕,我死后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不堪辅佐你就自立为君。” 一番肺腑,诸葛亮唯有流涕叩头,誓效以死命。于是在刘禅执政的前期,诸葛亮总揽了内外诸政军事,刘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住在宫内,对“相父”报上来的公文予以准许即可,连他自己都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宏观上来看,蜀汉这一时期的内政发展是要比益州牧刘璋管辖时要好得多,诸葛亮,李严等主持朝政,军政,赏罚分明,优劣得所。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人的出色才干,而另一方面也是刘禅能放心大胆地放权的结果,而他自己只是安然自得的在成都享乐即好。 相父的支持者 之后不论是在诸葛亮主持平定南蛮叛乱,还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刘禅无以不表示支持,并乐得做个甩手掌柜,丞相亲自南下平蛮,举朝哗然,他虽担心丞相远离,自己不能胜任朝政,却还是放心把蜀汉几十万军权拱手相托。
北伐小有失利,诸葛亮上表自罚,刘禅坚决不许,在他看来,战场之胜负得失非“相父”一人之过,岂可滥罚,终究拗不过诸葛亮再三上表自贬,仍只是传谕降三级,行丞相事如故。 随后北伐报捷,则立刻恢复了诸葛亮全部职衔,外加赏赐不计其数,丞相卒于五丈原的消息传来,他悲悸欲绝,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自始至终,他只是遵从父命,跟着“相父”亦步亦趋,在笔者看来,在刘禅行无所事的种种事迹里,多少是带着几分纯粹的。
妖孽宫廷 许多人认为后主在位以武乡侯去世作为分界点,如果说诸葛亮主政期间,刘禅尚能算得上兼听则明的话,那么蜀汉后期可谓是每况愈下。 随着贤臣蒋琬去世,大将军费祎遭刺杀身亡,刘禅陷入了迷茫,外臣繁多,个个有他们的一套忠义道理,是忠是奸,实难明辨,倒不如身边伺候的奴婢用着体己。 抱着这样的想法。刘禅开始宠幸阉竖黄皓,整日在宫内耽于声色,不理政事,黄皓也是变着法的陪刘禅玩乐,一时权倾朝野,蜀汉朝廷陷入了黑暗时代。
要说刘禅全然不知黄皓所作所为,是不恰当了,他只是从小的经历使然,只想做个富家翁宴饮玩乐,至于陪他玩的人背后做些什么,他实在不在乎,也不想去在乎。 于是,在大将军姜维上表请诛黄皓时,刘禅的态度就颇为不置可否,一方面他知道姜维所言不虚,另一方面自己又习惯了身边的这个体己人陪着自己,于是跟姜维耍性子“用身边的一个太监,他怎么可能祸乱朝廷,大将军严重了。”
带着遗憾和声声叹息,姜维请表屯田远离朝廷,前往沓中庇护,蜀汉最后的中兴可能破灭了。 此间乐,不思蜀 是战是降?刘禅在锦官城内庭来回信步,邓艾军已至成都,不日攻城,降则易安,战则胜负难定,负则全家必遭屠戮,烽火乱世,实难苟全。他又想起从小的流离经历,只是想做个富家翁安乐公而已,罢了罢了,且交出这印绶吧。
景耀六年,刘禅降魏,被封为安乐县公,举家迁往洛阳,宴席上,司马昭颇为挑衅地奏响蜀地乐曲,席上蜀国旧城莫不感伤垂泪,司马昭问道“思蜀否”。刘禅酒酣道:“此间乐,不思蜀”。 蜀地旧臣郤正为了能让刘禅安全躲过此次危机,便趁着上厕所周边没有耳目之际,教刘禅回应。他让刘禅先是凝视宫殿上方,再接着闭眼,过会儿再张开双眼,认真地对司马昭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
刘禅心思简单,没有多问,只牢记郤正的话。回到酒席,司马昭又问了同样的话,刘禅忙将郤正教他的说了一遍于司马昭。司马昭却稍一思索,说了一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却无比认真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众人听到,无不哈哈大笑。司马昭知晓刘禅的心性,因此心中的疑虑也烟消云散。 三字保平安 刘禅归降后,在其居住的安乐县公府邸大门上刻“山中寨”三字,有人报于司马昭,司马昭听后乐了,说:“我可以对他放心了,他已然没有野心了。”
左右不解,请教司马昭,司马昭答道:“倒过来念你们就懂了,山中寨,寨山中,在山中,他是真的死了心东山再起了,也罢,就让他苟且富贵吧。”于是放刘禅一马,不再罗织罪名取他性命。
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刘禅算是得偿所愿,度过了富贵且安稳的一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