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论是秦朝的沙丘之变,还是汉朝的巫蛊之祸、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宋朝的烛光斧影,亦或是清朝最著名的九子夺嫡……古代皇位的交替和权力争夺,总是会发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深度好文计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这些铁与血的争斗中,承受最大伤害的却还是那些位于底层的人民,许多无辜的人难免会受到牵连。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正式登基,继承大统,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一上位,就开始采取非常严厉的削藩政策,这一举动直接触动了各诸侯王敏感的神经。
燕王朱棣不愿束手就擒,于是就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成功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但是,在进入南京后,他却没有着急去坐上皇帝宝座,反而是带兵将后宫所有的女人都处死了,这是为什么?
完美继承人不完美 都说汉高祖刘邦是草根逆袭的代表,但他起步好歹也是一个“亭长”,朱元璋则是被迫出家,四处乞讨,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贫寒的皇帝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在称帝后,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太子朱标,不仅让他跟随当时著名文学家宋濂学习经学,还经常亲自给儿子传授驭人和治国理政的手段。 朱标也不负众望,逐渐成长为了一位性格宽仁,才学出色的合格储君,在数次监国期间颇有成绩,深受朱元璋喜爱。
可惜,天不遂人愿,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萌生了迁都的想法,于是就派朱标到洛阳和西安视察。 结果出去奔波这么一趟回来,朱标就染上了风寒,随后日渐加重,不久便病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纵是杀伐果决如朱元璋,也难以掩饰丧子之痛,他在朱标的病床前痛哭流涕。
痛苦归痛苦,日子总要继续,庞大的王朝也需要一个新的接班人了,朱标的儿子自然而然成为了朱元璋的优先选择,其中也确实有可以承担这个责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朱允炆。
朱允炆是朱标的二儿子,但是因为长子早逝,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也被扶为了正室,所以朱允炆就变成了嫡子,也成为了朱元璋的嫡长孙。 父亲朱标死后,当年15岁的朱允炆哀毁骨立,整日消沉,爷爷朱元璋见状也被感动,经常安慰孙子,还跟别人夸赞孙子的孝心和品质,同年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和父亲一样,从小就勤学好问,才能出众,在身为皇太孙的数年间,他主持修改了《大明律》中不合理的部分内容,深得人心,广为信任。 朱允炆一度被朱元璋当成是“完美继承人”,世人也同样是如此认为,但事情从他一登上皇位开始就变得不同了。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年轻的建文帝没有能够受到爷爷更长时间的经验传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显得有些稚嫩和理想化。
除了将三位只读圣贤书的文人视为心腹,督促农桑,改革吏治等等,建文帝还有一件从他身为皇太孙时就开始整日思索的事情,那就是削藩。而这也成为了他大厦倾覆的直接导火索。
工于心计,斩草除根 虽然从秦朝开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势力过大,就已经将分封制改为了郡县制,但是之后的历朝历代,其实还是采用了分封和郡县制并存的方式,让两者互相牵制。
朱元璋在称帝后,就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了各地,成为各大藩王,比如秦王、晋王、肃王、代王等等,他的出发点就是让自己去镇守边疆,可靠一些。 但是因为这些藩王都是皇子,手中又握有重兵,地位和权利都十分巨大,辖区内的官员不仅见面要跪拜,就连一些政事的处理和人事的任免,都需要经过藩王的同意。
朱元璋或许也渐渐发觉了这个隐患,但是他始终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做出不法的事情,同时可能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决定的正确性,他不止一次主动跟朱允炆说:“我给你留下这么多王叔,有他们镇守边疆,你就能太平了。”
年轻的朱允炆并没有给爷爷留面子,直接就反问道:“有边患,王叔们可以带兵剿灭,可是如果诸王作乱,谁能来制止阻挡呢?” 朱元璋无言以对,便询问孙子的看法,朱允炆回答:“要不断用道德去感化他们,用礼制去约束他们,却不能削去他们的封地,更不能换人和派兵讨伐。”朱元璋也非常认同。
但是,等到朱允炆登基后,他便有些飘飘然了,开始对自己有了过高的估计,把原本的计划全都抛在了脑后,直接就开始了筹备削藩事宜。 势力最为强大的燕王朱棣,更是成为了建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天不除掉对方他就一天睡不好觉。
为了敲山震虎,建文帝率先对与朱棣同母的周王下手了。在他登基的同年八月,周王朱橚被贬为庶人,发配云南,第二年,湘王、齐王、代王、岷王依次被废。 在这期间,无数人来到朱棣府上,请求他能够起兵,挽救这些兄弟的命运,但是朱棣却始终没有回应,还大门紧闭装起了病,被建文帝派到燕王府上监视的眼线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但实际上,朱棣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养精蓄锐,暗中联络,只等着一个起兵的时机。1399年七月,朱棣通过装疯,让建文帝的眼线张昺、谢贵二人放松了警惕,被直接设计擒杀。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朱棣随之借口为国“靖难”大起刀兵,开始了长达四年的与朝廷对抗的生涯,史称“靖难之役”。
其实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建文帝的力量要比朱棣大上不少,但是因为三位心腹文官的专权,各方调配常被掣肘,一些大将也被贬无用。 以至于建文帝甚至要重新启用开国老将耿炳文,而对手朱棣则是早就做好了准备,人家等的就是这一天,不拼命更待何时。
在朱棣的英明指挥下,燕军终于还是攻入了南京城,一时间皇宫燃起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这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传言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一个原因就是让他去寻找出逃的建文帝。 胜局以定,但是朱棣并没有着急去登上帝位,反而是将原本后宫中所有的女性都杀死了,这是为什么?
斩草除根。朱棣是通过造反才夺得皇位,而他能够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建文帝行动不果断,顾虑太多造成的。 有了前车之鉴,朱棣就要比建文帝更加谨慎,他不能允许有建文帝一派的人逃出去,后宫那么多宫女,谁都有可能正怀着小皇帝的孩子,必须要斩草除根。
尾声
除了清除后宫,朱棣还在继位后,对建文帝手下的旧臣做出了清算,为了美化自己的造反,他专门总结出了一张“奸臣榜”,其中的官员被尽皆灭族,数千人受到牵连。
权力的更替,总是伴随着铁与血,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也往往会表现得不近人情,冷血无比,这是历史的悲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