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历史上一直有一个不可或缺又十分不起眼的存在,夏侯惇,此人生平事迹三四百字就可概括,一生唯一耀眼的功绩便是与关羽大战几十回合。若不是得益于三国演义对于其变成独眼的过程过于渲染,或许夏侯惇依然是历史之中默默无闻的一个配角。

虽说此人十分不起眼,却又不可获取,其从曹操创业时就在曹操身边,可以说其一生的事迹综合起来就是曹魏的发家史。故今天我们就从三国演义与正史双重角度进行对比,尽可能的还原出小说中与正史中的形象。

出场时间

在夏侯惇的出场时间上历史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十二回合,陶恭柤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这第一次出场仅这一句话就确定了夏侯惇于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忠猛悍勇,于小说之中,吕布是一个神话于斗将之中就没有过失败的经历,刘关张三兄弟于巅峰时一同出手顶多是打成一个平手,仅从夏侯惇则凭一人之力拖住吕布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夏侯惇最少武力值方面不低于关羽。

在历史方面,夏侯惇则与演义之中相反,具《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记载此次会战:

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可以看出夏侯惇在历史上并不以谋略与武力见长,最起码武力方面是夏侯惇的弱项远不如演义之中所说那般猛勇。

而夏侯惇于《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方式则更加让人热血沸腾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敦左目。敦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

每次读到这一段我都热血沸腾,忍不住叹一声真汉子!这一段正式丰满了夏侯惇于演义之中的形象,忠猛悍勇,为人至孝,也正是如此于演义之中出场次数不多的夏侯惇被观众与说书人所接受甚至广为传唱,也对吕布死后武将实力的平衡做出了解释。

和演义不同正史对于此段的描写则显得轻描淡写许多《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仅用“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一句带过,反而更加注重的描写伤后夏侯淳调去陈留太守之事: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

这就耐人寻味很多,不说晋朝之前独眼将军本身就非常少,不论褒贬都值得大说特说一番,而且史书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武将大多都说关于军事,若有民事相关的事件则三两句带过,夏侯惇之所以如此我只能提出一个猜测,陈寿或者当时整个时代都认为夏侯惇是少有的文武兼备通晓内政之人。

夏侯惇的在演义中第三次出场就不如头两次一般让人热血沸腾。

第二十八回合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夏侯惇曰:丞相无明文传报,汝于路杀人,又斩吾部将,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言讫,便拍马挺枪欲斗。惇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不十合。

虽此段描写让人不慎爽利,但依然可以看出两件事:1.其形象得到了进一步丰满,此段重点突出对于曹操的忠诚,2.固然夏侯惇只剩一只眼睛,其武力值却依然属于一流之列,这在演义整体抑曹的思想当中属于难能可贵的,虽然到目前为止夏侯惇正式出场仅有三次,描写字数不足六百字,但其至忠至孝,悍勇无双的形象依然印入我们的眼中,或有不足之处但不失为一等的英雄。

在历史中夏侯淳在任太守以后便迎来了沉寂,随后的描写大多集中于其官职变迁与桃色新闻之上“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大多都是关于这方面的事,一则突出曹操对其之重视,在其多疑的生涯之中从未对第二人如此,二则证明其夏侯惇的特殊性。

首先曹操治军甚严,其次夏侯惇如此作为其手下众将皆无异声,可见其威望,致此夏侯淳在历史上的形象也十分圆满,在曹魏势力充满威望,深受曹操信任,本人亦是少见的即通领兵又懂内政的人才。

你是如何看待夏侯惇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